本書是一本經濟學入門教材,時至今日,已經出了十三版。
與其他流行教材相比,本書篇幅更精簡,能在一個學期內教授完成;本書可讀性很強,通篇沒有高深的數學公式;書中涉及大量對現實社會中的經濟議題的討論,從微觀到宏觀,充滿了思辨的智慧。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本書的第一作者保羅·海恩就是這樣一位匠人。作為名校芝加哥大學畢業的博士,在高校工作時他不接項目不評職稱,數十年如一日,以資深講師身份專注于教學。
更可貴之處在于,這是一本教授“如何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的書。換句話說,“授人以漁”。從名字上也看得出來,傳統的教材命名大都圍繞“經濟學”這個名詞,如《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或《宏觀經濟學》等,但本書的書名中“經濟學”卻是作為一個定語,用來描述一種思維方式。
本文旨在提起大家對原書的閱讀興趣,將它推薦給大家,本文不是書中具體知識內容的梳理。其中原因,一方面原書可讀性就很高,也很精煉;另外一方面是一遍讀下來,有感觸的地方太多,摘錄了許多東西,除了不知在何處下筆進行整理規整外,內容也將過于冗長。
為什么要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1、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幫你專注于不變的東西。
在新名詞、新概念、新理論層出不窮的今天,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可以透過那些天花亂墜的名詞術語,看清楚各方背后的假設與立場,并對個人的境遇與時代的變遷多一分理解。
2、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幫你跳出“想當然”。
的確,很多經濟學知識近乎于“常識”,但事實上,很多人無法正確描述他們習以為常而且熟能生巧的一些活動到底是怎么一個過程。
比如大多數騎自行車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保持自行車平衡的。假如有人問他們的看法,他們大都會總結說,每次在自行車往一側傾斜的時候,他們會略微傾斜或移動重心,以保證自行車不會翻倒。但實際上,我們主要靠控制方向而不是傾斜來保持平衡,靠無意識地輕微轉動前輪,用離心力抵消傾斜的力量,靠這種方式保持筆直騎行的。
接下來,假如有人問他們是如何讓自行車轉向的,大多數人可能會回答說靠轉動前輪,可是實際上,我們是靠傾斜身體讓自行車轉向的。(不然,雙手撒把騎車的人怎么能轉向呢?)
原來,許多我們自以為熟知的“常識”其實并不正確,雖然很多人不了解原理但仍然是騎自行車的好手,但總有人會利用這些更好的理論取得競爭優勢。
3、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提升辯力與說服力。
學習過后,不妨找些對手來PK,從而檢驗自己的思維邏輯,精進自己的思辯能力。這些對手可以是:
似懂非懂的新聞媒體;
半瓶子晃的財經寫手;
只做預測的經濟學家;
別有用心的利益集團;
身邊的任何人。
這本書每章后面都有大量思考題,但沒有官方答案,不妨拿出一些給身邊的朋友討論。
本書的側重點
這本《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據說屬于“不是朋友不會告訴你的秘籍”。此前這一殊榮屬于阿門·阿爾奇安和威廉·艾倫的《大學經濟學》,作者保羅·海恩延續了這一體系。他們所屬的流派,包括奧地利經濟學派以及后來的新制度經濟學派,在國內尤其是媒體上也格外受歡迎,其部分原因在于這些流派“招式”十分華麗,論述時可讀性很強。與其他流派相比,他們更強調市場過程和鼓勵合作的制度,強調分析要落實到具體的行為,而不是一下子進入黑板上的優化方程。
在書中,作者時刻向我們示范著如何縝密的運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使用需求、機會成本、邊際效應、比較優勢和企業利潤及虧損等概念,從我們身邊的日常世界中梳理出規律。經濟學家對于真實世界細節本身的了解,可能并不比企業高管、技工、工程師、出版商、官僚、律師和其他實際操作者更多,但對于解釋經濟系統如何組建、如何協作,如何制定游戲規則和避免不當激勵,卻是行家里手。
閱讀本書的其他潛在收益
1、擁有更深入的思考能力。公眾意見通常只關注政策顯而易見的后果。但是好的經濟學不僅僅關注公共政策即時的、顯而易見的后果,而且還試圖闡明其長期的、而且常常是隱蔽的無意后果。
2、區分強烈的意見和有效的論證。很多對經濟問題有鮮明觀點的人完全沒有受過經濟學訓練。學習經濟學,就像獲取任何稀缺品一樣,是要付出成本的,顯然很多人認為為此付出成本并不值得。而我們不要忘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一長串推理中的一部分,在得出結論之前,人們可能就對這種推理厭倦了。
3、辨識出神棍。太多的人聲稱“知道”如何解決緊迫的社會問題。然而他們頭腦里對經濟世界的認識圖景卻過分簡單。他們通常認為人們的意圖很容易實現,而對于建設更好的社會,唯一的障礙是缺乏善良的意圖。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會讓我們有“洞察力”,幫助我們預測或解釋意料之外的結果。
4、區分現實主義與保守主義。現實主義并不必然是保守主義,但它們通常看起來很相似,而且確有這樣一種傾向,知道的越多反而越謹慎。
5、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不應該用理想但不可實現的方法作為參照,去評估不夠理想的市場過程。將一個不理想的狀況和一個更合意的狀況相比時,后者必須是現實中可達到的。 真實世界并不像書本中的結論那樣編排得整齊有序,除非為的是尋求研究形式上的美感,否則拿不夠理想的狀況和理想卻無法達到的狀況進行比較便是錯誤的。
編者的話
在書的最后,譯者以這樣的文案將它推薦給了大家:
第一,這套思維方式,其實不為大多數人所掌握,擁有它,你就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
第二,對于新技能,其實不用花那么多時間就能入門。而就像游泳和開車一樣,一旦入門可以不斷精進。
第三,學會了以后可以逆襲,避免被欺負、被忽悠,尤其是在智力層面。
而作者言道:經濟學的思考會讓人上癮,一旦你深入理解一些經濟學推理的原則,并將其內化,你就會發現運用它的機會層出不窮。你會注意到,很多關于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言論或文章都是魚龍混雜。你開始‘突破常規的框框’想問題,這是一種稀缺、強大并能帶來回報的智力技能。
有些書,以一當十。
對于《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的推薦,就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