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好像是人民日報連載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系列文章,后來合集出版了同名的一本書。今天下班等公交車時,望著西邊美麗的晚霞,突然莫名升起一句話——跨過中年人的恐慌。
一些人已跨過中年,一些人比如我正值中年,一些人還未邁入中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認識與追求,恐慌的方面和程度肯定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根本就不恐慌。作為一個個體,我只能從自身的感受,集合一些周圍交流過的朋友的觀點,簡單整理一下。
時間恐慌
站在人生的中點,向前望,人生大半已過;向后看,10年也好,20年也好,30、40年也罷,但真正能夠處于“活躍”的日子,可能真的屈指可數。比如我,已經47歲,身體狀態再好,最多最多也就還能相對有負荷地工作15年,活躍15年,折騰15年。15年時間,相對于做成一件事,特別是完成一件所謂的“事業”,真的是捉襟見肘。
能力恐慌
記得在體制內的時候,領導講話里經常提醒大家,要有能力恐慌,努力提升能力去適應新的需求。按道理,到了這個年齡,不該有啥能力恐慌,躺平或者半躺平,應該問題不大。但是,如果覺得總有些事情未完,或者有更高的目標去追求,可能就會感覺能力不足,就必然會恐慌。關鍵是,到了這個年齡,已經不能再用年輕、經驗少來當借口了。
健康恐慌
我想對于大部分人,過了35歲,最遲40歲,很多健康問題都會暴露出來。因年輕時加班加點工作,胡吃海喝,到了這個年齡三高+高尿酸是很多中年男人的通病,有的因為某種疾病住院手術,甚至大手術也是常有。比如我,有膝關節勞損、胸口莫名疼痛、輕度胃潰瘍、持續性耳鳴、左側肩周炎并纖維化、輕度肥胖等等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會越來越差,生活的質量、工作的效率也必然會收到影響。
價值恐慌
準確地講應該是人生價值恐慌,也就是人生一世,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幾十年經歷的價值到底是什么。悲觀的時候,有時會說“這輩子白活了”,如果說話的人真的這么認為,那就是對自己人生價值最大的疑問。如果過了50歲,還沒有自己覺得可以被人稱道與認可的成績,我們很可能會反思甚至遷怒與某個人和事,這里的某個人可能是別人也可能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