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職場人都有一個小店副業夢,畢業了,工作幾年后,手頭有點余錢,都想投資個副業,有個睡后收入,睡后收入總是會給人安全感。
直到去年真正做了線下業態,才發現線下競爭已經非常內卷,大的方面來說,線下業態基本上都在給美團與房東打工,加之用工成本不斷上漲,留給投資人的利潤其實非常微薄,搞不好都會血本無歸。
通過做線下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一個門店生意,如果每個月可以賺10萬,一定會有5家一樣的門店在附近開,然后利潤就變成了2萬,差不多與一個人一個月打工工資差不多,就沒人再去開店分蛋糕了。
如果只是簡單投個錢,自己平時也不太管,找一個店長來負責門店,基本上99%都是以倒閉關門作為結局的,見過副業開理發店的,開超市的,還有開火鍋店的,最后沒有一個把本賺回來,想要做線下業務賺錢,就得從了解線下行業的從業者群體開始,這個群體100%沒上過大學,甚至一半多沒上過高中,沒啥學歷,都是社會人,劉強東剛畢業用賺來的20萬開餐館,沒幾個月錢就被內部人給坑光了,所以只投資,找店長來管店,不用想著店長會站在你的角度為你考慮,而且線下的利潤都是從各個方面省下來的,面積有限,客流也是固定的,只有通過各個維度降低成本,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有些店比較low,為啥不整的高大上一些,真正做了線下,發現那些都不重要,味道好,手藝好,態度好就行,剩下的能省則省。有些時候我們抱怨用了過期的食材,回頭來看的話,其實是商家的利潤被壓縮的沒有辦法,才進行投機,賺的錢基本上都給了美團以及一些流量平臺,還有居高不下的房租,這些角色的收入是固定的,只有開店的人收入漂浮不定的,好一月,差一月的。
這次國家出手處罰了美團34億,其實對于線下的商家是利好的,如果未來能夠降低入駐費就更好了,讓利給商家,讓商家有錢騁員工,提升店面形象,提升服務,提升品質。
千萬不要想著只投個錢,就等著門店賺錢,大概率錢是打水漂了,如果真要投店,一定找一個干過的合伙人一起開這個店,這樣至少不會虧太多,搞的好的話還有的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