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自從2015年參加#100天改變自己訓練營#開始關注理財。學習理財是希望通過理財讓自己的資產不貶值,提高自己的財商。所以開始閱讀了《跟著錢錢學理財》、《工作前5年,決定你一生的財富》,屬于入門級別的書。《富爸爸,窮爸爸》也是入門級別的理財書籍,希望自己能夠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提高財商。
兩個爸爸,一個窮,一個富。一個學富五車,一個富甲一方。窮爸爸,有較高的博士學位,并且在政府機構上班。富爸爸,雖然沒有高學歷,但是自己已經開了幾家小型超市,是當地的富豪之一。兩個爸爸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和對待金錢,財富的觀念。兩個爸爸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不錯的成績,但是窮爸爸卻在個人財務的泥沼中掙扎。
窮爸爸和富爸爸的主要區別還是在對金錢的觀念上。窮爸爸的觀念就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父母那樣,一輩子兢兢業業,安分守己,沒有大的過錯,也沒有很大的建樹。他給自己孩子的忠告通常是,好好讀書,考個好學校,然后找份好的安穩的工作。窮爸爸,很好的繼承了這種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金玉良言”。然而,富爸爸則不同,富爸爸認為貧窮才是萬惡之本。
在同時擁有兩個觀念截然不同的爸爸,選擇相信誰,聽取誰的建議對于一個9歲的小孩來說都是一個“艱難”選擇。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促使我思考,最終為自己選擇其中一種思維方式。
富人和窮人的財務狀況出現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對金錢的認識不是來自學校,而是來自家庭。在關于金錢方面,貧窮的父母通常會說:“在學校里要好好學習”。結果是,他們的孩子可能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但是也秉承了窮人的理財方式和思維方式。
很多精明的銀行家,醫生等等可能在學校里成績優異,但是財務狀況卻不好。因為他們很少有接受過理財方面的培訓。所以個人的理財方式和思維方式對人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兩個爸爸同樣極具影響力,從他們身上都能學習到很多東西,但是我要自己去思考并把他們的建議付諸實踐。窮爸爸習慣說“我可付不起”,而富爸爸則堅持讓我說“我怎樣才能付得起?”,就是這樣的兩句話,體現出兩個不同的觀念。所以一個人的觀念對他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哪一種人,最好的思維方式是用那種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富爸爸鼓勵學習成為富人,了解錢的運動規律,最重要的是,讓錢為我工作,而不是為了錢去工作。
錢是一種力量,但是財商教育更有力量。了解錢的運動規律,你就可以駕馭它,就可以積累財富。財商教育是財富積累的路標而不是答案,答案要自己去探索去發現。
學會用富爸爸的思維方式,比教你該如何掙錢更有用。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要學的是如何捕魚,如何獲得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