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最后一天,我獨自去了看了場電影,確切地說是一部動畫片。
李敖說:認識的人越多,他就越喜歡狗;
我是:年紀越大,我就越喜歡動畫片……
雖然一向喜歡皮克斯的電影,然而在觀看影片之前,我對它幾乎沒留下什么印象。只通過簡短的預告片,知道它是有關墨西哥亡靈節(jié)的,預告中也沒看出什么亮點。再加上近幾年皮克斯不太穩(wěn)定的表現(xiàn),我對它持有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
直到朋友圈里看到2條觀影達人的評價:
這絕對是明年奧斯卡最佳動畫了。要是花落別家,我直播吃一斤墨西哥雞肉卷;
看完《尋夢環(huán)游記》才意識到:中國不僅缺乏性教育,更缺乏死亡教育!
就沖這一斤墨西哥雞肉卷,我也得去看看……
01 ?原來死亡不是永別,遺忘才是!
《故事》圍繞著一個墨西哥鄉(xiāng)村小男孩米格展開。
米格熱愛音樂,并且有著不同凡響的音樂天賦,夢想像自己的“曾曾祖父”歌神德拉庫斯一樣成為偉大的音樂家。
但是米格家族卻是整個墨西哥唯一討厭音樂的,原因是:米格的曾曾祖父曾經(jīng)為了音樂拋棄妻子,遠走他鄉(xiāng),再也沒有回來。于是,曾曾祖母禁止米格家族的所有人碰觸音樂。
影片開頭便鮮活地刻畫了米格一家人的性格和家族特征:十分和睦但家族觀念強烈。
通過米格熱衷音樂和家人的強烈反對形成的對立態(tài)度,第一幕就樹立起了貫穿全片的核心沖突——是選擇音樂,還是選擇家庭?也就是選擇夢想,還是選擇家庭?
我以為這又是一個老調重彈的打破家人藩籬、不畏艱難,獨自【追夢】成功的故事……
但皮克斯很快就給予了我們轉折:
在亡靈節(jié)這一天,與家人發(fā)生沖突、離家出走證明自己音樂才能的米格在無意中闖入了死人的世界。他看到了死去的家人的亡靈,而且他成為了亡靈世界唯一一個活著的“亡靈”。
亡靈節(jié)是墨西哥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的 11 月 1 日~2 日,墨西哥人會舉行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如在大街上舉行化妝游行,前往墓地祭拜,以迎接重返人間的先祖的靈魂。
不僅如此,在亡靈節(jié)期間,墨西哥民眾還會將去世親屬的遺骸從墓地中取出并仔細清洗,之后再次安葬。他們認為,每年的11月2日是亡者靈魂回家的日子,在這一天之前,亡者的遺骸必須被清洗干凈。2日當天,墨西哥全國都將舉行盛大的慶典,慶祝與祖先的“重聚”。
墨西哥人始終相信,逝去的人仍然存在,其記憶和靈魂仍未消散。只要活著的人沒有遺忘他們,亡靈節(jié)期間,他們就會通過一座萬壽菊搭成的橋,短暫地重返人間。
而這充分展現(xiàn)了墨西哥人的家庭觀:不管活著的還是逝去的都是我們不能遺忘的家人。
不同于我們對死亡和對死人的恐懼以及回避,墨西哥人不僅不回避死亡和亡靈,而且渴望與自己的亡靈家人團聚。
在我們的影視劇作品中,刻畫的死后世界大多是陰森恐怖的;刻畫的逝去之人,也大多都是恐怖的“鬼怪”形象,人物也都是反面、兇惡的。
而皮克斯通過小男孩米格的眼睛向我們展示了電影史上最色彩絢麗的死后世界。這里燈火通明,整個世界籠罩著在一層浪漫的紫色海洋之中,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熱鬧喧囂,有如國際大都市一般絢爛奪目,看上去比現(xiàn)實世界更具有生機和活力。
片中的亡靈們也并不可怕,雖然是骷髏模樣,但卻個個盛裝打扮,女人妝容精致,男人端莊得體。也都不是一副哭喪的臉,而是暢談歡笑、幽默風趣,絲毫無壓抑之感,甚至比我們“活人”更容光煥發(fā)、積極向上。
這種獨特的處理方式絕對是“死亡教育”的絕佳典范,通過在唯美畫面中,活人與亡靈相聚、互動,一起吃飯、過節(jié)、載歌載舞、通宵達旦,弱化了人們對死亡和死人的恐懼,同時強化了“家”的概念。
當然這一點處理方式也根源于墨西哥人獨特的生死觀。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這不但成為帶有墨西哥民族特征的文化現(xiàn)象,也表現(xiàn)了墨西哥人的價值與哲學觀念。
影片極其富有創(chuàng)意的一個構思就是:亡靈生命的延續(xù)是靠生者的記憶,一旦生者對某個亡靈的記憶消失,亡靈也就徹底死去,也就是最終真正的死亡。除了駐留的記憶是保留亡靈存續(xù)的神力之外,供奉的遺像則是牽引家人回家的通道。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家人在你死去之后沒有供奉你的照片或者將你遺忘了,你的亡靈也將很快消散。
原來死亡不是永別,遺忘才是!
在這里,生命與死亡的界限不是肉體,而是精神。而人們對你的記憶,正是你在這個世界留下的精神印記。所以,記憶作為載體,就成了連接現(xiàn)實世界和亡靈世界之間的橋梁。這個腦洞開的可謂既大又極富邏輯和新意。
隨后,在亡靈世界,米格與正在返回現(xiàn)實世界途中的亡靈家人相遇,并且見到了自己在電視上的偶像歌神德拉庫斯。但此時卻劇情大反轉,德拉庫斯并不是他真正的曾曾祖父,而是殺死他曾曾祖父,并搶走他原創(chuàng)歌曲的兇手,正是因為德拉庫斯搶走了他曾曾祖父的歌曲才得以成名,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曾曾祖父才客死他鄉(xiāng),沒能與家人團聚。
這時候,米格意識到家人的重要性,放棄了音樂,開始了拯救家人之路。最終壞人德拉庫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曾曾祖母原諒了曾曾祖父,米格家人得以團聚,米格也被允許重新繼續(xù)玩音樂。
影片最后,米格彈著心愛的吉他,唱著歌,一家人(包括逝去的亡靈)美食美酒、載歌載舞,其樂融融……
02? 小時候,整天盼著快點長大,快點離開家;年紀越長,就越想回家。
其實,夢想跟家庭本質上并不沖突,夢想和家庭之間也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必須選擇一方。有時候家人并不是反對你追求夢想,而只是害怕你為了夢想舍棄家庭、舍棄家人,而這種拋妻棄子有時候并不是為了夢想,而只是為了成功,功成名就后就再也回不來,家就再也不是家了!
家永遠都是為你遮風避雨的地方,家人永遠都是只關心你飛得累不累、不關心你飛得高不高的人。
只有家才是那個無論你是功成還是落魄都隨時迎接你回去的地方。
崇明達在《回家》里面這樣形容家:“我知道那種舒服,我認識這里的每塊石頭,這里的每塊石頭也認識我;我知道這里的每個角落,怎么被歲月堆積成這樣的光景,這里的每個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時間滋長出這樣的模樣。”
小時候,整天盼著快點長大,快點離開家;年紀越長,就越想回家。
人都是這樣,向往大城市,向往外面的世界,出去了才忽然發(fā)現(xiàn)家里那個小地方的好,卻怎么也回不去了!就這樣空有城市人皮囊、不倫不類四不像地、糾結地活著,我想這就是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外鄉(xiāng)人的通病吧。
可是,我們累死累活地奔波,不就是為了體面地回家么?
我已經(jīng)很久沒看電影哭得像個小孩子了,還是想說說那句老話:電影是絕佳的造夢機器,那些回不去的家鄉(xiāng),沒能守護的家人也只有在夢里相見。
我們是既失去家鄉(xiāng)又沒法抵達遠方的人!
這瑰麗的燈火萬家,搖曳的燭光千盞,不如你梳著麻花辮坐在床頭時,眼里閃爍的星光璀璨。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回去看看吧!家里的椅子凳子都等著你回去坐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