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屌絲逆襲”在當下似乎成為一種期待和褒獎,很多人都渴望成為故事的主角。其實早在幾千年前風起云涌的戰國時代就不乏讓人咋舌的逆襲故事,今天我就為大家講一講吳起從一個殺人逃犯到叱咤風云的戰國名將的逆襲之路。
吳起,戰國早期衛國人。說起吳起的教育經歷,可謂師出名門,吳起曾經在曾子門下求學,按輩分是孔子的徒孫,這在當年中國的學術圈里是毋庸置疑的名門正派。本來憑借著祖師爺、師父和師叔們的面子、地位和人脈關系,吳起完全可以順風順水的進入某知名高校謀得一個不錯的職位,搞搞學術研究,當個學術帶頭人什么的。可正值壯年的吳起,血氣方剛,喜歡搞軍事研究,雖然在儒學氛圍的影響之下,但似乎“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志不在此。客觀來講,如果吳起堅持走學術研究的道路,恐怕連載入史冊的機會都沒有,即使有這樣的機會,也很有可能只是“吳起,衛國人,曾求學于曾子”,完。在吳起看來,成為像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曲肱而枕之”還不改其樂的君子并不是他的志向,而像司馬穰苴那樣叱咤沙場、戰功赫赫,名垂青史,才是吳起真正想要追求的人生。衛國的文青吳起雖然曾跟隨文化大師學習,但是他早就暗下決心要成為殺伐決斷的一代名將,箭在弦上,只待良機。
上天對吳起還是眷顧的,就在他躊躇滿志的時候,機會從天而降。軍事強國齊國突然奇襲文化強國魯國,魯國陷入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機,面對侵略,文化似乎蒼白無力,魯國雖然擁有以儒家弟子為代表的眾多學者,但是一時之間卻找不到一個能帶兵打仗的人才。這時,有人就向魯國國君推薦了吳起,因為吳起不僅是曾子的徒弟,而且“善用兵”,國家存亡之秋,魯國國君打算不拘一格啟用吳起擔任魯國的將軍。但是在正式任命之前,肯定要進行政審,考察一下這個人的政治背景和品格德行。不考察不要緊,這一考察竟然查出了政治污點,吳起居然娶了敵國齊國的女子做妻子,魯國國君和大臣們疑竇叢生,讓一個齊國的女婿帶兵去對抗齊國軍隊,這事聽起來實在不靠譜。何況,吳起也不是魯國人,而是衛國人。如果說吳起因為魯國是自己祖師爺孔子的祖國而愛魯國勝過愛老婆,實在太沒有說服力了。誰能保證一個身為衛國人的齊國女婿會冒著得罪老婆和老丈人的風險,為魯國人浴血沙場呢?再往深處想一想,這就有間諜的嫌疑了,此時魯國國君即便不至于把吳起抓起來興師問罪,也萬萬不敢任用了。自己老婆的國籍變成了自己通往將軍寶座的絆腳石,吳起急了。
不知道吳起記不記得自己的祖師爺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擔心到手的權力如煮熟的鴨子飛了,人就會無所不用其極。想來吳起這位徒孫真的是用生命證明了祖師爺這句話的正確性,不過,不是用自己的生命。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在吳起這里,首當其沖“枯”的就是他老婆。當吳起手執自己老婆血淋淋的頭顱來到魯國君臣面前,我想目瞪口呆的魯國國君已經沒有任何拒絕他的理由了。
“將而攻齊,大破之”,《史記》中看似輕描淡寫的七個字,拉開了吳起濃墨重彩的一生,似乎名將吳起的時代已經到來了。這個時候,吳起的祖師爺又真相了,孔夫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吳起的小人就這么毫無防備的出現了。人人都愛錦上添花,而對雪上加霜唯恐避之不及,這時偏偏有人把魯國國君對吳起原本就岌岌可危的信任值又拉低了幾格,他向魯國國君詳細講述了一個驚天密聞,衛國人吳起到底緣何來到魯國,恐怕不是求財求權那么簡單,而是犯下了幾十條人命的滔天血案,畏罪潛逃到魯國的!
? 要說吳起曾經是富二代,這話一點不假,吳起年少時家境殷實,累有千金,那么問題來了,這個千金是個什么概念呢?首先,“一金”是指多重的黃金呢?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引西晉學者臣瓚的話:“秦以一鎰為一金,漢以一斤為一金。”可見“一金”在各個朝代所指的黃金重量并不相同。東漢高誘在注解《戰國策》時寫道:“二十兩為一金”,由此基本可以確定,戰國“一金”=二十兩(一鎰)。那么,這“二十兩”是多重?可能有小伙伴要呵呵了,二十兩本身就是重量了,還多重?二十兩就是二十兩,換算成克就是50*20=1000克唄!非也!與“一金”的表述相同,“兩”這個度量在各個朝代指代的重量也不相同,看看這張表,
現在我們知道了,上文的“二十兩”中的“兩”應該等于16克,那么“一金”(“二十兩”金)大概是320克黃金。“千金”,就是320千克重的黃金。最后,這些黃金在現在,大概相當于多少錢呢?忽略戰國與當代黃金純度的差別,大概是
小伙伴們可能都驚呆了,即使在物價飛漲的今天,千萬富翁也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不能望其項背的啊!可是,一富二代就怎么淪為殺人逃犯了呢?原來,少年吳起就有個從政的夢想,并且為之不懈努力,不過呢努力的方向不對,他仗著自家有錢就任性的拿錢四處游說,謀求功名,結果不但沒有求得一官半職,反而弄得傾家蕩產。這可樂壞了那些仇富心態的鄉鄰們,本來看你這么有錢眼紅得不得了,你好不容易不順了,立馬抱著一種你有什么不開心的事說出來讓我們大家伙兒開心開心的心態,七嘴八舌連挖苦帶嘲笑的一起涌了上來。吳起連自己的老婆都下得去手的人,哪能忍得了這個,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一口氣殺害了三十多名譏笑自己的鄰里鄉親。三十多條人命啊,放在今天夠拉出去槍斃幾回的了,已經有反人類傾向了。就這樣,背負著殺人命案的吳起,遠走魯國,在離開故鄉時,他與母親訣別,竟然咬自己的手臂做記發誓:“我吳起若當不上卿相,誓不再回衛國!”就這樣,吳起來到了魯國向曾子求學。沒過多久,他的母親死了,但他就是不回去奔喪。也是,一個國家通緝的逃犯哪敢回去啊。他的老師曾子看不下去了,曾子性情沉靜,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想當初齊國想要聘請曾子做卿相,他因為在家孝敬父母,辭而不就。這樣注重孝道的曾子,見自己的學生吳起為了功名富貴竟全然不顧孝道,連母親過世都不回國奔喪,便與他斷絕了師生關系。但是,被逐出師門對吳起來說好像也不是一件壞事,本來就志不在此,轉而改學兵法,這也才有了他輝煌的軍事生涯。但是,這些經歷畢竟是黑歷史,太容易成為別人中傷你的把柄。
這個給魯國國君講故事了魯人就充分發揮了八卦的精神,添油加醋的還原了一個唯利是圖,殘忍血腥的吳起,同時還向國君進言說:吳起是一個猜忌殘忍之人。為求富貴,竟不惜殺害自己的妻子。我們魯國是一個小國,今天僥幸打了一場勝仗,難免招來諸侯覬覦圖謀,況且魯國和衛國是兄弟之國,國君今天重用吳起,就是背棄衛國兄弟之誼。魯國國君聽了這番話,越發懷疑吳起,最終謝退了吳起。不過,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的吳起聽說魏文侯賢明,于是投奔魏國而去。
此時的魏文侯求賢若渴,聽說吳起投奔,就問手下李克,這吳起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李克的回答非常可觀,他說:“吳起這個人啊貪圖功名而且好色,為人殘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是要說用兵打仗,恐怕齊國的司馬穰苴大將軍也比不上他!“魏文侯想了想,我現在要的是軍事人才,這人品好不好,風評佳不佳咱們另當別論,先用成績說話。于是公元前409年, ?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里并筑城。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逼得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加上前412年被公子擊占領的繁龐(今陜西省韓城市東南), 魏國全部占有原本屬于秦國的河西地區,并在此設立西河郡。
在與秦軍作戰期間,吳起身為將軍,卻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與士卒的最下層衣食相同,睡覺不鋪席子,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行路不騎馬乘車,親自挑擔糧食,與士卒分擔勞苦。這一天,有一個士卒生了膿瘡,吳起竟然用嘴為他吸膿。這個士卒的母親聽到以后就痛哭不止,很明顯并不是感動的淚水。于是有人就問她:“你的兒子只是一個普通的士卒,而大將軍卻肯親自為他吸膿,這么大的殊榮,你怎么還哭呢?”士卒的母親哭泣不止,說道:“不為別的,前幾年將軍曾為我兒的父親吸膿,他父親從此只要作戰就從不后退,終于死在敵人之手。而如今吳公又為我兒吸膿,妾身只怕不知道他又要死在那里了呀!”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看來大恩不言謝,卻要用命來償啊!
魏文侯聽說之后,更加覺得吳起善于用兵,廉潔公平,深得士兵的愛戴,因此任命吳起為首任河西郡守,抗拒秦、韓兩國的侵犯。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公元前387年,魏武侯以吳起為將,率軍討伐齊國至靈丘(山東省滕縣東)。在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吳起和其他諸侯國前前后后打了七十六仗,其中大勝六十四次,為魏國奪取了上千里的土地。吳起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吳起的時代已經到來。
魏文侯死后,起子魏武侯繼位,而吳起繼續擔任河西郡守,為魏國開疆辟土,很有聲名,但是魏國在設置相位時,挑選了田文為相,吳起因此不服氣。田文死后,公叔痤為相,因為忌憚吳起跟自己爭相位,就想找機會拔掉這根眼中釘。這個時候公孫痤的仆人給公孫痤出了個主意,要把大象,啊不,要把吳起裝冰箱總共分兩步。第一步,公孫痤跑去跟魏武侯進言:“吳起是個賢能的人,可是您的國土太小,又與強秦相鄰,臣下擔心吳起不會有久留之心吶。”魏武侯連忙問,那這個可咋辦呢?公孫痤抑制著心中的亢奮,咽了口唾沫說道:”臣倒是有一個辦法,您可以假說將公主嫁給他,吳起若有心長留魏國就會接受,如果無心便會推辭。“魏武侯覺得這個辦法還可以,就應允了。
于是,公孫痤順利的開始了驅逐吳起作戰計劃第二步,親自在家中大擺筵席,邀請公主和吳起來赴宴,這算是宮廷版的非誠勿擾吧。但是在席間,這位充當愛情導師的公孫痤非但沒有把倆人往一起撮合的意思,反倒用各種方式激怒女嘉賓,導致女嘉賓現場破口大罵,把性格中最暴躁的一面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儼然一副野蠻女友的做派。吳起在這個異常尷尬的氛圍中一面陪著笑,一面心里打鼓,這么剽悍的公主娶回家,就算她無理取鬧起來,我是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算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于是,吳起就像魏武侯推辭娶公主為妻。魏武侯因此就更加不信任吳起了,吳起呢也擔心因此而獲罪,干脆離開了魏國,來到了楚國。
戰國初期,楚國國勢很弱,北面連受三晉(趙、韓、魏)的侵伐,西北受秦的威脅;楚國國內的政治黑暗,階級矛盾也很尖銳。楚悼王熊疑聽說名揚四海的吳起來投奔楚國,十分高興,馬上對吳起委以重任。吳起針對楚國積弊甚多的現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廢除貴族特權,選賢任能。
1、對于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立即取消他們的貴族特權;2、以前祖宗有功德的貴族后代,超過三代就不發工資了,要自食其力,不能干吃飯不干活。甚至還提議把這些人遷到偏遠地區創業。
(二)明法審令,裁汰冗員。1、把所有法令公布天下,提高老百姓的法律意識,賞罰分明。2、看看朝廷中那些官員哪些是尸位素餐,該減薪的減薪,改裁的裁,把節省下來的錢財,獎勵軍功和經濟建設。
? ?楚國經過吳起的改革之后,倉庫充實,士卒精銳,國富民強,諸侯都害怕楚國,不敢跟楚國起沖突。但是因為改革基本上就是在拿貴族開刀,楚國的貴族恨得牙根癢癢,但是迫于楚悼王的庇護,大家只能心里罵娘過過干癮。但是,人有旦夕禍福,公元前381年吳起的靠山楚悼王去世了,沒有了庇護的吳起無處可藏,被吳起的新政害慘了的貴族新仇舊恨一起清算,趁亂向吳起發功攻擊,吳起走到楚悼王的尸體上趴著,最后擁抱自己知遇之主,射殺吳起的亂箭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體。
太子即位后,把射殺吳起而射中楚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因射殺吳起而被連坐夷宗滅族的有七十多家。吳起的一生從殺人逃犯到戰國名將,再到死于亂箭,死后還要牽連人命,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只看結果不看過程,該少了多少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