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跟書法、京劇、中醫并稱為“中國四大國粹”,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學習武術既能健身防衛又能修身養性,還能當藝術一樣進行競技表演,對人的身心健康的幫助很大,因此,自古以來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
數千年中國歷史上,留青史的武術名家不計其數。如果說起當代武術名家,趙長軍肯定是一位無法繞過去的人物。
趙長軍是誰?
90后、00后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他,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如果有人說自己沒有聽過趙長軍的大名,一定會被笑掉大牙。
30多年前的趙長軍婦孺皆知,其巔峰時刻無疑是在1988年主演完電視劇《海燈傳奇》后,名聲紅遍大江南北,促使民間掀起了一股“武術熱”,至今讓人們津津樂道。
正當在影視界紅得發紫時,趙長軍卻做出了讓所有人無法理解的決定:退出影壇,開辦武術學校,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
可以說,在那個年代,趙長軍的起點、知名度和影響力并不亞于同時代另一位功夫巨星李連杰,然而,由于志向不同,他選擇了另一條路。
在這條路上,他曾苦過、痛過、焦慮過、迷茫過,但他并沒有后悔過。
至今,每當別人問起他時,他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武術成全了我,我愿把自己的一生交給武術。
是什么原因讓趙長軍如此執著?執意要去追逐另一條道路上的風景,本篇文章就帶領大家走進他的武術人生。
一,幼年被玩伴欺負后萌生學武的想法
趙長軍1960年出生在西安市一個建筑工人家庭,有三個姐姐和一個妹妹,由于家里經濟困難,再加上有許多孩子需要撫養,幼年的趙長軍看起來比同齡孩子長得要瘦小。
在6歲那年,趙長軍與幾個小伙伴在離家不遠的小巷子里玩耍,因為一件小事,跟其中一名玩伴起了爭執,兩人很快動起手來。
身體瘦弱的趙長軍哪是玩伴的對手,很快被揍得哇哇大哭起來。
此后,其他玩伴見到趙長軍,都會有意無意地嘲笑和欺負他,自尊心受到傷害的他,即刻萌生了學武的想法,他要通過學武達到強身健體、防身自衛的目的。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父親時,父親非常支持。
很快,父親提著厚禮,把趙長軍領到民間武術家袁潤生面前,并拜其為師,就這樣,6歲的趙長軍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武術生涯。
練武非常消耗能量,為了給趙長軍加強營養,家里省吃儉用,父親每天早上會在離老師家不遠的一個小吃店里,買上兩根油條一碗豆漿,看著趙長軍吃下去,才會放下心把他送去練武。
為了報答父親的厚愛和老師的栽培,在跟隨袁潤生老師學武期間,不論酷暑嚴冬,趙長軍每天都會按時起床,堅持勤學苦練,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
兩年后,袁潤生又把趙長軍推薦給另一位民間武術家張俊德,堅持幾百個日日夜夜后,又學會了另一套拳法。
由于天賦高、悟性好、能吃苦,兩個啟蒙老師對這名弟子都很器重,大力稱贊他是一棵練武的好苗子,但苦于沒有能力再教導他更多的東西,就極力把他向陜西省武術隊推薦。
1970年,趙長軍的人生迎來了重大轉機,他被國家級武術教練馬振邦先生慧眼識珠,并將其帶到陜西省武術隊開始接受系統的專業訓練。
二,1972年初出茅廬,遭遇強勁對手李連杰
進入省武術隊之后,在馬振邦、白文祥等著名武術教練的調教下,趙長軍的武術水平突飛猛進,在長拳、刀術、棍術、地趟拳、個人全能等功夫上,遠遠超出了同齡人,被眾人寄予了厚望。
1972年,年僅12歲的趙長軍首次代表陜西省武術隊參加全國武術比賽,由于是首次參加大賽有些怯場,他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只獲得了優秀獎。但是,他總算邁出了第一步,以扎實的功底和出色的表演,贏得了許多掌聲,受到了不少武術專家的關注,這為他以后的成長至關重要。
從70年代中期開始,趙長軍在全國大賽中的發揮越來越穩定,但依然跟夢寐以求的金牌無緣,因為有另一個“英雄少年”總是比他技高一籌,讓他總是以微弱劣勢屈居亞軍。
此人正是1963年出生于北京的李連杰,他跟趙長軍一樣,都是自幼習武,都是天賦異稟的“武學奇才”。
在中國武術界,他們曾締造了“雙峰并立”的景觀,雖然這個景觀延續的時間只有十幾年,最后以趙長軍的退出而宣告結束,但這個短暫的過程足夠讓人們回味無窮。
在趙長軍進入陜西省武術隊一年有余,年僅8歲的李連杰被著名武術教練吳彬相中,有幸進入北京什剎海體校學習武術,也拉開了自己的武術運動生涯。
可以說,趙長軍和李連杰這兩個“英雄少年”的起點基本一樣。
1972年是他們第一次代表自己的母隊在全國大賽中相遇,兩人都是首次參賽,都獲得了“優秀表演獎”,算是打成了平手。
1974年是兩人的成績開始分化的一年。
這一年,李連杰在全國武術比賽中獲得少年組第一名以及全能冠軍,趙長軍則代表中國少年武術隊出國訪問,被國家體委授予了“少年武術外交家”。
1975年,兩人在全國武術比賽的決賽中狹路相逢,最終,李連杰以0.01分的微弱優勢問鼎冠軍,拿到亞軍的趙長軍則留下了心有不甘的表情。
接著,在1976年、1977年、1978年的全運會武術比賽中,李連杰包攬了少年組的冠軍,正式開啟了“李連杰時代”,以至于武術界有這樣一句話:70年代是李連杰的天下。
三,70年代末李連杰因傷退出武壇,趙長軍成就了“十連冠”
實際上,在1978年的全運會武術比賽中,李連杰就受了傷,但他憑借頑強的毅力,還是咬牙參加了少年組的所有比賽,并折桂。
到1979年,李連杰帶傷參加了第四屆全運會,在獲得5塊金牌后,實在無法再堅持下去,就索性退出了武術界。
強勁對手李連杰的退出,讓趙長軍在武術賽場上孤獨求敗,徹底開啟了屬于自己的巔峰時刻,以至于武術界說道:80年代是趙長軍的天下。
從1978年到1987年,趙長軍連續10次榮獲國內國際武術比賽的“個人全能冠軍”,成為中國武壇迄今為止唯一的“十連冠”和“金牌大戶”獲得者,至今無人打破這個記錄。
在這10年里,趙長軍總共斬獲了54枚金牌,被譽為武術界的“常勝將軍”,稱霸武壇十多年,一時風光無限。
他擅長的“地躺拳”、“追風刀”、“風魔棍”,被世人譽為“趙氏三絕”,至今有許多模仿者。
也是在這個10年,趙長軍憑借傲視群雄的戰績,在武術界的名氣和江湖地位一舉反超了李連杰。
雖然此時期在賽場上兩人分出了高下,但是,在影視圈兩人的較量仍然在膠著著,一度出現了白熱化的局面。
四,在影視圈,趙長軍最終輸給了李連杰,因為人各有志
1982年,中原電影推出了由張鑫炎執導的武俠電影《少林寺》,公開上映后,很快爆紅大江南北,時年19歲的李連杰因扮演男一號覺遠,一舉被捧紅。
實際上,此時期的趙長軍,無論在知名度還是影響力上,都是如日中天,《少林寺》開拍前,導演張鑫炎曾經找到趙長軍,讓他飾演男一號。然而,趙長軍認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這個角色,最終婉言謝絕。
沒想到,趙長軍的這次“失誤”,成就了老對手李連杰,讓其一夜大紅大紫,即刻躋身到功夫巨星的行列。
看到中原電影推出了爆款影片,長影蠢蠢欲動,請來著名導演孫沙和當紅功夫巨星趙長軍,準備拍攝《武當》,其用意很明顯,就是為了對抗《少林寺》,在影視圈捧紅趙長軍。
《武當》最終于1983年上映,因為有眾多武術名家參與出演,在演員陣容上完全不輸于《少林寺》,并且武戲全是真打,還原度和真實度很高,視覺張力很強。
遺憾的是,由于《武當》過于追求思想性和藝術性,跟大眾的欣賞口味不太匹配,再加上拍攝經驗不足,以及主角趙長軍初涉影壇,演技不夠自然,最終,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沒有達到預期,沒有讓趙長軍立刻爆紅起來。
之后,趙長軍參演了《大刀王五》(1985年)、《海燈傳奇》(1988年)、《碧血寶刀》(1991年)、《一刀傾城》(1993年)等30多部影視劇,積累了很高人氣,一躍成為內地最受歡迎的武打明星之一。但是,整體來說,他在影視圈的成就遠遠沒有達到李連杰的高度。
此時期的李連杰,則佳作不斷,在90年代選擇南下香港發展后,不斷在影片中創造輝煌,被觀眾貼上了一代“功夫皇帝”的美稱。
難道是趙長軍在拍戲方面真的不行嗎?
其實并不是!
在趙長軍心里,拍戲并不是他真正的人生追求,立志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才是他的終極人生目標。
五,謝絕簽約,開辦武校,以發揚中國武術為己任,培養出功夫巨星甄子丹
在80年代的國內外武術賽場上,趙長軍打遍天下無敵手,吸引了全世界武術愛好者的眼光。
1985年,古城西安舉辦了“第一屆國際武術比賽”,甄子丹的母親,遠在美國波士頓開武館的麥寶蟬也前來參加了。
趙長軍以卓爾不群的實力,摧枯拉朽的氣勢,眼花繚亂的動作,在比賽中打敗了一個個對手,最終摘取全能冠軍,臺下的麥寶蟬目睹了趙長軍奪冠的整個過程,對其肅然起敬。
隨即,麥寶嬋就決定讓兒子甄子丹拜趙長軍為師,學習正統的中國武術。
回到美國后,麥寶蟬以誠懇的語氣給趙長軍寫了一封信,希望甄子丹到陜西省武術隊跟趙長軍學武。
1987年,24歲的甄子丹經過長途跋涉,從大洋彼岸來到西安,正式拜趙長軍為師。
實際上,趙長軍只比甄子丹大3歲,他們雖是師徒關系,但相處模式更像是朋友,兩人在一起認真研習和切磋傳統武術套路,為各自以后的提升幫助很大。
跟趙長軍想法不同的是,甄子丹拜師學武的目的很現實,那就是進軍影視圈,成為一名武打明星。
學武一年后,甄子丹離開趙長軍,偶遇了著名導演袁和平,很快在影視圈風生水起,最終成為大紅大紫的功夫巨星之一,實現了人生目標。
此時期的趙長軍在影視圈的影響力雖然沒有李連杰和甄子丹那樣火爆,但也相差不大。
上世紀90年代,集演員、編劇、導演、制片人多重身份為一身的洪金寶,在1993年,執導并攜手趙長軍等人主演了電影《一刀傾城》,合作過程中,兩人成為好朋友,洪金寶非常欣賞趙長軍,多次力邀趙長軍加入自己的影視公司,但都被后者謝絕了。
趙長軍后來解釋當時謝絕洪金寶好意的原因時,說道:我之所以拒絕了這些合約,是因為此前雖然拍了很多影視劇,但我不是職業演員,如果簽約,就意味著我將徹底投身于影視界,但當時我有太多無法割舍的責任。
趙長軍口中所說的責任,就是開辦武術學校,把中國武術向全世界推廣。
自此后,當初兩個起點一樣的“英雄少年”趙長軍和李連杰,因為志向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個繼續在影壇大放光彩,成為世人皆知的“功夫黃帝”,一個則毅然轉身,在幕后默默地向學員傳授著中國武術,成就了許多人的“武術夢”。
“西安趙長軍武術學院”是由趙長軍在1991年自籌100萬元成立起來的,他既是院長又是教練,日復一日地重復著育人的工作。
如今,趙長軍已經年過花甲,依然在不遺余力地向全世界弘揚著中國武術文化,在2007年,他還把武術學院開辦到了美國,距離自己的志向更近了一步。
在他心里,志向或者說夢想也許真的比名利和榮譽更為重要,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