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重度污染,宜上班。今天北京的天氣不是個好天氣,在這樣的天氣里,一早在手機上看到,自家從前發的一篇漫談三年間堅持日更心得隨想的文章下,收到這樣一條評價:
在我印象里你是一個愛好獨特的人,你寫的那些文章的標題我都。。。所以我也沒怎么看文章,你能寫三年真的是很佩服,你個人的毅力,我認為值得贊美,如果我寫三年,還是這個水平,我糾結了,我可能會直接放棄有時間就寫作或者日更這種想法,也有可能會像你一樣繼續寫作,因為看雞湯看的多了,難以停止寫作這種事,我要是真這樣,我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個有寫作愛好的傻子。
看到這段評價,自家的第一反應是笑翻當場。是的,對于當事人我而言,這條評語,真的是,太好笑了。如果要從一個吃瓜群眾的角度說,這位網友的文采真是極好的,實力示范如何優雅打臉,當然是打別人的臉。
請注意,為了收到含蓄蘊藉、精致婉約之效,評論者甚至采取了自黑的辦法,最后一句真的是亮了。從吃瓜群眾的角度說,這么寫比直言“你就是一個大笨蛋”要好上一萬倍,二者之間的區別不吝于楚辭漢賦與勞動號子之辯。
我初讀此評時,覺得很難用那一位作家的風格來比擬這位評價者,歐亨利太俗了,且總愛帶個溫情的尾巴,在小說結尾處老是忍不住開個金手指給主角們硬生生開出條活路。杰克倫敦又只聽從野性的召喚,自家只是文章寫的爛,也沒向床下放小餅干。狄更斯的小說常讓人想起霧沉沉的倫敦,倒是和現下的天氣很襯,不過又太過現實主義。想來想去,只有馬克吐溫最堪比擬。既走批判路線,又詼諧風趣,雖然沒有一群各種膚色的孩子沖上臺管我叫爸爸,但堅決執行幽默諷刺路線這一點是妥妥的。
在學習分析他人評語之后,自家也不免面對著與《世說新語》上那班古人同樣的問題。別人對我的評價,是耶,非耶?說的準不準確?
想了一想,覺得誰的話其實都是一家之言罷了。比如說我自己覺得日更快四年,自家文筆之進步是清晰可見的。有一個比喻我在很多篇記錄自家寫文心路,頗具《自明本志令》之風的文章中多次提過。
話說差生小明同學發憤圖強,認真學習,努力了一學期,考試成績終于由個位數變成了十位數,大前提是他參加的是百分制考試,但是你能說小明同學沒努力嗎?沒取得飛躍式的進步嗎?他的付出沒有任何收獲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是你能說小明同學是個好學生嗎?答案當然更是否定的。
笑過之后回到現實說兩句,因為是對于一篇近一年前文章下評語,評價人不免對一些情況不甚了解。比如說,截止到下月17號,自家的日更活動恰滿四年整,也就是說這貨寫了快四年了還是醬樣子。所以,如果有人問,這貨是個有寫作愛好的傻子吧?答案當然是肯定噠!她是,她本來就是,而且一直都是。
但是,針對評價者說的“如果我寫三年,還是這個水平,我糾結了”個人表示見仁見智吧,可能因為想寫的東西太多,而且個人每天的日更文章基本上一千字是起步價,動輒整個兩三千一篇的也是常見現象。一邊表示當年寫畢業論文時都沒那么勤奮一邊還在運鍵如飛的寫寫寫寫到自我陶醉,而且旁人的主觀看法還經常會助長這一點。
比如半月前寫的某篇書評被該書作者和出版社點贊吶。
比如前些天寫的一本關于老羅創業書的書評被錘黑們狂罵啊。好吧,這事兒不老露臉的。不過關于這本書的另一篇書評被新浪博客推薦這事兒還是令人欣慰的。
比如某篇書評在書評群里被群主當范文表揚了啊。雖然自家對這篇文章不是很滿意,但網上居然反響甚佳,還被新浪博客推薦了啊。
比如有幾篇關于《紅樓夢》的評論文章,有兩篇在豆瓣上被推薦,似乎是上了首頁的樣子,因為看的人很多,得到不少評論不說,其中一篇居然還收到近500個贊。
當然以上情況,都是極其偶然的現象,大多時候自家文章還是如泥牛入海,無人回應。不過好在自家開始日更時便沒有以迎合讀者口味為最大目標。
說到個人的日更目標問題,就要談及評論者的另一個觀點了。對于對方所說“也有可能會像你一樣繼續寫作,因為看雞湯看的多了,難以停止寫作這種事。”的問題,當事人我真的很難表示同意。
如果評論者曾經略認真些看過那篇文章,就會發現我的本職工作便是一位文字工作者,日常工作內容大部分都是寫作。就算現下各種自媒體那些寫作主題雞湯熬的再濃,相信也灌不倒一個文字工作者。
對于每天以寫作為工作的人來說,利用業余時間自寫自文的搞什么日更,弄什么創作,大抵還是有一點想法的。比如說想寫一些自己真正想寫的東西,雖然可能寫的很爛。比如說被領導罵過太多次文筆差,于是悲憤之下,自我提升去,雖然效果不如人意。比如說寫文對于一個很傻的文字工作者來說只是一種業余愛好,一種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同逛街、追劇、看淘寶一樣的找樂方式罷了。
更何況,我是個愚者這事,大抵在小學時便已自知,所以自那時便定了愚者為筆名,現下用的上智下愚,既有化用當年筆名之義,也為的是提醒自己,無論你寫的文章如何,總是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的,這個再正常不過了。
扯遠一點說,對于一個從小就意識到自己很傻很笨的人,由不接受這個現實到接受現實,再到承認現實,活脫便是一部中二青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但是人都打這過來的。接受事實是一個成年人的重要標志。在接受事實后,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比如說,比如說在發現自己又傻又笨之后,一個附帶的發現是我還發現自己很懶,買一贈一的收獲是同時發現大家都很懶,導致的結果就是什么事情堅持下來都很難。個人尤其如是,于是開始了小白鼠試驗之旅,后面的事情就不必多說啦,于是那個四年前的冬天,一個文字工作者的日更開始了。
其實說了這許多廢話,被稱贊為傻子的當事人我表示,評價者還是過高的評價了我,將我當成那種用無效努力感動自己的偽勤奮者了。
如果是熟知我的人,看到這段評語多半會說這段評語太過魔幻,簡直似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手筆,你那有什么毅力,你分明又懶又饞,又饞又懶。
不過,在真相面前被DUANG DUANG的打臉以至臉腫的似豬頭一般如我,還是腦殘志堅的表示,無論如何,我還是會努力寫下去的,雖然現實效果可能會是惡心別人,折騰自己,但是傻子大多比較偏執,不信諸君一看阿甘便知。但阿甘好歹找到了他真正想做并擅長去做的事,所以他才能取得成功,并且順帶熬出一罐雞油厚厚,味道香濃的雞湯,跑著把錢就掙了。
自家則不同,我到現在的探索結果就是還沒找到什么事情是我所擅長做的,這種情況的好處便是我可以以此為借口/理由,一直不斷嘗試新的東西。
比如最近又買了畫板做出一副要自學素描的樣子,結果當然無一例外的受到身邊美術高手的嘲笑,不過那又有什么問題呢,愚者的內心大多是很強韌的(眾:你干脆說傻子都一根筋),就好像被嘲笑了也絲毫不妨礙我繼續開開心心的吃吃喝喝、寫文收花、間或還想著畫畫一樣。
————————————————————————
我是表示以上內容都與收花日記無關的分割線
一大堆閑鹽表罷,再說收花。我得說收花這事兒是每一個被無數工作包圍的周一里唯一一抹亮色,同時也是最被期待的事情了。
尤其是在今天這種重度污染的天氣了。
如果有人問,為什么會有重度霧霾,非標準答案曰:1.揭示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2.渲染了凄涼憂桑的氣氛; 3.暗示了人物本周悲慘的命運,烘托出主人公不得不來上班的憂郁悲傷心情; 4.描繪出暗淡的工作前景; 5.為接下來一眾苦逼搬磚工的一周苦逼搬磚生涯埋下伏筆; 6.與失去美好周末假期形成鮮明對比。
愚者如我內心獨白,餓滴神吶,這還沒到供暖季呢就這樣了,后面的日子可怎么過啊?!
在這種外界環境下,收到花這種事已經不能算小確幸而是大圓滿了。而且在今天的花還算給力的情況下。
今日收貨清單如下:深紅色月季(or玫瑰)兩枝、紫色洋桔梗兩枝,淺粉康乃馨兩枝,葉材是路邊常見那種蘭草,學名不知。
我得說同樣是漢語,同樣的文字,在高手筆下,和在個人這樣的愚者筆下,差別不是一般般的大。同樣的,那怕是同一種花花,不一樣的顏色,插在瓶中的效果簡直是云泥之辯。
比如今天的艷紅月季(or玫瑰)、葛巾紫洋桔梗,佐以前前前前次搭配的葉材情人草,搭在一起意外的相襯,雖然有后方幾只淺粉康乃馨粉的俗不可耐,但大抵還是好的。
這幾枝深深淺淺的花插在瓶中,足以抵去大半一上班便要面對一堆工作的心煩。可知古人總祝愿月常滿、花常開,雖然俗套,但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