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重點提防,像我這樣從劣跡斑斑的家庭里走出來的女孩!
1,
離過婚,是我爸人生當中最大的槽點,沒有之一。否則他完全能勇奪街道辦“三好老年”的光榮稱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醫生;一個佛系的愛好,釣魚;一個恐婚,至今還處于叛逆期的女兒,我。
壞就壞在,還有一個視他為仇敵,到現在還恨不得跟他同歸于盡的前妻,我媽。
每當他試圖深度教育我時,我都用同一個殺手锏對付他。他催我結婚,我就說,你都離了,我憑什么結?他讓我找份穩定的工作,我就說,你工作很穩定,還不是離了婚?他讓我別那么好強,我就說,你不要強,你為什么要離婚?他讓我收斂個性,我就說,你倒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溫文爾雅,聞融敦厚……你是不是忘了你離過婚?!
從此我爸基本放棄跟我溝通。
他大概是孤獨的。前妻恨他,現妻只關心自己的子女(他們之間沒有共同子女),女兒常年漂泊他鄉,沒打算好好待見他。他拖著那個日趨老態,“三高”纏身的軀囊,在某一個必須在家里待著的周末,打開電視,看著完全捉不住笑點的現代綜藝,臉上是失寵于整個時代的任人宰割。
人一老,內心是止不住要凄涼的。即便擁著金山銀山,兒孫滿堂,生命的蒼涼感也會匍匐在暗中,隨時舉起獵槍,試圖擊倒他。而那兩樣叫人愉快的聊以慰藉的東西,他又一樣都未到手。
兒孫滿堂這件事情,是我給他耽誤的。
“你一定要找一個人去愛你!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他說。他今天一大早打了一個電話過來,沒有其他的重點,竟然跟我談論“愛”和“人生”的問題。
在此之前,他只跟我談論“婚姻”的問題,并只局限于“催婚”這個永恒的節點上。
“就算你不想結婚,也要有一個人愛你!”我爸說,“這一點你同意嗎?”
“同意?!蔽艺f。
這一小段對話,到了掛斷電話的幾個小時之后回想起來,還是非常的感人,雖然很容易想通,這是他的一種變相催婚,仍然很值得感動。
中國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間是沒有平等對話的。千古以來,父親對子女鮮少出現“你同意嗎?”這樣的句式,簡直都要替我爸感到心酸了,從什么時候起,他跟女兒的溝通,開始需要用到示弱和妥協。
“可是像我這樣,對長久關系如此恐懼的人,什么都給不了別人,別人又憑什么來愛我?”
這句話我沒有問出口,我猜他并沒有答案。他自己的一生,也是非常糟糕的過下來的。
2,
事情要從我十歲那年,生日愿望是希望父母早日離婚開始。是的,我小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父母離婚。
我爸跟我媽的婚姻最終維持了二十幾年,二十幾年的時間,用“刀光劍影”“腥風血雨”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從我懂事開始,不!從我有了聽覺,有了人腦意識開始,我就聽見他們倆在吵架,不是打情罵俏的那種吵,是兵戎相見的那種吵。
七八歲那年,我親眼看到我媽扔了把菜刀飛向我爸,我爸神功蓋世一般一個急閃躲過了那刀。如果當時有人把視頻拍下來,慢鏡頭回放,一定可以發現,那把刀離我爸的脖子只有幾厘米,完全就像武俠片,入眼的畫面卻比電視里演得驚心動魄好多倍,兇殘好多倍。
從此我整個人都不好了。刀從我爸脖子上抹過去的鏡頭在我腦子里揮之不去,成了夢魘。我常常午夜驚醒。
于是,在10歲那年,我的生日愿望是,希望他們倆離婚。第一,我能謀求一個安靜的成長環境,第二,我能保住他們倆的性命。
長大之后看美?。阂粚Ψ蚱逓榱瞬辉谛『⒚媲俺臣?,在同一個屋子里,相互用手機信息罵仗。然后形成一個喜劇效果,兩個人在孩子面前,臉上笑嘻嘻,心里mmp。
中國網友們的彈幕都笑了,這是來搞笑的吧!外國人真做作!
我希望我的父母能做作一點。不然你們看到的是比做作更搞笑的畫面。
他們一邊在我面前朝對方扔鍋鏟,一邊充滿憐憫之心的對我說,放心吧,孩子,為了你,我們不會離,就算死在對方手里我們也不會離。我們不會讓你成為有爹沒媽,或者有媽沒爹的孩子的!
有一次,我實在承受不了他們為我做的犧牲,鼓起勇氣對他們說,沒關系!你們離吧,我保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爸“啪”的一巴掌打在我的臉上,有你這樣跟父母說話的嗎?你還嫌這個家不夠亂嗎?
后來我家親戚輪番過來教育我,你父母為了給你一個健全的家庭,已經犧牲很多了!他們忍受著彼此的折磨,你非但不感恩,還怪腔怪調的指責他們,哪有孩子希望父母離婚的?說出這句話,不是明擺的臊他們嗎?
我真的絕望極了,那是我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到,中國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是沒辦法正常溝通的。因為沒有誰愿意尊重誰的感受。
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白天吵,晚上吵,放假吵,節日吵,大年三十也在吵。我再說一遍,絕對不是打情罵俏,興趣愛好的那種吵,是真刀真槍,兵戎相見的那種吵。親戚們說的對,哪個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離婚?除非是像我這樣有父母還不如是孤兒的情況。我抱著腦袋,捂著耳朵,躲在小黑屋里,自己安慰自己――沒事的沒事的,他們一會兒就不吵了,他們不會打起來的,打起來也不會再扔刀了,刀已經被我藏起來了……“匡嘰”!那是什么聲音?是冰箱被砸了,還好,我可以不在家存雪糕,要吃我臨時去買?!翱飮\”!那又是什么聲音?糟了,這回是電視,沒事沒事,我爸也愛看電視,他一定會去找人修……
以上心理活動真不是一個小孩的戲精,要說戲精,我媽說她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她經常在家上演喝農藥,割脈自殺那樣的哥特式非主流戲碼。青春期有一個叫沉珂的網紅,因為在網絡上曬自己割脈自殺的血照,引來很多人圍觀,然后成了網紅。我一點也不服,我媽比她牛逼,從來不潑番茄醬作假,刀刀下去都來真的。你們在9歲之前見過真正的一攤血嗎?我見過。你們在9歲之前見過從自己媽媽手上流出來的一攤血嗎?我見過。
我相信我媽是有憂郁癥的,因為到了11歲,我理解了我媽,我也有了想自殺的念頭,開始憂郁起來。
憂郁分很多種,我媽屬于躁郁型的,我屬于微笑型的。成天各種嘻嘻哈哈,沒心沒肺,必須把自己笑出一行眼淚才行,然后一停下來,就想自殺。
幸好早戀拯救了我。我常常在想,如果父母管得太嚴,扼殺了我的早戀,我有可能真的就去自殺了。活人們肯定以為,我為某一個男生殉情而死。
人的一生,總會帶著一些秘密死去。
14歲那年,我收到第一封情書。一個高年級男生害羞的托付一個女生把信交給我,我剛好路過一個池塘,就在池塘邊停下來,去拆那封信。
我們老家是典型的江南小城,隨處可見那種漂亮得有荷花的池塘。情書的內容我一點也不記得了,因為我沒有認真在讀。一個14歲的女孩子,在收到了人生第一封情書,所想的,并不是那個男生有多喜歡我,而是,他需要找一個女孩子去喜歡,那個女孩子可以是我,也可以是別人。所以他的情書,就我而言,是一封通稿,可以發給任何女孩。大概是他從書里或者歌詞里,撿來了一些漂亮的句子,東拼西湊而成的,絕沒有一句是因我而寫。
但我還是很高興,我微笑著將情書貼在我的胸口,池塘里倒影出我的身形,很單薄,依然是孩子的模樣。那不重要,我還是長大了。我在男生那里有了真正的性別,是一個異性。我可以去談戀愛,可以跟陌生人撒謊,可以去逃課。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方法,去逃離和驅散家庭籠罩在我身上的陰霾。
許多年之后,我和幾個同樣離異家庭出生的朋友,面對面聊婚姻的問題。我們分成了兩派,第一派:渴望組建自己的家庭,希望維持長久穩定的婚姻。第二派:嚴重恐婚,家庭觀念淡薄,懼怕長久關系。
第一派人群,父母幼年離婚,沒有經歷過惡劣的婚姻環境。第二派人群,父母在離婚之前,經歷了很長一段時期惡劣關系,做了很差的婚姻示范。
有些人在選擇結婚對象時,常常認為,離過婚的家庭,出來的小孩,有可能也會離婚。其實不是。離異家庭并不會導致成年后的孩子不重視婚姻,反而他們比正常人更重視婚姻,更渴望完整的家庭。只有在婚姻環境特別惡劣下長大的小孩,他們不但恐懼婚姻,在處理兩性關系時,還會效仿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比如吵架,比如毆打對方。
所以,家長們,不要拒絕離異家庭的小孩,請重點提防,像我這樣從劣跡斑斑的家庭里走出來的女孩!
我是在16歲那年,認認真真的談了一場初戀,聽到了一句全世界女孩都會心花路放的情話:“我想和你永遠在一起”時,發現我恐婚的。
兩個人永遠在一起,那應該是一種詛咒吧!我父母,因為我,永遠在一起,他們把對方折磨成了抑郁癥。
在一起一不合適就應該分開!千萬別拖!這是我從父母那里得來的極端的教訓。所以這么年的戀愛史,每一次的收尾,都是我像驚弓之鳥一樣,敏感的發現什么風吹草動,立刻就卷鋪蓋逃跑。怯弱得像一個懦夫。
我對婚姻的想象力非常的局限,沒有人給我示范過幸福,安樂。我只知道它很兇險,和殘暴。所以,每當有人對我說:“你怎么會這么想呢?”“我們為什么不一起努力呢”“不適合只是暫時的,以后會慢慢好的?!蔽乙宦僧斪鍪嵌倦u湯,無論如何我也不會相信,我沒有看到過的事情。
想想是有點可怕,我在16歲第一次談戀愛,就已經像經歷了十幾次失望的戀愛一樣,世故的對“永遠”不報任何期望。
我當然羨慕那些內心沒有恐懼的人,他們可以順利過完一生,在適當的年紀,輕易的敢跟一個人步入婚姻。像一條軌道里的一道彎口,一鳴笛,火車就拐過去了,一點猶豫都不帶的。而我在那道拐彎遭遇了一場雪災,我拐不過去,有一場雪災那么大的心理魔障堵住了我的去路。
3,
“要么,他們就早點離婚,給我一個安靜的童年,我沒有見識到婚姻的戾氣,或許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害怕和悲觀?!?br>
有一天,我躺在床上,一只腿搭在我當時的男朋友身上,視線空泛的游走在天花板的某一處,說:“那樣的話,我可能會更可愛一些,我會答應和你結婚?!?br>
男朋友叫“元子”,很卡哇伊的名字,然而是個大叔,曾經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而且特狗血的那種――前妻在他出國期間,出了軌。在這么慘烈的前史面前,他依然可以堅強的走出陰影向我求婚,也就不太肯相信,家庭陰影會是我一口就拒絕他的全部原因。
于是我特別像一個不負責任的渣女,向他解釋說:“這跟愛不愛你沒什么關系,你看看我這個樣子。哪有信心跟你組建一個家庭,給你一個很好的婚姻,萬一你第二次婚姻又失敗了,你就會跟我一樣,在婚姻這件事情萬劫不復了?!?br>
“所以你也會出軌嗎?”他揶揄我。有意提醒我,在他眼里,只有出軌才算最糟糕的結果。我對婚姻持有單面的想象力,他對婚姻,剛好也秉持著另外一個單面的貧瘠。
所有走過的路,受過傷,都參與并構成我們內心的底色。
“這可說不定哦!”我順勢說道,“畢竟上梁不正下梁歪,我爸就是出軌之后,跟我媽離的婚?!?br>
我大學畢了業,找到了一份工作,交了一個男朋友,我曾經那么簡單而快樂的愛著他。正當我以為我會痊愈,未來會越來越好時,突然,我的父母宣布離婚,原因是我爸出了軌。
我媽在電話里哭,哭得前所未有的傷心。我連忙趕回家,發現她一夜之間暴瘦了二十斤,老了一圈。我在家里住著的頭幾個夜里,有一天,覺得她房間里的動靜不對,連忙推門進去,發現她坐在床上,黑暗里,像一個動物一樣,嚶嚶的哭。
那一兩年的時間,我一直神經衰弱,我放棄了去北京的機會,因為不方便把媽媽帶在身邊。我跟男朋友分了手,沒有什么原因,只是知道沒有結果,不想耽誤他。
“你知道嗎?父母的愛,有時候就像一場騙局。”我對元子說,“他們一直告訴我,他們不離婚是因為我。結果突然又離了,因為他們有人出軌。我有沒有理由懷疑,他們不離婚,根本不是因為愛我,只是因為還沒有出軌?”
“你可以這么認為。”元子說。
“我早就應該想到,他們在我面前,連假裝恩愛都做不到,不,這個要求太高,連等我走出門,再吵架都做不到,我怎么能相信他們是愛我的?”
元子不說話。
我繼續發牢騷:“在我希望他們給我安靜的童年時,他們不離婚,給我造成了重大心理陰影;在我希望他們給我自由的翅膀時,他們偏偏離了,切斷了我對生活的信心。我不恨他們的自私,我恨他們讓我背負著他們對我的愛,沉重,壓抑,自疚的,過了這么多年。”
元子還是那樣靜默的聽著。
幾個月后,我們分了手。
我再也沒有找其他的男朋友。因為我再也沒有力氣,去跟下一個人講述這么多。
分手后的某一天,我決定飛一回老家,元子突然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我這一去,再回來時,一切都會物是人非,我們可能再也不會相見。
他堅持來機場送我。在辦完登機牌等候的時間。他突然滿臉恨意的對我說:“你太殘酷了,你總是自己決定了一切!”
我從紅色的走字屏里,返過頭來看著他。
“當你父母離婚,你就認定當時在一起的男朋友不能陪你到最后,你決定了分手;當你害怕承諾,你就認定我也沒有能力陪你浪費時間,你又決定了分手。你向來一意孤行,從不問對方的感受。你總是說,你的父母不尊重你,總是做一些自認為是愛你的,卻誤人誤己百無一益的決定??赡阍谶@方面,比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你從不尊重愛過你的人!你自己喪,也剝奪了他們繼續努力下去的權利。”
我長久的看著他。仿佛進行一場無聲的告解。
我一直在恨我的父母,一直在恨他們。
我把自己身上所有的悲劇,都歸結于他們。但是我沒有想過,定海神針在成為金箍棒之后,它就已經脫離了那片滋養它的海洋,不是定海神針了。所有后來發生在這根棍棒下的正義和罪惡,都是在它叫“金箍棒”時發生的。
沒有人教過我如何去愛,也沒有人教過他們如何去愛。我們應該是平等的,不能因為他們是父母,就必須不犯錯,也不能因為我們是孩子,就能把一生的錯,都歸結于父母。
元子在經歷了背叛后,仍然鼓起勇氣去相信愛?,這是他做的努力;而我?在所?有的?困難面前,魔障面前,從未想過要去克服。我想的永遠是逃避。
很抱歉,我沒有攢夠一樣多的,和他勢均力敵的勇氣,就貿貿然的,和人家相愛。
4,
今天早上我爸打電話給我,歷史性的跟我談論起“愛”的問題,并用那種退一萬步的語氣說:“就算你不想結婚,也要找一個人愛你,你同意嗎?”
我說我同意。
我沒有繼續問他的問題是:“像我這樣對長久關系如此恐懼的人,別人憑什么來愛我?”
其實答案非常的明顯。
我知道,我需要學習克服自己的恐懼,學習去愛。這是從14歲收到第一封情書開始,就應該去做的事情。
而我們總認為自己天生會愛。父輩是這樣,我輩是這樣,下一輩還是這樣。
一想到這里,我是不晚的。
祝我生日快樂。
作者推薦都市連載《成年后的劇情》
第一章:還敢真刀真槍的愛一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