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快上線了,需要大量接觸蘋果相關的內容,惡心地發現蘋果活生生把互聯網行業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蘋果為解決中國就業問題貢獻巨大!廢話少說,進入正題:
應用內購買(IAP,即in-App Purchase) ,是指你購買的內容需要在該App內使用需要通過蘋果的IAP渠道,也就是蘋果支付,而不允許直接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如支付寶、微信等進行支付
Q&A:
Q1:購買的內容需要在該應用內使用與虛擬物品這兩種表達方式有什么區別?
A1:什么物品需要使用IAP,一般的答案往往是虛擬物品,比如游戲中的道具皮膚、電子書、音樂、視頻、直播等數字媒體、各類會員VIP,而實物商品則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支付寶進行支付,比如美團滴滴餓了嗎等O2O、淘寶京東等電商、包括現在火熱的摩拜小黃車等應用。但還有一類虛擬產品,比如話費流量充值,同樣不需要經過IAP,意味話費流量充值與各種實物商品一樣,不是在該APP內消耗,而是跳出了APP,在每個人的手機中消耗
Q2:在IAP付款的時候明明消耗的是我支付寶/微信里的錢,不是說IAP不能使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嗎,這是怎么回事?
A2:注意,IAP是指不能直接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但可以讓你的蘋果賬號綁定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微信在其中的作用相當于信用卡,直接上圖:
Q3:小程序、網頁、H5等涉及支付的環節需要經過IAP嗎?
A3:網頁以及H5根本就不是應用,當然不需要通過IAP(應用內購買),至于小程序,雖然本質上是H5的增強版,但既然名字叫做小程序,也能完成大量交易,蘋果絕不會輕易讓步,所以小程序是微信與蘋果的博弈戰,但作為中國的地頭蛇,微信的籌碼更足,勝率更高,甚至已經在試探蘋果的底線,像知乎live、唯庫、小鵝通等提供虛擬知識課程的小程序騰訊也已經審核通過,可直接使用微信進行支付,而不需要經過蘋果的IAP渠道
Q4:為什么我購買虛擬產品時,很多蘋果的應用也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進行支付?
A4:作弊罷了。如果你不是行業的前列,往往蘋果的官方人員就無暇顧及你,如同微軟的office套件一樣,小玩家隨便免費用,但500強就不行了。比如我們知識付費領域,行業的前列如得到、知乎、喜馬拉雅都嚴格遵守著IAP渠道,而像分答、千聊、荔枝微課都繞過了IAP渠道,直接使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舉報一下,簡書也是.......),甚至一些手里有籌碼的巨頭照樣可以在支付領域挑戰蘋果,比如微信的表情商店,也沒有遵守,支付寶也可以直接往優酷、各大游戲的賬號直接進行充值
Q5: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遵守蘋果的IAP協議,對規則如此漠視?
A5:因為蘋果實在是太流氓了,要從此路過,留下30%的買路財!
Q6:有哪些途徑可以躲避IAP呢?
A6:這個話題太大,留待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