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天花板是別人的地板”
? ? ?這句話將引出今天要談論的主題“所有權的個性”——為什么我們會依戀自己擁有的一切 ?
? ?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擁有的或者“即將擁有的”東西產生依戀,這種情感來自于所有權的個性。而所有權的產生,來自于物品的售賣和購買行為,這兩種行為也將市場主體分為買方和賣方。當你處于賣方時,你仍然是商品的所有者,你處在天花板的位置;當你處在買方時,你就在地板上。這種不同級的"天花板”可不比“地板”好啊。這句話的解釋義實則是:賣方的期望往往高于買方期望。
一. ?賣方思維
???1.?高估自己"擁有的物品"價值 (“依戀”的宜家效應)
? ?舉買賣二手物品的例子,賣家在持有物品一段時間后,便會產生“迷戀”心理,因此對物品估價遠高于買方。假如你想賣掉你的大眾家庭旅行車,你會首先做什么?甚至你還沒有把“出售”的標簽貼在車上,你就在回憶開著它走過的路程。那時候,你的孩子還小,一家子開心地開著它去旅游。一股懷舊的熱流涌遍了你的全身,你對車子更加難以割舍,以至于你在售賣物品的時候無形地將帶給你美好回憶的價值加在一輛普通的二手車價格上。
? ?這種“依戀”的情感又稱“宜家效應”——我們在某種事物上投入的勞動越多,對它的感情越深。
? 2.我們無法忍受失去某種物品的痛苦,損失帶來的痛苦感受遠遠高于快樂帶給你的喜悅感
第二種怪癖,是我們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會失去什么,而不是會得到什么。因此,當我們給自己心愛的大眾旅行車定價時,想到更多的是自己會失去什么(能干的老伙計),而不是會得到什么(賣來的錢可以買別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給它標上的價格,高得根本不現實。我們對于損失有一種強烈的恐懼,就如我之后在書中還要解釋的那樣,這一情緒有時是我們做出錯誤決定的原因。
二.買方思維
1.沒有和賣家“感同身受”的經歷,通過替代用途估計物品價值
第三種怪癖,我們經常假定別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們一樣。作為買方,你沒有和曾經擁有過那輛車的陪伴帶來的情緒和回憶,你可能注意到的是車子從一檔換到二檔時排氣管里冒出來的煙。賣家期望買他們房子的人同樣喜歡透過廚房格子窗照進來的陽光,而買家注意到的是墻角的一道黑霉斑。
2.我們在實際擁有所有權之前就對某物產生了擁有的感覺
想想你上一次參加網上拍賣,假如你星期一上午第一次出價,競拍一塊手表,這時你出價是最高的。當天夜里你再到網站上查詢,你的出價還是排在第一,第二天夜里還是如此。你開始想著這塊奢華的手表,你想象你已經把它戴到手上,你想象它招來周圍人的嘖嘖贊嘆。然后,你在拍賣結束前又一次登陸網站。這時有個家伙已經排到你的上面了.有人會拍走“你”的手表!于是,你不管先前計劃好要出多少錢,都會跟著抬價。
正如我們所猜測,那些出價最高,參與時間最長的競拍者,也是虛擬所有權感覺最強烈的人。當然,他們處在一種非常脆弱的地位:一旦他們自認為已經是所有者,就強迫自己一再出高價防止失去這一地位。
三. "10-10-10"時間推移法思考
“所有權的依戀”癥狀有沒有可以控制的辦法呢?
答案很慶幸,是有的。針對“虛擬所有權”帶來的短期情緒,如何進行管理,避免一時沖動作出的不理性消費沖動。
“10-10-10”原指的是不要立即作出決定,猜想做出這個行為在10分鐘,10個月,10年后會帶來什么影響。10-10-10方法迫使我們像考慮當前情緒一樣對未來情緒進行充分考慮,從而使“留出距離”得以實現。
比如你在汽車銷售中心,推銷員一個勁殷勤得和你介紹這輛車如何地好,還建議你進行試駕親身體驗。在你坐上“這輛車”的時候,你對這輛車突然產生一種“依戀感”(畢竟“試駕”不可能試多輛車)以及“虛擬擁有感”,在你頭腦一熱情況下,你很可能果決得買下這輛車。然而“這輛車”并不是你最初想要的那種款式,甚至不是你想要的功能。
這時候,“10-10-10”時間推移法就該發揮作用了,你仔細回想一下,如果你買了現在這輛車,這在你之后的日子,按照10分鐘,10個月,10年的話,這輛車給你帶來的體驗會是怎么樣?在進行了構想后,你也許會發現這輛車和你的預想并不一樣,這樣一來,你就可以避免在短期情緒作祟的情況下作出的不符合預期的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