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法文化之春”
To Be Presented in Croisement Festival 2017
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巨匠莫里哀350年前經典劇作
阿巴貢——歐洲四個最著名的吝嗇鬼之一
自1680年以來,該劇作為保留劇目,已在法蘭西喜劇院上演了兩千多場
法國蘭斯國立戲劇創作中心—蘭斯喜劇院
為這部經典巨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新闡釋這部充滿了社會和心理諷刺元素的作品的現代性
作為第十二屆“中法文化之春”中重點演出劇目,莫里哀的喜劇《吝嗇鬼》將于6月30日-7月1日登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這次來京演出的版本,為蘭斯喜劇院─國立戲劇中心總監路多維克.拉加德編導,采用非常現代的布景,講述當今的棘手主題──金錢與貪欲。
法國喜劇巨匠莫里哀代表作的當代投射
《吝嗇鬼》是法國喜劇作品巨匠莫里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又名《慳吝人》。《吝嗇鬼》創作于1668年。劇情借用古羅馬喜劇作家普勞圖斯的《金罐子》,寫高利貸者阿巴貢愛財如命的吝嗇可笑。該劇戲劇矛盾尖銳突出,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戲劇性的情節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真實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積累財富的狂熱和金錢的罪惡,以及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因其形象刻畫的真實深刻,阿巴貢成為“吝嗇鬼”的代名詞。
自1680年以來,《吝嗇鬼》已在法蘭西喜劇院上演了兩千多回。驚心動魄的陰謀,引人發笑的情節,此次呂多維克·拉加德為這部經典巨制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我們闡釋這部充滿了社會和心理諷刺元素的作品如何富有現代性。
重讀《吝嗇鬼》,我被這個作品的魅力深深震撼了,喜劇性強烈卻又張弛有度,使人物關系的苦澀和故事的荒誕性變得更加強烈。
在大量積累的金錢和極度缺乏的金錢交換之間,正是貪婪主宰著這個微型小社會,最終也導致了恐慌:人們為了得到金錢無所不用其極,假想中的缺乏金錢的情況成為了人們唯一相同的事實。
——呂多維克·拉加德?Ludovic Lagarde
?超現實的舞臺和潛意識的剖析
法國蘭斯喜劇院的此版《吝嗇鬼》,舞臺設計師瓦塞爾(Antoine Vasseur)以亞馬遜倉儲為模型,把阿巴貢的家設在一個倉儲中心 。所有貨箱逐漸被工人搬離,直到最后成為空臺。舞臺上唯有那盞水晶吊燈令人依稀想起17世紀,其他裝置全部現代化:阿巴貢用監視器監視他埋錢的花園,老鴇用平板計算機洽談生意,雅克在攤販車上弄餐飲。
舞臺上的人穿著T恤牛仔褲,說著莫里哀原著里的臺詞。這種看似矛盾的組合盡是反諷和嘲弄。拉加德的這部《吝嗇鬼》以“暴力演出”著稱。拉加德精心策劃阿巴貢和受其欺壓的親人和家傭之間無情的戰斗。演員咆哮、摑掌、甚至拿槍指向四面八方,讓在劇場里的觀眾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焦慮、歇斯底里,而這些都只是源于一個“小氣”“摳門”的人。主角阿巴貢由正值壯年的法國演員博特諾(Laurent Poitrenaux)擔綱,舞臺上的他精力旺盛,脾氣火暴,說話不時大叫大嚷,對待員工更是毫不手軟,經常暴力相向。演員洛朗·普瓦特諾精彩演繹了阿巴貢這一冷酷又令人無法抗拒的角色,他時而可怕,時而滑稽,為整部戲營造了一種愉悅與不安交織的奇妙氛圍。
法國蘭斯喜劇院新版《吝嗇鬼》問世以來,廣受贊譽,法媒《Télérama》評價“這是一支才華橫溢的劇團,他們的表演充滿刺激,直率而具有沖擊性。這是與這部戲的一次意想不到的親密接觸,我們在其中重新發掘這部戲劇中的絕望與美好”。新版《吝嗇鬼》將為觀眾呈現經典與當代的碰撞與融合,這場現代金錢社會與17世紀莫里哀的對話,將會是個超凡極致不容錯過的觀劇體驗。
法國喜劇《吝嗇鬼》
2017年“中法文化之春”
演出時間: 2017年6月30日19:30
2017年7月1日19:30
演出場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
演出單位:法國蘭斯喜劇院
演出票價:580/480/380/280/180/99
演出時長:155分鐘
演出類型: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