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斑比》這本書是給寶寶囤的,我先拿來看看,看看這世界著名的兒童童話到底如何,也算給自己補上缺失的一課。這本書是講小鹿斑比,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從剛出生時的弱小,到兒時的懵懂,到青春期的困惑,再到成年的理智。
錢鐘書先生說《伊索寓言》里那些動物,其實全是人。我看《小鹿斑比》也一樣,小鹿、野兔、狐貍、長耳梟、烏鴉、翠鳥,無論作者著墨多少,都對應著大千世界的人類。而且是人類中的弱勢群體,看他們,就像看到了自己。看他們成長的經歷,看他們遭遇的危險挫折,就像看到了自己。
冬天來臨時,斑比的日子很難過。“如果你想要啃點青草,就肯定會弄得滿嘴巴泥水。如果你輕輕觸動一下樹枝,就會有一大股水流毫不客氣地嗆進你的鼻子,蒙住你的眼睛。”“渾身濕漉漉地跑來跑去,實在是掃興。”“當北方吹來的時候,斑比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寒冷。”“他不得不累死累活地用蹄子把雪刨開,才能找到那么一小塊枯草。”“積雪變成冰殼,劃傷了他的腿。”“尖銳的薄冰片常把鹿細嫩的腳心扎得鮮血淋漓。”看得你難受不?看得你心酸不?我們總羨慕小動物活得無憂無慮,總想自己變成一只動物該多么愜意,那是因為子非鹿啊,哪里知道鹿的辛苦,鹿的艱難。
“在談到他的時候,大家都蜷起身子,彷佛感到了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陰暗未知的力量在掌控著他們的生死。”這種無助的恐懼的感覺熟悉不?簡直分不清到底是在寫動物,還是在寫人自己。
冬天沒有食物,小動物之間開始互相殘殺。“惡劣的生存環境似乎看不到盡頭,它導致了沖動和野蠻的擴散。這破壞了他們對過去美好的回憶和對別人的信任,造成了良心道德的淪喪。大家之間不再有信任、同情、理智和克制了。”這段總結用在人的身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大森林也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啊。
他來了,斑比飛奔逃命。“他只想要逃離這紛飛的戰火,逃離這令人窒息的氣味。”“在他身后,雷聲大作,他的視線因為心中的恐懼而變得模糊起來。”不知道為啥,看到這幾句話,我腦海里浮現出的是利比亞街戰的場面。
經歷過生死離別,斑比終于成長起來了,它懂得的道理是:“我們必須單獨生活。如果我們想要能夠保全自己,想要領悟生活的真諦,想要得到智慧,那我們就必須獨自生活。”“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困難重重,危機四伏。但是不管怎樣,他一定能學會承擔一切。”
全書中最特別的兩個角色當屬戈博與瑪蘭娜。戈博被人類豢養了一段時間后,就變得虛榮、嬌氣、矯情、沒有警惕性,被老鹿王斥責為“可憐的東西”而不自省,終于慘死在“他”的手里。從戈博的遭遇可以看出,喪失獨立性、喪失警惕性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瑪蘭娜同樣輕信而虛榮,當大家都在討論“他”的可怕時,她堅信總有一天,“他”會和森林的動物和平共處,當戈博歸來,成為大家的焦點時,她就主動找上門來,與戈博在一起。這些舉動,給我以熟悉感,都能從現實中找到對應的人。
第八章是兩片葉子之間的對話,是一段小插曲,卻非常精彩。將要飄落前,心路、對答,讓人動情。
小時候上語文課,最討厭老師讓我們尋找字里行間的深意,因為找呀找呀也找不到。
現在讀書,沒人讓我找,卻發現這薄薄的小書里,到處是隱喻,到處是折射,到處是人生的大道理。
—————————
歡迎關注公眾號“花開了”(flowering2016),每天推薦一本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