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就是演員》中,只要一出現(xiàn)范湉湉,我就忍不住熱淚盈眶。還記得她第一場結(jié)束時,主持人問她,為什么想來這個舞臺。她有點俗氣,有點粗魯,有點委屈的說,很多人都不贊同我放棄《奇葩說》。可我就是想做演員,為什么不可以?
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迷戀“講書稿”這東西。
從決定寫作“講書稿”到今天為止,正好三個月,我依然是個“無業(yè)游民”,一無所獲。從信心滿滿,到內(nèi)心崩塌,再到重新起航,我想和那些一樣掙扎在這條路上的人分享一些感受。
一、辭職
其實這個過程還是很糾結(jié)和痛苦的,有同樣處境的朋友可以查看我豆瓣(“卡麗蘇”)里的文章。雖然很多人都說,你可以用兼職的方式嘗試啊。但是我不想給自己留下退路,或許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二、“土豆”老師的課程
土豆老師的課程對于入門級的撰稿人來說,是極好的。第一階段,主要分享有關(guān)于閱讀、基礎(chǔ)寫作、分類寫作等實用的專業(yè)知識。第二階段,課程作業(yè)全部完成后,會得到各平臺投稿經(jīng)驗和樣稿。第三階段,提交一篇書評的樣稿,合格后會進入老師的書評群,有機會獲得免費新書和推薦給平臺的機會。
現(xiàn)在土豆老師提供免費的精簡版課程供大家學(xué)習(xí),真是良心導(dǎo)師啊。她為我打開了書評影評寫作以及文字變現(xiàn)的大門。讓我在每次“講書稿”被拒的打擊中,依然保留著一點點堅持下去的自信。
三、第一次講書稿被拒
第一次寫作的過程看似非常順利,我在一天內(nèi)就碼出了六、七千字。交給某平臺編輯時,那叫一個躊躇滿志。可很快,得不到回復(fù)的忐忑取代了一切。我小心翼翼的私信小編,最終收到拒稿的郵件,心情瞬間崩塌。
不過還是非常感謝那位小編,犀利的指出了我的問題,讓我第一次認識到自己與這個行業(yè)的距離。我開始嘗試修改,但怎么都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時我又遇到了另一外老師。
四、“葛亞坤”老師的課程
葛老師的課程和土豆老師有一些不同,他只針對講書稿一種文體,內(nèi)容更加的深入。從“選書”“講書稿邏輯思維能力”“自然語言運用”“通用套路”等幾個方面進行分享。
每個知識點結(jié)束,葛老師都會安排針對性的訓(xùn)練,并對每位學(xué)員的作業(yè)進行點評。在所有課程結(jié)束后,學(xué)生可以提交一份完整的講書稿,由葛老師幫助修改。如果有特別優(yōu)秀的作品,老師會直接推薦給他的合作平臺。
有了第一次被拒稿的經(jīng)歷,給葛老師提交作業(yè)我特別慎重。我大約花了兩天就寫好了初稿,又用了兩周的時間,琢磨自己的邏輯,并逐字逐句的去敲打和修改。最后還花了一天的時間進行錄讀,反復(fù)感受后確認沒有問題了,才敢發(fā)給老師。
結(jié)果只是幾個小時,葛老師就給予了回復(fù)。打開郵件,心又沉到了谷底——“意見:批注開頭,不繼續(xù)批注。建議再認真聽幾遍課,或多聽別人的解讀,去感受一下講書稿的自然語言。”
這段批注,和第一次被拒稿時小編指出的問題非常相似。關(guān)鍵詞就在于“自然語言”。我突然想起有一篇羅振宇《提升講書稿交付感》的文章。那篇文章大約有一萬八千字,可想而知是多么的需要耐心。我第一次讀的時候,還沒有寫過講書稿,什么“線性交付”、什么“勢能落差”,看了一大半也不知道羅胖在說什么,所以終究也沒讀完。再次翻出來一讀,真的猶如醍醐灌頂,相見恨晚。
五、羅胖教會我什么是“自然語言”
為了幫助和我有一樣困擾的朋友,我在這里把我重新閱讀這篇文章所做的筆記,分享一下。
閱讀目的:了解如何提升講書稿的交付感,也就是如何運用自然語言。
閱讀筆記:
1、什么是自然語言。
自然語言是我們天生的語言,是具有對象化的語言,是線性語言。
口語是一種線性交付,我說到這,你就不知道我下一分鐘說什么。而書面語是分布式交付,你必須把我的所有的話聽完,你才知道我今天說什么。
它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你聽過之后,很容易吸收,不會忘記。這是音頻傳播最核心的價值。
2、線性交付,打造“勢能落差”。
自然語言必須獲得一個起點,這個起點是講述對象心中已有的信息基礎(chǔ)。而終點是我們對用戶的信息交付。接下來分享的是線性交付的四種常用模型。
<1>難易之間。造成撥亂反正的感覺。例如“原來他們講的,都是故作高深,我告訴你其實這個事挺簡單的,跟我來,我保你幾句話就聽得懂。”
<2>高下落差。正好和剛才講的第一個邏輯是反過來的,就是把大家散碎的印象當作例子,最終歸納為一個概念,從下到高尋找他的信息落差。例如“我們看到XX現(xiàn)象,但是我告訴你,你看淺了,這玩意背后有一個很牛逼的東西,是XX概念”。
<3>有無落差,從已知到未知。我們從對象心里先抓一個已知的概念,然后告訴他:“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然后引到一個新的知識點上,從無到有,形成新知的交付。
<4>是非落差。先說一個現(xiàn)象,強行在用戶心里植入一個認知,然后再說:“你以為是這樣,我告訴你,不對,其實你換一個角度,沒準會這么看這件事”。所有的認知都可以反轉(zhuǎn),這個技巧在于,其實所有的認知都可以事先植入。
綜上所述,線性交付的語言套路可以總結(jié)為“這事兒挺簡單,沒你想的那么復(fù)雜,他們都是忽悠你,你聽我的……”、“這件事很牛逼,哪像你想的那么簡單,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知道的這才哪跟哪啊,我告訴你,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平時是不是……這么看,我告訴你,這是錯的,真相是……”。
3、自然語言的交付心得。
<1>彈幕法。利用特殊的語言,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其實也是“劃重點”的體現(xiàn)。例如:“讀到這,敲黑板,接下來這個概念很重要”、“剛才說的這幾點,聽聽就算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講的第四點”。著名經(jīng)濟學(xué)家薛兆豐老師就特別喜歡使用這種方法。
<2>投影法。我們嘗試在看完這本書之后,閉上眼回想這本書留在我們心里的印象和知識點,這就是知識投射到我們身上的效果。然后再用我們的見識、專業(yè)能力,把他轉(zhuǎn)化,反射給用戶。這個方法也可以解決寫作者面對書中多個知識點不知道如何下筆的問題,什么投射在你心中最清晰最深刻,你就傳達什么。
<3>欲望。要保持傳播信息和知識的熱情,別人聽不懂你說什么,你要有多說幾遍,換著法子讓他聽懂的執(zhí)著。這個勁兒特別重要。
上學(xué)時我們念的課本,日常我們看的小說、雞湯等等,這些都是書面語言的產(chǎn)物。我們自小就被培養(yǎng)著學(xué)習(xí)書面語言,上學(xué)寫的作文、論文,進入職場后寫的工作匯報、活動方案,慢慢讓我們幾乎忘記了自然語言帶來的魅力。
雖然我還一直走在被拒稿的路上,但不斷的學(xué)習(xí)讓我找到了久違的,對一件事情的執(zhí)著和熱情。忘記是哪位作家所說,就算是再成熟的作家,也不能逃避被拒稿這件事情。所以我會更好的接受每一次的拒稿,因為我就是想寫講書稿,為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