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作品賞析也在這里。
第17屆講書人大賽,這次比賽,初賽三組,每組4名,共12位選手,決賽入圍4位選手。每位選手都是從班級里過關斬將,突出重圍,他們各有特色,表現(xiàn)也很亮眼,值得細細品讀。
作為評委,盡管點評工作有分工(我負責現(xiàn)場點評第二組和決賽的第三位選手),不過我打分是面向所有人的,我會把所有的講書作品一一分析和點評,也是對我講書法的一個案例分析吧。
書接上文,上一集,我對第一組和第二組的講書選手做了賞析和點評。這集我會對第三組和決賽選手作品進行賞析。
比賽鏈接:
https://bau.xet.tech/s/1TvxET
總的來說本次講書水平整體在線,也能看出來新年伊始,大家的閱讀熱情和學習激情高漲,這是特別好的一件事。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講書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爭一個冠軍,拿一個名次,講書的目的還是服務于閱讀的。我相信所有參賽的講書人,無論講的怎么樣,ta寫作講書稿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看書后總結(jié)和思考的過程。書講過了,知識也掌握了,下次遇到就會用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如果今年從春天開始讀書、講書,到了秋天就會是收獲的季節(jié)了。當然我指的不只是收獲知識,秋天就要開始“有請講書人”大賽了,沒準還能收獲一個大賽冠軍呢。
1、第三組點評
盡管點評有分工,不過我打分是面向所有人的,下面我會把所有的講書作品一一分析和點評,也算是對我講書法的一個案例分析吧。
初賽第三組:“趙亞甜”、“王梓”(晉級)、“娜娜”、“郝心”
這組參賽選手雖然都是女性,不過可以說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是富有色彩的一組講書。
趙亞甜《人生由我》
趙亞甜的講書演講范兒十足,很有感染力,很多動作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
她也穿上了“樊登讀書”的衛(wèi)衣,整體裝扮比較有親切感。
講書內(nèi)容屬于人物傳記類。這本書還比較特別,是在世的人物傳記。在世和過世的人物傳記是不一樣的講法,我會在后面賞析部分談到。
講書稿
主持人好,各位書友好我是趙亞甜
想象一下一個漂亮的小鎮(zhèn)姑娘如何在風云變幻的世界中成長為全球矚目的國際超模同時培養(yǎng)出了埃隆馬斯克這樣的超級硅谷鋼鐵俠?
沒錯,她就是埃隆馬斯克的母親,梅耶馬斯克。她15歲第一次登臺演出,22歲結(jié)婚,長期忍受丈夫的暴力,31歲成為破產(chǎn)的單親母親,卻在60多歲重返模特舞臺,在美國時代廣場獨占4個廣告牌。
梅耶馬斯克在自己的書《人生由我》里寫道:“最可怕的不是衰老本身,而是面對真是年齡時內(nèi)心的抵觸和恐懼”而她72歲仍舊是T臺閃耀的超模辣媽,不懼年齡增長的恐懼,不懼生活中的額磨難,從0到N逆風翻盤
人生困境重重,如何像梅耶馬斯克一樣成功蛻變呢?這里分享她的三點處世哲學:
首先你要知道外表和內(nèi)在都精彩才是永不褪色的美麗
梅耶在50歲走紅并不全是因為她的美貌,因為她是一個有趣的想要讓人靠近的人
如何成為這樣的人?
梅耶建議大家:雖然很多人都是“外貌協(xié)會“但你要做到人間清醒。
你需要一件好的基本款的服裝也不必假裝年輕,化妝是適合所有人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信的光芒能讓更多人想靠近你
梅耶一家曾在沙漠生活過3個月,你也想成為這樣的酷蓋嗎?這也就是第二條:良好的心態(tài)是冒險的前提
現(xiàn)在世界上的聲音太過嘈雜絕不隨波逐流,而且舒適并不是你生活的必需品,你需要做到專注于你的一下步
我們都知道埃隆馬斯克是梅耶的孩子,而你不知道的是除了馬斯克他還有一個博士哥哥和編劇妹妹,他們家的每一個孩子都如此優(yōu)秀,你想不想也培養(yǎng)出這樣的孩子?梅耶的處世哲學第三條:向前一步成為堅毅的媽媽
成為堅毅的職場媽媽,沒必要對孩子過度保護,梅耶甚至還帶著自己的孩子去T臺走秀,孩子們總是自己有辦法解決自己當下的問題,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這才是作為一個媽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如果你的人生道阻且長前路不明,如果你也希望自己有嶄露頭角的一天,這本《人生由我》能幫助還在迷茫的你
我是講書人趙亞甜,期待我們下一次的見面。
講書內(nèi)容:
講書從梅耶馬斯克的奇幻人生開啟,很吸引人,當然更吸引女性。
接著就引出《人生由我》這本書,書籍帶出的很自然。
接下來她先把梅耶馬斯克的生平大事記給我們介紹了一遍。
接著她總結(jié)了梅耶馬斯克的三個處世哲學。
1、內(nèi)外兼修最美麗,2、良好的心態(tài)去冒險,3、堅毅的媽媽帶出獨立的孩子。
每個處世哲學也用了相應的故事去驗證。
最后用一個金句+呼吁的形式來收尾。
講書賞析:
首先這是一個在世的人物傳記,在世的人物和過世的人物區(qū)別在于:過世的人基本上蓋棺定論了。你可以用比較確切的方式去給這個人下定義。
在世的人物,你需要結(jié)合她現(xiàn)在的狀況,對這個傳記評價,談自己的感受。因為只要她的生命沒有結(jié)束,一切都還有變數(shù)。
例如薇Y,她的一本書《人生是用來改變的》寫的挺好,當時我聽到很多人講。
現(xiàn)在是不是就發(fā)生了變數(shù)。這就是在世人物傳記需要注意的。
其次,這是一個傳記類書籍的3分鐘講書,對于傳記類書籍,我的建議是抓重點。
我們知道梅耶馬斯克的人生很傳奇也很勵志。我們看完超級受震撼。
可在我們使用講書作為抒發(fā)這種震撼感的出口時,要讓內(nèi)容和出路相匹配。
3分鐘的載體承受不了她一生經(jīng)歷的這么大體量。
我的建議是,放大某一點,集中突出某一段歲月,就像我前面一篇公眾號文章《觀己,觀書》當中說到的,我們可以找到這本書的轉(zhuǎn)折處,在這里做文章,拿出你的放大鏡,找到你想表達的內(nèi)容。
“王梓”《罩袍之刺》
王梓的形象知性、理智、干練。她的講書風格也是如此。
感謝王梓愿意分享出她的講書稿供大家欣賞,可以說王梓的講書稿閱讀的感受大于觀看講書。
“罩袍之刺”乍聽下來,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王梓的講書讓我們了解了阿富汗女性的特有服裝“罩袍”,更進一步帶我們走近罩袍背后的女性故事。
講書稿
世人對阿富汗的印象集中于戰(zhàn)爭,童婚,女性地位低下,是的,這些都是事實。但,真實的阿富汗絕對不止于此。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書籍是《罩袍之刺》,作者是原老未,他曾于2013年開始多次去往阿富汗,這本書就是他在阿富汗的所見和一些他的攝影作品。
封面,就是作者所說的罩袍,這件罩袍的名字叫做茶達里,在阿富汗很多地方女性都必須穿上這樣的衣服。也只能從這樣的衣服里,去窺探外面的世界。
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想改變大家對于阿富汗女性的刻板印象,他覺得刻板印象就像是罩袍上的刺,遮住了阿富汗女性的生活,也遮蔽了我們的雙眼。
這本書作者寫了6個不同省市獨立女性的故事和他們家庭的故事。
書中有為了更多阿富汗女性能夠繼續(xù)生存下去而創(chuàng)辦秀坊的市長的女兒,也有熱愛中國功夫,并且一直堅持在學會之后教給其他女生的武術老師。還有賣烤馕的古爾贊嬸嬸,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爾贊嬸嬸的兩個女兒創(chuàng)辦了一個關于女性的頻道,有一次討論的主題是關于愿望,一位女性打進電話來說,她的愿望是希望以后提到自己名字的時候,她可以不再是一個父親的女兒,一個丈夫的妻子,一個弟弟的姐姐,而是希望她可以做自己,她就是她自己。
還有殘疾畫家魯巴巴,他雖然得了小兒麻痹癥,但是他可以用自己的嘴給自己化妝,還可以咬住畫筆來畫畫。但在魯巴巴成名了以后他會問別人索要東西,一幅臨摹的作品賣到了100美金,他會問作者索要包,作者也對這種態(tài)度表示了反對的意見,也把這種狀態(tài)很真實的表述出來了。
通過6位個性鮮明阿富汗的女性描述,讓世人看到了即使在滿目瘡痍的國家里,有很多人,依然在努力的生活。
或許生活在和平年代,男女平等的中國我們無法切身的感受到戰(zhàn)爭和宗教信仰給女性所帶來的的災難,但至少,會讓你覺得,何其有幸,生在華夏。
講書內(nèi)容:
作者從阿富汗女性的刻板印象引入坡道。
接著介紹了《罩袍之刺》這本書的來由,以及書中的6個精彩故事。
她挑選了兩個印象最深的女性來介紹她們的傳奇生命。
最后點睛之筆在于:生在華夏何其幸福的感嘆。
講書賞析:
《罩袍之刺》實際上是圖文相間的一本書,作者拍了大量的照片來記錄真實的阿富汗女人的形象。
這個刺是什么?筆者深感人們的偏見就像一根刺牢牢地釘在罩袍上面。
所以這本書的名字,應該叫:罩袍的偏見,或者阿富汗女人之偏見。
你很難想象作者是怎么樣想到用刺這個字眼來表達偏見的。實在是妙手生花。
回到講書上,這本書不好講,其實如果能展示照片,沖擊力更強,但是王梓生生從這本書里提煉出來對自己生活的感受。我相信這也是她的講書打動人的地方。
這本書其實就是平實的記錄,所有感受由讀者自行完成。
第二個例子,關于這個殘疾人伸手要東西的部分,其實可以適當刪除。
誠然,有了正面就一定有反面,這樣人物才立體豐滿,這是對小說或者傳記的要求。
而依然受限于3分鐘的體量,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聽眾把目光聚焦到你的觀點上來。
而觀點就是:何其有幸,生于華夏。
那么所有故事都要服務于這個觀點,做適當?shù)娜∩帷?/p>
“娜娜”《百歲人生》
娜娜的語速很快,肢體語言比較得體,講書形成了一定的風格,能力已經(jīng)超過了一般的書友。
可能正是因為動作和語言經(jīng)過編排的原因。使得出現(xiàn)兩個問題,第一是程式化,動作的程式化會給人比較僵的感覺,當然這個也不是絕對的,風格和書籍的調(diào)性是否是很重要的。第二是當出現(xiàn)磕巴的時候,想在找補回來就顯得刻意了。如果本就是自然表達,稍微磕巴一些,可能沒那么明顯,恰恰是太流暢,會凸顯這種語言斷掉的情況。
講書內(nèi)容:
娜娜的坡道和自己親身經(jīng)歷相關,擺出了一個“女超人”的姿態(tài)。
原來她想說的是,她已經(jīng)把自己的退休生活部分內(nèi)容提前了。
接著就引出《百歲人生》這本書。
她提出了三個問題并給與了自己的解答,1、為什么是百歲?2、百歲對我們的人生有什么改變?3、如何活好我們的百歲人生。
最后是一個反思“百歲人生對我們是詛咒還是禮物?”
講書賞析:
娜娜的講書坡道部分沒有使用提問,而是生活中別人對她的疑問,也就是展現(xiàn)她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這個我比較欣慰。因為太多的人使用一個簡單的疑問作為坡道了。
缺點是:這個生活狀態(tài)和百歲人生的邏輯關系沒交代清楚。
一開始講到自己一邊在央企上班,一邊創(chuàng)業(yè),還以為要講《反脆弱》呢,原來她說的是把退休生活提前了。
可是,如果人活百歲,那不是應該把退休生活退后嗎?怎么會提前呢?
OK,那么坡道應該怎么建?我們留一個小疑問。
接下來他提出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每一個命題都比較大,
為什么是百歲?不是90,不是150歲?
百歲會帶給我們什么改變?我們的人生階段會被重新劃分,重新定義。
如何活好我們的百歲?交友,知識和健康。
最后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最關鍵“百歲人生是詛咒還是禮物?”
很多老人到了年邁無力的時候,會感嘆,長壽恐怕是一種詛咒吧。有關于長生不老的人生,我們在影視作品里經(jīng)常看到,當他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一個走掉,自己卻一直孤獨的在世上,這不是一種詛咒嗎?
那么百歲人生到底是詛咒還是禮物呢?哦,原來在于我們的選擇。
關鍵點來了:既然百歲無可避免,如何選擇過好我們的人生就很重要。所以,我選擇從現(xiàn)在開始,就準備好應對我的百歲人生。
這才是娜娜真正想表達的。
坡道怎么建是不是很簡單了?
朋友問我是不是帶娃加創(chuàng)業(yè)?我說:不是,我還做了很多事,我是一個女超人。因為我在為我的百歲人生做準備。我要讓它成為我的禮物。
“郝心”《學習的格局》
她的講書有點好事多磨的感覺,從一開始就出了點直播故障,我們這邊顯示是正常的,她不知道出了什么問題,一直覺得自己沒連上。
其實在線講書,你聽不到聲音是正常的,我們都在看你說話,不是對話聊天,你只要正常表達就行了,哪怕直播出問題了。后面大不了再說一遍唄。不要干擾到你的狀態(tài)。
好在她繼續(xù)完成了講書。這點上心態(tài)是挺好的。我見過有人直接放棄的。
她的講書牢牢抓住了“數(shù)字”這個關鍵詞,因為數(shù)字會讓人印象深刻。由數(shù)字出發(fā),她給我們羅列了書中的案例,用沖擊性的數(shù)字,給我們帶來這本書《學習的格局》其中的知識點。
講書稿:
大家好,我是講書人郝心,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主要是針對家里有孩子的父母的,叫《學習的格局》。 提到孩子的學習,我就會想到“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父母盯著學、陪著學,學習成績也不見得有提高, 這本書會有更好的方法嗎?看完以后刷新了我的認知。 這本書的作者是冰心獎獲得者黃靜潔,她融合了65個世界前沿的學習理論,提供了208個高效實用的學習方法, 分享了89個翔實生動的案例故事。是作者深入感受和研究中西教育20年的精髓。 作者在書里提到, 美國著名的視聽學習專家埃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 金字塔的最上面是“聽講”和“閱讀”所帶來的知識留存率分別是5%和10%, 而金字塔下面的“討論”、實踐“和“教授他人”環(huán)節(jié),知識留存率分別是50%、75%和90%。 很顯而易見, 最下面的知識留存率才是最高的, 原來家長使勁的方向應該是討論、實踐和教授他人, 那么,家長怎么把盯梢式的監(jiān)督模式變成參與式的互動模式,幫助孩子拓展思考,擺脫低水平的勤奮呢?書中提到:可以根據(jù)孩子近期課堂學習的主題和內(nèi)容, 在課余的時候陪孩子一起上網(wǎng)找相關圖片、視頻或書籍, 也可以去博物館看相關的展覽、去圖書館聽專題講座, 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做課堂ppt,然后讓孩子演示和講述給家人。 比如我和我兒子在讀完繪本的時候就會把繪本演繹出來,每次都會玩的很開心。 也做到了寓教于樂。這只是作者208個學習方法里的1個,每一個方法,每一個案例都是可以學完就落實的,此外,書中還列舉了28個常見的學習誤區(qū),打破了“低水平重復”的傳統(tǒng)學習認知。這本書可以幫我們把關注孩子學習的點,變成孩子學習的一個面,從而大大提高父母的格局。 讓我們一起擁抱這本書,做到心中有目標,腦中有理論,腳下有路線吧。
講書內(nèi)容:
開始從家長頭疼作業(yè)進入坡道,“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
這讓父母深有同感。
接著引出這本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然后提出了“金字塔學習”,并提出“盯梢模式”和“互動模式”的區(qū)別。
再來舉出自己的育兒經(jīng)歷,驗證這個方法。
最后用全書的理論個數(shù)統(tǒng)計,作為收尾,并提出一個倡議。
講書賞析:
如果想用數(shù)字作為“吸睛”的手段,就放棄“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這句話。
我知道這句話可以給很多家長帶來共情,但把數(shù)字擠到了后面,它的沖擊就不夠強。
其次,當她說到我也和孩子按照書里的方法,我們把繪本演繹出來,每次都玩的很開心,我作為聽眾就開始期待,到底是怎么開心的。結(jié)果后面沒有說,這就失望了。
其實,如果說出這本書有200多個方法,其中一個方法,我是怎么用的,把這個講透。那么一個方法都這么厲害,居然有200多個方法,這么厲害的書我一定要拿來看看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其中一個方法好,它好在哪里?細節(jié)表述很重要。只要這一個方法打動我了,這個講書就成了。
2、決賽點評
我們看到優(yōu)秀的人總是有優(yōu)秀的品質(zhì)。
為什么這么說呢?你發(fā)現(xiàn)進入決賽的四位講書人都不約而同的愿意分享出自己的講書稿。
這就是一種開放和成長的心態(tài),你寫的東西永遠是屬于你的,別人即使拿走使用,也模仿不來你的精髓,而對自己而言,更好的講書一定是下一篇。
所以,不用藏著掖著,打開自己,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王梓
王梓的寫作風格和她的講書風格是一致的。知性、客觀、理性和成熟。
這種一致性是她走到?jīng)Q賽的重要特質(zhì)。
這次《被討厭的勇氣》和前面的《罩袍之刺》一樣,都是有對生活的反思的。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哲學書,看起來似乎有點難,但其實不然。哲學本就是從生活中來,從生活中最基本的問題來。
從王梓解讀自己的生活,我們就能感受到“課題分離”的意義。
講書稿:
你是否因為自已不夠漂亮,不夠精致而焦慮呢?你會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而自卑嗎?你會因為擔心自己說錯了一句話被大家嘲笑而害怕嗎?生活中這樣的情緒好像無時無刻不在圍繞著你,你總是努力的小心討好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可即使是這樣,還是害怕被他人討厭,害怕的人際關系中受傷。
如果你真是這樣,建議你可以讀一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實際內(nèi)容是建立在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論之上,作者采用了對話的方式,來表達的不同的觀點。
書中的青年仿佛是我們的代言人,焦慮,迷茫,自負,但又走不出負能量的怪圈。青年也對智者的理論不斷地質(zhì)疑,這樣一來一回之間,讓讀者有了參與感,也會讓讀者覺得,一直困擾自己的人生謎題都有了解答。
比如,書中青年不被別人喜歡,性格孤僻,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只能于躲在自己的殼里不和任何人發(fā)生關聯(lián),萬一遭到別人拒絕的時候,還可以以此為理由來安慰自己,心里會想說,因為我有這樣的缺點才會遭人拒絕,只要我沒有這樣的缺點也會討人喜歡吧,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里面,智者告訴我們要學會課題分離,就是我對你好就是我的課題,你愿不愿意接受我,這是你的課題,當我們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的時候,也許這些麻煩的事情都不會發(fā)生了。
剛工作的時候,媽媽不放心我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選擇了陪我居住。但那個時候,剛畢業(yè)的我有時會產(chǎn)生一種,很討厭媽媽的感覺。
“她這么照顧我,每天要給我做早飯,關心我的日常起居。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我怎么就沒有一個懂得放手的媽媽呢?”和一位學習心理學的朋友說完之后,朋友對我說,
“她不想走嗎?”
我說,“她倒是沒說什么。可是我一看她的眼神,就知道她不能安安心心走的。”
后來,朋友說“其實你不討厭她照顧你,你是在要求一個更大的照顧。你要她放棄對你的關照,自動離開。”
當讀完被討厭的勇氣,我釋懷了,突然明白想要獨立是自己的課題,照顧自己是媽媽的課題。如果那時我懂得課題分離的話,我不會抱怨媽媽,而是自己告訴媽媽,自己不需要她的照顧,可以獨立生活。那一刻,一個曾經(jīng)的心結(jié)就解開了,原來課題分離,是可以讓人擁有一個說了算的人生。
這本書還原了我們過去的經(jīng)驗,還原了真正的人生的意義,其實,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能夠獲得被討厭的勇氣,只有這樣,才會擁有幸福的勇氣。
講書內(nèi)容:
坡道的問題得到了很多女性聽眾的共鳴,包括我們的評委老師。
當然,沒有打動到我,不代表它不好,這個坡道可以算是“發(fā)人深省”的問題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遇到一些:怕大家嘲笑,怕被別人不接受的問題,
這其實也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編寫的初衷,
這個問題提的挺好的,接著他就引出來這本書是解決這樣的問題。
接著他把書的一些精彩的問題擺了出來,讓我們知道這本書里寫的是什么,
書中有個年輕人他迷茫自負,又走不出負能量的怪圈,
講書的主體部分還是在于他和母親之間的一段生活,在她剛剛畢業(yè)之后,母親不放心她一個人待在陌生的城市,于是一直陪著她照顧她,甚至讓她產(chǎn)生了厭惡的心理,她的朋友的一句話點到了,說她其實要的是媽媽的放心和信任,如果媽媽對她充分的放手,對她十分的放心的話,那是一種更大的愛,
接著再回到《被討厭的勇氣》,這也驗證了原來這個是關于課題分離的問題,
媽媽沒有把對女兒的愛進行課題分離,
她也沒有能夠把自己的人生和媽媽的愛進行課題分離,
是的,那段日子過得很焦灼,
最后,她講述了被討厭的勇氣,是勇敢的把自己人生的課題留給自己,而把別人的課題交給其他人,由此產(chǎn)生的所謂的“被討厭”是需要勇氣的。
講書賞析:
王梓她對這本書理解的是比較清晰的,但是她對她個人與媽媽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完全和書里面的內(nèi)容進行一一對照,
首先坡道部分自不必說,構建的還不錯,
接下來講到書籍內(nèi)容的時候,她說到了一個內(nèi)容就是:那些,性格孤僻,把自己關在自己殼里的人,他之所以孤僻,是因為這對他是有利的,他做任何事情是有目的的,
這也是順便說的,因為性格孤僻才和不和別人去說話,不和別人交往,他是以自己性格孤僻為理由,這樣萬一遭到別人的拒絕還可以安慰自己:原來我在人際交往上的能力不強啊,原來我可能就是有這樣的缺點才讓人討厭啊。
這個和課題分離它不一樣!這個是書里面的另外一個知識點,是: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因為什么事兒而做了這樣的決定,
比如性格孤僻,阿德勒的人觀點是:我是需要為自己找到一個很好的借口,就是我不善于交際,所以我才表現(xiàn)的孤僻,表現(xiàn)的與人格格不入,
而不是說因為我孤僻,因為我性格不好,所以我很難跟別人交往,這兩個概念是反的。
那么到了下面關于課題分離,王梓對課題分離,與自己父母和自己母親的交往,這件事上也沒有把它捋得很清楚,
首先關于課題分離的概念,她的媽媽應該做課題分離,她應該讓女兒的人生由自己去主宰,而她去過自己的人生,這是課題分離,
而作為女兒也需要有課題分離,也就是說媽媽對自己的愛,那是媽媽的事兒,我要過我自己的生活那是我的事,我要把這兩者進行分離,
這里可以有兩個方面進行反思,
第1個方面是,如果我以后做了媽媽,我是否可以不像我的媽媽這樣,我可以信任我的孩子,我可以讓她去過自己的生活?
第2個反思是:我作為一個女兒,我為什么不能講出那句:媽媽你回去吧,我不需要你在這,我能過得很好。
為什么講不出這樣的話呢?是不是我的內(nèi)心還有另外一個需求?那就是我希望媽媽在這兒幫我照料家里面的雜事兒,我還是有點懶,我盡管想要過自己的生活,我又不想把家務事放到自己身上,
如果能自我剖析到這個程度,那這就是一個高手。
同時這也驗證了阿德勒前面那個觀點也就是:人的行為,必然是出于某種目的。我之所以不讓我媽媽回老家,我也有我自己的潛在目的,這樣說,也許不能讓自己的人設變得完美,但這樣說一定能打動聽眾,從而更加信任你。
思之然也
思之然也,一個高學歷的小帥哥,同時他的思維力是不錯的,《幸福的方法》,這個講書,前面在初賽的時候有人也講過,思之然也講的和前面就截然不同,大家可以做一個比較,來聽聽看,不同的人講相同的書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因為他是這一次的冠軍,所以我也非常期待他未來能夠在閱讀上有所拓展,
有可能他本人學的是理工科,但正因為理工科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所以我對他更加期待,
千萬不要為了以后做論文啊,寫畢業(yè)設計啊,耽誤了讀書的事情,我也很期待他未來可以和我們一起并肩講書。
講書稿:
請跟我一起閉上眼睛,停3秒鐘給自己,認真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現(xiàn)在幸福嗎?我真的幸福么?我能從哪里找到幸福?”。好了睜看眼,相信我們答案未必都是肯定的,那么這本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本·沙哈爾所寫的《幸福的方法》你一定不能錯過。
作為人類的終極追求,大家認為保持幸福的關鍵是什么?是高顏值、高學歷、高收入,好身材,還是身體健康、受人尊敬、被人喜愛?其實都不是,沙哈爾教授告訴我們,幸福的本質(zhì)是一種能力,一種對生活感知力。
有人說我不信,健康人比殘疾人幸福,有錢人比窮人幸福。真是這樣么?作者列了兩個數(shù)據(jù)。根據(jù)心理學家的統(tǒng)計,一個經(jīng)歷車禍截肢的人幸福感一年左右就會回到跟之前一樣;一個中了千萬大獎的人往往一個月之內(nèi),他們幸福感也會降到之前的水平。所以幸福和狀態(tài)關系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為了把這件事徹底講清楚,本書最為精華的部分就是沙哈爾教授根據(jù)現(xiàn)在與未來,把幸福分為四個象限,這邊叫現(xiàn)在幸福,這個叫現(xiàn)在不幸,這邊叫未來幸福,這個叫未來不幸,這樣一下就有了4種類別。不論現(xiàn)在是否幸福,如果不相信明天會更好,明天會更幸福的人,那或多或少就是對自己和這個世界失去了信心。這里送了他們一句話,“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世上沒有不行的人,只是相信自己不行的人。
而我們許多人,包括之前的我在內(nèi),應該都是感覺現(xiàn)在不幸,但認為未來會幸福的人。高考的時候?qū)W習壓力大、每天晚自習很痛苦,老師跟我們說考上大學就解放啦。但上了大學課業(yè)依舊繁重,還有做實驗,感覺更累了,教授跟我說研究生你就自由了;到現(xiàn)在研究生時間是更自由了,也有了自己的收入。但出現(xiàn)了更可怕的事,那就是開始對未來感到深深的迷茫,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工作最適合自己。到頭來還是不幸福。我這才意識到,原來幸福并不會因為自身身份的改變而到來,也不會因為自身擁有更多的時間和錢發(fā)生太大變化。那要怎么做呢,其實就只剩下,現(xiàn)在幸福,未來也幸福。做法也很簡單,那就不要貶低現(xiàn)在,不論現(xiàn)在做的事情是否真的喜歡,都用心的體驗其中的美好,把這件事當作通往幸福的必經(jīng)之路。我們不妨看看古人。孔夫子講顏回時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也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自己呢:“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就是吃粗糧、喝白水,枕著胳膊睡。那為什么他倆能這么容易就幸福快樂呢?根其實就是這本書講的,孔顏有極強的幸福感知能力,他們對現(xiàn)在擁有的很知足,同時也很用心的體會生活中的小美好。
佛說:“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幸福,可能就在一念之間。所以,請允許我再問你一次,你現(xiàn)在幸福么?
講書內(nèi)容:
一開始讓大家做了一件事,就是讓大家閉眼去感受自己的幸福狀態(tài),當然他閉眼的樣子,確實很帥。
用一個反思再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現(xiàn)在到底幸福不幸福?
接著討論了幸福的內(nèi)核到底是什么?引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幸福不是一種狀態(tài)而是一種能力,幸福是一種感知的能力,
接著給我們介紹了幸福的四象限圖,
然后,他說到了自己是處于第三象限的,也就是一直認為幸福在遠方,手頭卻仍然在忙碌的人永遠在追趕,永遠感受不到幸福,
這時候他舉出來一個正向的例子,那就是顏回。
顏回一單食,一瓢飲,悠然自得,他覺得要像這樣的人去學習,
最后一個金句作為結(jié)尾,佛說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幸福做為一個感受力,他可能就是你的一念之差。
講書賞析:
整個講書無論是從內(nèi)容上講還是從表達上講,都是自然,流暢,清新,讓人有感受力,
同時也顯出他的文化素養(yǎng),能引出那些例子,
其實他所說的自己處于第三象限和前面我在講書賞析的的第1集里面講到的那個,“小茄子”說的幸福的方法是一樣的,
她說的是溺水型心態(tài),其實我們中國人,大部分都是屬于這種第三象限或者叫溺水型心態(tài)的
我們總是不能用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我們目前遇到的一些困境,我們總是覺得現(xiàn)在就應該吃苦,享樂總要放在后面,而什么是享樂呢?我們不知道達到了第1個目標之后,我們又開始設立第2個目標,那到底快樂在哪呢?
因此《幸福的方法》這本書,可以幫我們中國人很好的解決我們處在第三象限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既要能夠感受到當下的快樂,也去追尋未來的意義,結(jié)合了這兩點才是真正的幸福”,這句話這兩位講書人都沒有提到。
沒有關系,因為每個人講書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特色,“思之然也”的優(yōu)點在于引用了一些我們耳熟能詳并且也含有文化底蘊的故事、金句等。
也不是沒有改進之處,他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于,
首先關于幸福的四象限,他的解釋就有一點像一個物理老師或者是數(shù)學老師在給我們解釋一個四象限圖,依然不夠直觀,你要么拿一張圖出來,要么給我們做一個比方啊,做個比喻,如果不是書中4個漢堡的比喻,你或者自己再想一個其他的物件,打個比方也好,
其次,在論語里面,孔子的這段言論實際上是值得我們討論和玩味的。
它里面的含義,深層意義是很多的,他不單是顏回吃的簡陋,住的簡陋,所以還能自得其樂,那他自得其樂的核心價值在哪兒呢?在于顏回他能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他不在乎身邊這些物質(zhì)的東西,
這一點講書人沒有講明白,這也使得我們會感覺他在用論語里的一個道理去解釋另外一個道理,有點像,用牛頓定律去解釋地球引力這種感覺。
小暴
小暴不僅打破了參與講書人比賽最小年齡的記錄,同時也打破了進入到?jīng)Q賽選手最小年齡的記錄,
小小年紀能有這樣的臺風和表達能力,未來可期。
當然作為孩子,我們對于他的講書內(nèi)容的寬容度會好很多,希望以此為契機,能夠讓能夠使得小暴多讀書,讀好書,用自己的語言,更好的講書。
講書稿:
《中共黨史》
大家好,我是深度閱讀2班7組的小暴同學,我來自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我們這兒疫情比較嚴重,我每次做核酸的時候,看到堅守在抗疫一線的的工作人員,就像戰(zhàn)場上的勇士,病毒無情,人間有情我們無疑是幸運的,因為總有人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替我們默默守護,守護安寧,守護健康,然后替我們撐起藍天。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無私奉獻真的存在,醫(yī)務人員值得稱贊,沒有身在一線的逆行者,哪有我們現(xiàn)在的平安,所以我想給大家推薦這本書,中共黨史。
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我們有不一樣的責任,這本書里有很多插圖,方便理解,本書撰寫了共產(chǎn)黨94年的歷程,從中國共產(chǎn)黨在小紅船的誕生,到在抗日烽火中發(fā)展壯大,到文化大革命內(nèi)亂,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勇前進。
大家知道共產(chǎn)黨為什么要在小紅船里進行會議嗎?因為當時共產(chǎn)黨人力資源少,而國民黨政權比較大,一直在壓迫共產(chǎn)黨的積極人士,他們不敢貿(mào)然行事,所以他們只能在湖邊租一艘小紅船開會,自此,共產(chǎn)黨正式成立。
8年抗日戰(zhàn)爭,我們把日本人打出中國13年國共內(nèi)戰(zhàn),我們把國名黨打到臺灣,我們用2年9個月打贏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倒四人幫,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07年的金融危機,我們的祖國沉著冷靜應對,用2年時間,以最快速度平穩(wěn)度過,2008年春節(jié)將至的時候,我們迎戰(zhàn)暴風暴雪緊急轉(zhuǎn)移安置151萬人,需救援滯留人員192萬人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連續(xù)奮戰(zhàn),取得重大勝利,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投入現(xiàn)役部隊總兵力
13萬之眾,近20萬志愿者奔向災區(qū),眾志成城,抗震救災抗擊重大自然災害,凝結(jié)黨心民心,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我們的祖國在不斷強大,源于了不起的黨和人民讓我來講一講心得吧 。
閱讀此書,使我重新認識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堅定信念,進一步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做事義無反顧、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愛國主義精神。
每讀到一個令人淚目的感人故事、一段艱辛的奮斗歷程時,總會讓我感到熱血沸騰,有時也會熱淚盈眶。百年奮斗鑄就今朝輝煌,我們要珍惜前輩們帶給我們的和平世界,同時將革命前輩們不畏艱險、視死如歸的革命信仰與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下去。
從黨史中傾聽百年回響,追尋百年足跡,不僅是為了回憶曾經(jīng)的風雨和輝煌,更重要的是要傳承偉大的民族精神,以堅定的信念,必勝的信心,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學黨史,跟黨走,報黨恩。
為所有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叔叔阿姨們點贊加油,相信只要我們團結(jié)在國旗之下,疫情終被戰(zhàn)勝,中華民族終將唱響勝利的凱歌。
今天的講述就到這里,如果你喜歡我講的《中共黨史》,請你投上您那寶貴的一票,謝謝!
講書內(nèi)容:
小暴的講書從抗擊疫情開始。談到了現(xiàn)在生活的來之不易。
以此作為坡道。引出了《中共黨史》這本書。
他著重給我們介紹了,為什么在小紅船里召開了一大會議,接著就把從抗日戰(zhàn)爭到汶川地震,一直到最近的抗擊疫情,用比較簡短的語言概括了出來。
接下來是他抒懷情感的時間,他感受先烈的精神,感動于每一個感人的故事,并且抒發(fā)了很好的愛國情懷。
講書賞析:
小暴的講書。欣賞他,不僅僅是從講書的內(nèi)容上,更是從他的表達以及他的真誠的話語里,我們能夠感受到一個小小講書人他迸發(fā)出的力量。
如果單論講書稿的質(zhì)量可以說,這個講書稿更像是一個朗誦稿或者是演講稿,而離真正的講書還有點距離。
當然它里面有關于中共一大的召開原因,這一段寫的還不錯。
因為中共黨史,這是一本大部頭的書,講它一定是從里面挑一些最打動人的地方來講,
而小暴挑選的是有關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這些其實并沒有寫在《中共黨史》之中。
《中共黨史》我記得,是寫到2016年吧,近幾年的歷史并沒有加進去,
所以我們從講書的角度來說,首先書是第1位的,書里面講了哪些內(nèi)容,這是我們最需要帶給聽眾帶給觀眾的東西。
而關于自己的情感抒發(fā),要把它縮減一些。
邢淑紅
邢淑紅的這次講書,感情澎湃。
和她上一輪的那個講書截然不同。
她為了讓我們這些聽眾能夠感受到周國平這本書里的真摯的情感。
用了近乎表演的方式在呈現(xiàn)給我們一次很感人至深的心靈體驗,
在場很多人應該都聽哭了,聽落淚了,尤其是咱們的評委胡小濱老師,她是帶著淚水和哭腔完成這次點評。
有點遺憾的是她的時間超時了。并且在抒發(fā)情感的時候放出去沒有很好的收回來。所以,整個講書的完整性還不太夠。
關于講書是否應該抒發(fā)情感,如何抒發(fā)情感,我在后面的賞析當中再詳細的論述。
講書稿:
大家好,我是講書人邢淑紅,來自福建廈門。
你有孩子嗎?你能體會到為人母,為人父的感覺嗎?有這樣一本書,不講金錢,不講技術,只講述一個小生命的生和死,一個小家庭的喜和悲,不問讀后有什么意義,只給不問有什么意義的讀者看。
這本書,就是著名學者周國平先生寫的《妞妞》,一位父親的札記。我是一位母親,所以很快看到了書中周國平先生的太太雨兒。雨兒撫摸著裸露的肚子,快活地說:“小DADA,你聽你爸爸說什么呀!咱們不理爸爸!”DADA是雨兒給肚子里的小生命起的名字,聽起來像達達派。
看到這樣的雨兒,不禁讓想起當初自己的模樣來,和孩子爸爸一起撫摸著圓滾滾的肚子,說:“小橙子,你一定不能長得爸爸噢,笑起來那么多皺紋,丑死了。”孩子爸爸就捏著我鼻子說:“不,小橙子,你要像你媽媽,是一個長著大鼻子的橙子。”
是不是所有母親都和雨兒一樣,和我一樣,像個傻子一樣,讓小衣服和一包包尿布占領了整個衣櫥,覺得自己的寶寶就是比別人家的漂亮,長年潔癖的習慣不見了,看著寶寶終于排便便也能笑上半天。
《妞妞》一書里,周國平以一種屋子里有搖籃,搖籃里有孩子的踏實感覺,只用了兩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記錄妞妞誕生、做父母才學會愛的幸福經(jīng)歷。那些日子里,無論走到哪里,那張像百合花一樣開放的光潔可愛的小臉蛋總是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召喚我回家去,立即回家去。這種感覺,是不是每個做父母的都是這樣的呀!
可是,就在滿月的前三天,禍從天降,妞妞被確癥為惡性眼底腫瘤。周國平用“禍從天降、哭不是懦弱、絕望的親情等一共用了12個章節(jié),記錄著妞妞每分每秒的珍貴,也記錄著他和雨兒經(jīng)歷的苦難。一開始,我們是抱著妞妞走出醫(yī)院大門,站在街上,滿面淚水。搖籃上懸掛著玩具變成祭條在寒風里飄搖,每一件娃娃衣都可能變成最小的壽衣,雨兒哭得眼睛腫了,她完全不能接受死亡團團包圍著這個她最愛的小生命。后來,雨兒說:現(xiàn)在我看別人都是幸福的,哪怕養(yǎng)個丑孩子,哪怕是個弱智孩子,哪怕是個病孩子,也比我們好。”后來,雨兒又說:我不想別的了,只想一件事,怎么把她喂好。再后來,雨兒朝我扮了個笑臉,說:“買童車去,天熱了,就推妞妞到戶外散步。”
妞妞六周年的忌日,周國平先生把《妞妞》一書交付出版,為自己完成了一個告別的姿態(tài)——與妞妞告別,與自己生命中的一段心碎的日子告別。這不僅僅是一個作者親歷的悲情故事,而是千千萬萬普通人要經(jīng)歷的鮮活的病人世界。
讀著這本書,你就會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我們都是妞妞。要像周國平一樣經(jīng)歷苦難之后,堅強的活下去,用幸福的姿態(tài)等待下一下妞妞。
我是講書人邢淑紅,謝謝大家聆聽。
講書內(nèi)容:
邢淑紅的講書坡道很有意思。
她上來就能引起作為父母的共鳴。從家長的角度,她引出了這樣一本只講一個小小生命的生和死的書籍。
她說這本書是給不問有什么意義的讀者看。
這就讓人引起了好奇。
接下來給我們介紹了周國平先生寫的《妞妞》,周國平是一個哲學家,他的《人生哲思錄》里面飽含了哲理的智慧。對家庭、生活、婚姻分析的鞭辟入里。
《妞妞》這本書我沒聽過,正好順著講書人的介紹給我們展現(xiàn)了這樣一本書。
邢淑紅講故事的能力很強,她把《妞妞》這個書里周國平為了延續(xù)這個小孩子的生命,做了各種各樣的努力。很完整的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好像我們親眼見到了這個故事,
而且她特別會找書中的動人金句。她說那件娃娃衣有可能變成最小的壽衣,雖然是周國平寫的,但是有講書人講出來卻格外的感人。
最后講書人以一個升華的形式做了個收尾,她的觀點是:要像周國平一樣經(jīng)歷苦難之后堅強的活下去,用幸福的姿態(tài)等待下一個妞妞。
講書賞析:
我們首先分析內(nèi)容,最后再來談談講述當中的情感抒發(fā)的方法,
首先關于講書的內(nèi)容,
坡道部分很吸引人,但是有一點讓人摸不到頭緒,因為一個人看書一定是帶著一定的目的或者是帶著一定的問題,又或者是帶著一種期盼去看。
這個坡道可以說是很吸引人,但是她吸引人的點在于有一點故弄玄虛,
我們最后知道講書人的落腳點,她觀點的落腳點,是在于:經(jīng)歷了痛苦之后仍然要堅強,生命是一場輪回,一個襁褓里的孩子,她經(jīng)歷了人世間的痛苦,父母跟著她也經(jīng)歷經(jīng)歷了一段難熬的人生,但是生活仍然要繼續(xù),我們應該鼓起勇氣以幸福的姿態(tài)去面對未來,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值得作為坡道的內(nèi)容。
你完全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構建坡道,那就是:如果你經(jīng)歷了孩子的死亡,經(jīng)歷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之后。能不能堅強的站起來?能不能鼓起勇氣繼續(xù)生活下去呢?周國平的這本書《妞妞》給我們答案。他告訴我們。也許只有經(jīng)歷了最痛的苦,才能樹立最剛的強。
然后再去講這個感人肺腑的經(jīng)歷,這段故事。最后做一個升華,去談周國平,經(jīng)歷苦難之后堅強的活下去,呼吁每個人都不要害怕苦難的生活。
那么現(xiàn)在談談關于講書中情感抒發(fā)部分,怎么去掌控?怎么去取舍?
講書中當然是可以抒發(fā)情感的,我們不求每個講述人都特別理性,都特別睿智,有的時候情感也是最能打動人的良藥,如果你的情感觸發(fā)能夠讓聽眾產(chǎn)生共鳴,并且讓聽眾有所收獲,這是非常值得的。
不過這里有一個前提我們畢竟是講書人,我們不是演員。
表演不是我們的特長,也不是我們的強項。
要想抒發(fā)感情,藝術院校有相應的課程。
而且我們知道:有放有收才是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
就比如唱一首歌,如果歌手能夠唱到哽咽,卻能控制住自己的氣息。控制住自己的發(fā)聲,把歌曲完整的,帶有感情色彩的唱出來,這是最高境界。
如果這個歌手泣不成聲了,唱不出來了,那這個情感就過了。
或者是一部電影,如果他背從頭到尾都是悲劇。那對觀眾也是一種傷害。
如果從頭到尾全是喜劇。也是沒有營養(yǎng)的。
做任何東西我們講求一個中庸之道,我們講求一個度,對于講書人而言也是這樣。
在講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加入自己情感的抒發(fā),情感抒發(fā)的依據(jù)來源于書籍,也就是說書里面本身就飽含的情感,我們可以把這個情感帶給觀眾和聽眾,
但是到了該理性陳述的時候,我們就得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尤其是一頭一尾,我們都是以一個講述者的角色,帶領著聽眾去進入這個書籍。
中間的波瀾起伏,只需要一點點點綴就夠了。
這個也是我們眾多優(yōu)秀講書人,包括樊登老師在內(nèi),他們的意見。
總結(jié)時間
這次講書大賽精彩紛呈,綜合度非常高,
首先人員的配比就非常的有看點。
有男性,有女性,有小孩。
職業(yè)分布也非常有意思,有學生、有老板、有老師、有寶媽、還有高校的研究生等等。
講書的風格也是各具特色,有理性的男性陳述,有知性的女性表達,有聰明的小孩,有情感迸發(fā)式的輸出,也有經(jīng)過精心準備的演講式的表演,
讓我們經(jīng)歷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講書體驗。
其實,這場比賽我們看到的12個講書人,是從眾多講書人當中,經(jīng)過初賽、復賽、班級的決賽,一步一步篩選出來的優(yōu)秀講書人,
他們各具特色也各有長處。
樊登老師倡導的優(yōu)秀講書人就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zhì),那就是要有個人魅力。
這次比賽中每個人都能做到了。
那一個優(yōu)秀的講書人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特征呢?
講書人首先需要具備一定的個人風格,讓人很快就能記住;
其次是能夠深入理解書本的內(nèi)容,最終呈現(xiàn)出的作品邏輯清楚;
講解時,語言表達必須清晰準確,意思到位;
最后,講書時要有魅力。
能從宏觀上理解好書,將書在自身理解力的池子里融化,并最終用一部完整流暢的40分鐘作品呈現(xiàn)給聽眾的,便算是優(yōu)秀講書人。
而其中能持續(xù)輸出優(yōu)質(zhì)作品的,才算是專業(yè)的講書人。
而其中能持續(xù)輸出優(yōu)質(zhì)作品的,才算是專業(yè)的講書人。
而其中能持續(xù)輸出優(yōu)質(zhì)作品的,才算是專業(yè)的講書人。
3-5分鐘的講書只是一個起步,各位加油!
(完結(jié)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