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自己沒有背景,有人去鉆研過其他人的背景是從何而來的嗎?如果可以追溯別人獲取背景的路徑,發家致富或者逆襲基本就問題不大了。
一、 人人都在抱怨:我沒有背景
這個世界上,80%以上的人,肯定都是沒有背景的人,一切需要靠自己。然而,同樣的困境,大家的處理方式卻天差地別。
一種人深知自己沒有背景,因此永不言敗,堅持奮斗。
我身邊很多這樣的例子,包括我的奶奶、父親,乃至于我自己都是這種信條的追隨者。
奶奶在95歲的時候,還精神抖擻,耳清目明。母親出去吃酒席,天氣冷父親躲懶睡覺。家里的雞鴨無人照看,大中午在院子里呱呱呱直叫。
奶奶手腳利索,取了掃帚一頓揮舞,將父親趕了起來。然后,指揮父親取玉米碎拌了灰條菜喂雞喂鴨,又告訴他去雞棚和鴨棚取當天的蛋出來。
接著要求父親清掃院子,收拾散亂的農具。隨后指著灶頭掛著的臘雞說,她要吃芋頭燉雞。父親取錯了臘雞,奶奶又是一頓罵。
大伯娘過來幫著洗碗,父親驚嘆奶奶 的記性好。大伯娘笑:她老人家是火眼金睛,那只雞臘好了,那只雞不夠時間,斷不會錯的。
有人勸她:您老這么大年紀了,該歇歇啦。她老人家一撇嘴:歇?人活一輩子什么時候能歇?除非蹬腿閉眼嘍。
這種自我奮斗的方式,把期待和希望都抗在自己身上,又苦又累,就像孫悟空的緊箍咒。莫說她自己,別人看著,都覺得累。
然而,當事人卻樂在其中。奶奶說,忙點心里踏實。
另外一種人的處理方式完全相反,因為沒有背景,故此自哀自怨,期待天下人憐憫自己。
所以,這種人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的希望和期待全套在別人的脖子上,處處指望別人補償自己,時時期待別人疼惜自己。
得不到時,就哀嘆:人家不對我好,還不是因為我沒有背景。卻從來不曾想過:誰欠著誰?誰該著誰?你又是別人的誰誰誰?
我們有個同學叫阿燕,特別典型。
麗麗說,枇杷下來了,上個禮拜我買了一盒,味道不錯。阿燕立刻幽幽地嘆口氣:你吃枇杷也不想著我,明知今天要來見我,都不帶兩個?
我趕緊打岔:這個普洱茶不錯,沒想這家店的老板肯下本錢,你們都嘗嘗? 阿燕抿了一口,忽然皺著眉頭抱怨:我愛喝菊花茶,你怎么就叫了普洱呢?
大家聚會,阿燕到了之后,便細細盤問,誰組織的?誰先接到通知,誰后接到通知,是有人請客還是大家AA?
搞清楚了之后,阿燕一臉不高興:我就奇怪了,大家都是同學,為什么你們來廣州都不找我,每次聚會,我都是最后一個知道的,也不知道你們是什么意思?
然后,阿燕拎起筷子夾菜,看了一圈,又有話說:這個白切雞是小玉愛吃的吧?那個羅漢上素是倩倩喜歡的吧?還有蒜香排骨,是珠珠的最愛吧?你們沒發現嗎,沒人記得我愛吃什么。
玲玲生氣:我們愛吃啥都是自己點的,你愛吃的你自己點啊?阿燕嘆氣:你們記住我愛吃的東西,就這么難嗎?
大家都是苦孩子,誰的家庭背景都沒有特殊的地方。我們累了倦了,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但阿燕不同,她喜歡折騰人,非要找個人為她的悲傷和不幸承擔責任。
麗麗在背后撇嘴:都是出來打拼的人,誰又是誰的丫環不成?裝什么公主呢。
二? 沒有背景要如何自處?
沒有背景的確吃苦,凡事沒人帶,也無高人指點,只能靠自己跌跌撞撞地闖蕩。
我們那個小地方,小學在6里地之外,每天早上,我需要很早起床,帶上午餐,然后在泥土路上走上一個多小時,才能抵達學校。
接近學校的時候,我會很自覺地靠路邊走,因為有幾輛吉普車、摩托車會從后面風馳電掣而至,躲不及,泥點子和污水噴的全身都是。
有一次大雨,沒有注意,吉普車從水坑奮力沖過,我們幾個兜頭兜臉,全部都濕透了。兩個男生沒事,另外兩個女生感冒了,而我高燒,大病了一場。
從初一起,我們就斷斷續續收到各種消息:誰誰誰考上了高中,因為名次靠后,被頂替了。又誰誰誰,搶到了保送名額,初中畢業,就直接去省城讀大專去了。
有一次連中考的第二名和第三名都被人頂替了,兩家的父母拼著兩敗俱傷,告了上去,結果很奇特:各打五十大板,誰家 的孩子也不許去讀高中,這兩個名額反而便宜了不相干的旁人。
那次,父親讓我罰跪,讀《弟子規》,還不許吃飯。他說:你要牢牢記住,唯有考上第一名,人家對你有印象,才不敢替換你。
我沒有哭,母親和幾位伯娘在一邊默默流淚,一邊告訴我:誰叫你生在這個小地方呢?誰叫你的爹媽無權無勢呢?
堂叔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他告訴我:小地方講人情關系,大地方憑本事。他鼓勵我去到更大的地方,見識更廣闊的天空,如此才能擺脫出身帶來的限制。
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若沒有背景,那就往無需背景的地方走唄,何苦跟背景這玩意兒窮耗呢?
但我那時年幼,時時為自己的遭遇生悶氣。我不明白,校長的女兒憑什么欺負我?還不許我哭,就算其他老師看到,也裝作看不見。
初中因為功課好,某某副所長的兒子跟我同桌,次次考試抄我的答案,下課還要捉弄我。氣急了之后,自習課時,我便對他冷嘲熱諷,笑話他癡肥丑陋,又沒有本事,等他爹死了,只配去掏大糞。
然后,我又把其他人在背后的議論學給他聽,一學期之后,這個頑劣的小男孩打死也不肯跟我同桌了。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把人逼到絕處,再老實也會不顧一切。為了這些,我沒有少挨父親的竹條。
有一次父親氣急了,大吼: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呢?我們做大人的有多難,你知不知道?
三 所謂的背景,不過是努力的結果罷了
有一次前往愛丁堡開會,當地的華人同學請我們去喝下午茶。大家嘴上不說,卻對人家的花園洋房驚詫不已。出來后都說,某某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家庭背景卻如此雄厚,真不簡單。
后來,這位同學打開自己的手提電腦,里面的老照片可以上溯五代。他說,最初曾曾祖父初到英倫時,不過是給人打黑工而已。他如今可以坐在書齋里研究學問,足足有五代人的積累。
我們先是默然無語,隨后又如油鍋入水,激烈地討論了一個下午。
那時,我恍然大悟:沒有背景,唯有更辛苦更努力而已,別無它途。人家的背景如何得來的?不就是這樣打拼出來的嗎?
但一般人哪里會去管這些?只看著有人享福,心中便不痛快,各種的看法和想法便不管不顧往外冒。
我們畢業后,留在省城。然而不過三五年時間,有家底的同學便買房買車開始考慮結婚生子。而沒有家底的同學,一邊堅持奮斗,一邊不由自主感嘆:奮斗三年還買不來一個廁所。
讓人灰心嗎?的確。同學聚會時,各種牢騷到處飛,搞得大家都不愿意再聚了。
此時,有位同學的父親憤憤不平地說:我們家三代人的努力,才能給阿恒在省城買房,難道考一次大學就能填平差距嗎?
這話很快就傳開了,大部分人勃然大怒,但少數人卻非常認同:奮斗有很多種方式,每條路上都是荊棘叢生。你讀書很苦,人家販瓜賣菜就不苦了嗎?
大家都在努力,人家的背景就是努力的結果。
【喵君點評】
以前,我也心中不平。
沒有背景苦不苦?苦,的確苦,就像寒冬臘月喝著冰水,一邊還微笑著說:透心涼,真爽。
一切靠自己累不累?累,累得很多時候不想起身,就想這么永遠躺下去,再也不用睜開眼睛。
好友醉酒,忽然冒出來一句: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我們面面相覷,相對無言。
更因為沒有背景,一切靠自己,所以頗有些壞毛病。
比如,說話比較硬,不喜歡求人,能自己做就拼盡全力,不能,轉身就走,也不廢話。
脾氣也很硬,從來不會挖空心思去建立什么人脈,大家合得來,多說兩句,合不來,話不投機半句多。
人家喜歡我還是討厭我,從來不上心,反正,到頭來,一切都是憑自己罷了。
能用錢搞定的事情,絕不動用人情。
在我心里,除了自我奮斗,其他都是浮云。畢竟,好也罷,壞也罷,都是我自己承擔后果,與人無尤。
后來看心理學的追蹤研究說,一個人在25歲后,家庭背景的影響居于次要地位,自身的努力才能決定未來的方向。
如此,我便氣平了。
關注@王小喵讀書,陪你一起讀書,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