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學習中我們都會羨慕那些在某些領域已經具有權威性的人,以前我們稱他們為“老鳥”。作為“菜鳥”,我們認為的難題、麻煩他們總能輕易解決,和這些“老鳥”想比,我們究竟差了什么?
面對這個問題,如何解決?今天,我們來談談心理學中的“問題解決”。
“問題解決”的定義是有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技能等,經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使問題得以解決。
也就是現狀與我們所期望的設想、目標不符合。作為工作、學習或者某些領域的新手,我們與專家之間相差很遠,主要在于經驗上的不足,技能不熟,知識不夠,而且解決問題的思維遠遠不如專家簡潔明快。思維邏輯的形成依賴于知識的積累與技能的嫻熟,上一篇我們提到想要把知識長期記憶必須形成體系,體系足夠豐富充實,才能在遇到問題時迅速聯想要對應的知識點,再通過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反復練習,形成了最快捷的方法。
首先,第一步我們要分析問題的現狀是什么樣的,表現在哪些地方。
比如作為新手可能出現的專業知識不熟悉,技能跟不上;或者是學習中哪一科不好,或者說是哪一科中的那一部分知識不好,存在計算錯誤、理解錯誤、人物關系混淆等等。
明確了問題的現狀,我們才能對目標有清晰的認識,我要成為什么樣的專家,通過多長時間,在哪一方面要取得進步、達到什么樣的成就。目標越明確,執行力越強。
一般而言,目標的初步設定要達到對于最終的成果有清晰的認識,對于取得目標的時間有清楚地預判。
其次,對目標有初步設定后,要問自己,你成為這方面的專家的渴望有多少?
這里涉及到動機需求。你要成為專家從新手付出一系列努力的背后的力量就是動機,當目前的需求無法平衡現狀,你會采取行動去滿足自己從而達到穩定的要求,所以需求是個體活動的源泉。
需求越強烈,動機越強烈,推動你去實現目標的決心就越強。
然后,在動機與解決問題中間就要尋找方法。
1.思考當前問題與過去所做行為的練習,尋找造成如今問題的原因。要找到問題的因果,才能對癥下藥;
2.擴大相關知識,無論是專業知識的學習,亦或者通過觀察模仿他人都是很好的發現問題、積累經驗的方法;
3.制定詳細的計劃:除了明確目標和時長這樣的初步設定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分配時間、精力,在這段時間中我應該如何做。比如我學心理學的知識,目標是掌握《普通心理學》這本書,時間是兩個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概一個月,計劃每天上午2個小時,先通讀標記重點,然后整理筆記,每天3%的任務量;第二階段是二十天,通過《心理學與生活》的閱讀,更深刻地理解《普通心理學》中的內容,補充筆記;第三階段十天,背誦重點知識,由詞組記憶上升到段落記憶,過完總結的知識點。
最后,最為關鍵的是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增強自我的意志。
意志的定義: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為,通過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本質就是以較小沖動的觀念與教強大沖動的觀念進行斗爭而最終取勝。
在執行過程中,必然有過這樣的體會,學習時突然很想吃東西,吃東西的沖動遠大于學習的欲望,而且非常容易實現,所以你放棄了學習選擇了吃,或者三心二意地邊吃邊學習。當然,在抉擇的過程中你會對維持自己承諾產生意識的斗爭。但很有可能暫時欲望的滿足遠比以后實現目標的滿足要更惹人垂憐。
所以,在執行中降低瞬間可以實現的欲望非常有必要,比如拿走桌上的零食,關閉手機,清理出專門學習的空間,把學習用品放在手邊,倒好水……欲望是難以消除的,我們只能去增強暫時的欲望所實現的難度,以此來保障執行。當你想吃零食發現還要跑到很遠的地方買時,你的意志會權衡:那么遠,會浪費很多時間,我還要學習,實現目標呢。大大增強了執行的力度。
不僅是在某一領域建樹的問題使用以上的方法,其實,任何問題的解決都可以使用上述方法。
1.分析問題的現狀,初步設定理想的目標,
2.分析自我的動機與需求的強烈程度;
3.分析問題的因果,擴大相關領域知識,制定詳細的計劃;
4.清掃障礙,用意志保障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