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十、2018.4.6)
「所以者何」:前面說諸心皆為非心,是什么道理呢?
「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可以作二個解釋。
第一、在時間上,心有過去、現在、未來的不同。過去心:心在過去時雖然正在活動,但是若站在現在的立場看,過去心已經過去、已經滅了,不可得。未來的心:還沒有生起,也就是沒有那一件事。現在的心:剎那間也過去了,所以沒有真實性可以取著的;若是有真實的體性,現在就永久是現在,不會過去。
第二、佛說:色法是剎那剎那生滅的,心也是剎那剎那生滅的。而凡夫起初靜坐的時候,在打妄想,那時候不知道心是剎那生滅;如果得到禪定時,心是明靜而住,沒有其它妄想,那自然會感覺到心是常住的;因為凡夫看不見剎那,要圣人才可以。所以,如果我們相信佛的話,佛說心有剎那剎那生滅,就有過去、現在、未來的不同,而這個心一直地在變動,一直地生了又滅、滅了又生,都是因緣生起的,因緣生起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不可得、畢竟空!
過去心自性不可得,現在心自性不可得,未來心自性也不可得,所以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佛能通達那個自性不可得,知道一切眾生的分別心是怎么回事。這話的意思:就是佛能教導我們,令心寂靜住,不妄想分別,覺悟諸法實相的真理。
我們沒得圣道,只是自己想什么就說什么而已;凡夫能弘揚佛法?不是的,沒有這種能力呀!所以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也是不可得的。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面說佛得無上菩提以后,知見圓明,五眼都具足了,有大智慧光明;最難知道的一切眾生的心念,佛都知道了,所以能夠善巧方便的度化眾生。下面這一段,說佛具足無量無邊的福德。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佛招呼須菩提,若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這么多的珍寶,布施給眾生,這個人將來得的果報是不是很多呢?「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回答,以小小的寶布施,可能得的功德不多,用這么多的寶救護眾生的苦難,將來得到可愛的果報是很多的。
這下面,用佛法的立場來評論這件事。「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佛招呼須菩提,若是修福德的這個人,執著有真實的福德可得、執著我能作福德、我能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這樣執著的話,佛就不會說:你得到的福德很多。因為再多的福德,從時間上逐漸地逐漸地結束,就無常了。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如果有慈悲心、又有般若智慧,能做功德利益眾生,不執著有真實的福德、也不執著有我能做功德,我空、法也空──有三輪體空的智慧做功德;佛說,這個人得的福德是特別多的。
這一段文的意思是什么呢?不管哪一位佛,在因地的時候,都有般若智慧、大悲心做功德;所以,成佛時能得無量無邊大自在的福德。我們說佛有智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作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指智慧;其實佛不只是有智能,還有大福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