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熱線:13862107473,13771805960
陳冠軍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一個眉清目秀、氣質儒雅、個性沉穩的年輕人。在“子岡杯”、“藝博杯”、“良渚杯”、“玉緣杯”、“天工獎”等專業評比中都能見到他那以淺浮雕為特征的“子岡牌”,他的作品也與他的名字一樣,屢屢問鼎最高獎項。
《 清明上河圖 》 · 籽玉套牌
作者:陳冠軍
“天工獎”銀獎/ “子岡杯”金獎
八百多年前,畫家張擇端創造了《清明上河圖》,為畫中的經典之作,喜愛之人甚多,臨摹者無數。
而演繹《清明上河圖》的品種眾多,卻唯獨沒有玉雕作品,一是長幅巨作所需玉料的挑剔,16片玉牌的玉料必須出自一方原石,玉料難覓。二是耗時耗力對技藝的要求極高,細微至風吹衣角的褶皺都必須刻畫的十分細致。
但年輕玉雕大師陳冠軍勇于挑戰!有了“敢為天下先”的念頭,必要將這宏偉壯麗的清明上河圖用和田玉制出,料必優,工必細,韻必靈。
便是這樣的氣魄,激情和執著的堅持,花費整整三年光陰,完成了這樣一幅玉雕巨作!
《清明上河圖》是陳冠軍創作的玉雕牌片巨擘,產生創作此套玉牌的想法僅是瞬間的火花一閃,而從構思布局到雕琢完工卻花費了他整整三個年頭。
在玉石上雕琢非比繪畫,既無色彩,干濕濃淡也難以表現,唯有在構圖、層次和線條變化,以及中近景和遠景的透視上準確把握,才能體現其空間感、縱深感。
《清明上河圖》24公斤的和田白玉,16塊玉牌長108cm寬12cm厚1cm的玉牌組成長卷,刻畫了800度人物,30多棟樓宇,60多只牲畜,,一共24公斤的和田白玉,質地均一、潔白無瑕。
牌面以淺浮雕的手法將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城市風情濃縮于方寸之間,作品整體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一氣呵成。
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里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畫面中,穿插著各種情節,組織得有錯落有致,同時又具有情趣。
作品刻畫細致入微,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梁等建筑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茍。車馬船只面面俱到,謹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釘鉚方式,甚至結繩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嘆為觀止。
陳冠軍,這個年輕的手藝人,用著無比虔誠的心,和精細的手法,花了三年的時間刻畫了這一和田籽玉的巨作。
陳冠軍對玉料的選擇近乎苛刻,所選玉料必須細膩、堅韌、潤澤、晶瑩。
他認為,“子岡牌”的選料尤為重要,它的特點主要以剔地陽紋表現畫面,不同于圓雕,可因材施藝、巧避臟綹,因而對材料的質地、色澤要求甚高。
陳冠軍的《清明上河圖》,將工筆之美與雕刻之藝融匯一體,中近遠景透視關系把握精準,空間感強烈,意境感十足優美。
陳冠軍將中國古典繪畫技法精髓很好的傳承,嫁接到了玉雕藝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