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上午,陽光明媚,打開窗簾,空氣里都是附近櫻花的香味。
手機在茶幾上震了一下,陽陽發來微信:“我在你家門口,趕緊開門,重死了!”
我往樓下陽臺上看了下,看到陽陽在下面瞪著我喊:“快開門,給你帶來了東西。”
按下樓下的解鎖鍵,“咚咚咚”,不出2分鐘,她已經俏生生的站在我面前。手里拿著一大包東西,還沒有進屋,就大聲嚷嚷開來:“今天宜家打折,我買了好些東西,家里放不下了,先存在你這里,你看著哪些好用,就先用著吧!”
看著她手里的一大包瓶瓶罐罐,還有一張地毯,幾張桌布,我笑著問她:“你不是有好幾張從國外帶回來的地毯嗎?為什么還要去宜家淘打折的地毯?還有這些桌布,我記得上個月你剛定做的兩套森系桌布,你當時還說至少用半年了。”我一邊拿出地毯,一邊仔細研究上面多羅貓的花紋,那兩只眼睛,繡的特別逼真。
“因為打折啊!這么多東西,我買下來還不到300塊。”她拿起茶幾上的蘋果,張口就吃,嘴角邊的口紅印出猩紅的顏色。
看著她嘴上的口紅顏色,是YSL的方管43號色,想起來,她買東西就跟她屯口紅一樣,不一定那一天會用上,卻恨不得把看到的好看的顏色,都囊括回家里,可惜了她那40多平的小開間,已經被她這種看到打折就忍不住買買買的物件,塞的滿滿當當。
她有一個大大的衣櫥,雖然有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和各色各樣的配搭,卻每天早上起來后,面對衣櫥里滿滿當當的衣服,卻沒有絲毫當女王的欣喜感,實在是不知道穿哪一件出門;即便在進行分類整理之后,依然會對雜亂的款式和各色的顏色撩亂了心神,陷入新一輪的選擇恐懼癥之中。
她倒在沙發上說:“你說,我這是不是有病,就是那種什么都想買,但最后的結果就是買回來的東西并不合自己的心意;什么都想要,最終就是失去更多的生活選擇的權利和我夢想的財務自由?”
我不知道怎么說,想想也是,比如選衣服:我們每個人的氣質都不相同,穿衣風格也應該是千姿百樣。與其在衣櫥里塞滿了各種明星同款,而對于一件設計感超強的衣服來說,最幸運的莫過于穿在真正合適的人的身上;而對于一個人來說,最幸福的也是不管在吃穿住用行上面,都能夠體現生活品質吧。
我說:“與其買那么多,你還不如挑幾件經典的。你不知道:有這么一句諺語: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嗎?”
“我知道你要跟我講最近很流行的斷舍離,可是,就像之前誰說的來著:道理我都懂,可是真的要讓我選擇,我還是會在打折的那一刻,去屯更多的貨。只有在戰時物資緊張的時候,你才知道,平時積累多么重要。”
無法說服她停止這種買買買的無休止的囤貨行動,卻讓我自己有了進一步清理常年不用,卻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舍不得丟棄的東西。例如:早年不再用的杯子,拿來當了花盆,種了幾朵小多肉。例如,那張已經起球的地墊,早該換一個明亮點的顏色,例如陳年的小收音機,不能用了,找個盒子收起來。在送走了陽陽以后,我整整收拾了兩大個1號紙箱,里面不是舊襪子,就是毛茸茸的小娃娃,整個房間在收拾以后,空出來更多的空間,整個空氣,都清新了不少。
突然想到一句話:一個人選擇了怎樣的生活物品,其實就相當于是選擇了怎樣的生活、選擇了對待自己的態度。我要好好對待生活,從小小的細節開始。
此刻,有一種朝著曾經想要的生活的狀態又靠近了一步。我曾經遇到一只都市白骨精。除了業務骨干,精英人士之外,她更是一個實用主義者。
有一次陪她逛街,看她在商場里面選購物品時,往往是先考慮是否實用、是否是自己當下需要的。然后再用手去感受它的品質,最后才是瞧價格。本以為她是不缺錢的表現,然而她說,這不是簡單的與錢相關的事情,而是,這是一種生活理念。她可不是簡簡單單地選一件將就著用的東西,而是要像對待朋友那樣把某件物品接納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所以,選擇的時候,更多了一種用心去體會和把握。
這也像她的感情生活,從不因為空窗期孤單寂寞冷就隨意答應誰的約會,對于男人如此,對于朋友的選擇,更是如此。她自己說,點頭之交的朋友很多,然而真心交往的卻是很少,有那么一兩個是可以用來換命的交情就好,至于烏煙瘴氣的無效社交,就不要用來浪費大好時光了。
用她的話來說:把錢花在刀刃上,把時間浪費在心愛的人身上,如此,甚好。因為不論是喜歡的人還是喜歡的物,終究都是要讓自己更加喜歡自己、才能更好的生活。
所以,與陽陽反而正好相反。在平時很少見到她血拼;“購物狂歡節”到來時,在大家都盯著電腦點鼠標的時候,她卻優哉游哉的看著旅游的貼吧;她的房間干凈整潔,如她本人一樣嗎,每一件物品都被用心對待,所以每一件物品,都如她一般有著鮮明的個性。
她說,這樣用心地對待物品,也是在用心地對待生活,更是用心地對待自己。
“為什么非要買來打折后雖然價格低廉卻完全用不上的東西呢?自己的生活豈能如此廉價?”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她從沒有像陽陽一般在衣服堆里挑挑揀揀、因為找不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衣服而生悶氣的時候。也沒有過由于房間過于雜亂而找不到急需的某件物品的時候。她家的小擺設和她選擇的衣服一樣,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每一件都點綴得恰到好處,豐富而不雜亂。
其實,你說陽陽不熱愛生活嗎?也不盡然。只是陽陽的這種熱愛,更多的是對物質的關注和害怕沒有面包的無安全感的沖動,對于自己內心是否真的需要,往往忽略掉最真的需求,求得表面的心安。
其他女生大都是購置很多無用的東西用來支撐門面,或是純粹抱著“反正價格便宜,先買來再說”的想法,想著以后總會用到的,現在買就是賺到了,但手里的錢總是有限的,這就不得不讓自己在某些方面將就一些了。
比如要么是委屈自己的胃,少吃一點,要么是減少其他地方的消費,保證財政平衡。而我另一個朋友,因為少了對于物質的過度追求,反而有了更多對于愛好的選擇,可以看書,可以旅行,可以在真的自己喜歡的東西面前,能夠有說買就買的豪情。
正如一位朋友說:因為沒有那么強的物質欲望,同時在購物時能夠充分考慮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以及擺正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系,她活得一點都不矯情,反而有一種迷人的灑脫。
每一種顏色,都有適合自己的選擇,不是所有的顏色都能適合你。正如同去年流行的那句話:主要還是看氣質,不是所有爆款的衣服,都能穿出衣服本身的感覺。只有選擇對的衣服,才能把自己從“不知道穿什么”的困擾中解脫出來。
不適合自己的,又用不上的東西都是多余的。如果沒有買,那就千萬不要動“買下只是因為價格便宜”這樣的心思;如果買了,覺得丟掉太可惜,那就轉手給需要它的人吧,讓這件東西在適合的人的手里,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你肯定也有,想丟又舍不得,但是又實在不知道用它來做什么的如鯁在喉的不適感,讓自己那么不開心的話,為什么不給生活做做減法了?
更少的物質,讓心靈呼吸到更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