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飯后,或是工作之余,聚會之時,除了專有的主題之外,你是否還沉浸在關于孩子的教育這個話題里呢?你是否也加入了單位同事之間子女成績內卷的話題中呢?亦或者看著班級群里的私有點名而郁悶異常呢?
可能上面的你都中了,也可能你一項也沒中。
中與不中,并不是特別重要,但這些問題真實的出現,并困擾了很多人,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說道教育帶來的困擾,我想大家都能吐槽一天一夜,估計這還只是意猶未盡,要想說個透徹,還真不知道要講到什么時候。
這不前兩天,我們高中同學的班級群里就有了這一次云吐槽。
北京的開陽同學是率先發起話題的,原因是他被老師教訓了,這么好的資源,這么好的機會,家長不能總是忙自己,要管管孩子學習,作業要督促,課外活動要豐富……
面對老師的“金玉良言”,開陽準備暴走了,還是他媳婦穩住了他,告訴他姑娘還有兩年才畢業,積攢了近四年的怨氣又壓了一壓。可開陽上學時就是個不吐不快的性格,這不那邊不能言語了,轉身來到班級群是大吐苦水。
洋洋灑灑羅列了老師各種各樣的說教不下20條,群里給老師保證、上班要請假去給老師承認錯誤、孩子不好好聽課回家管理等等
看到這些,我們這幫外地同學這個欣喜若狂啊。不是我們沒有同情心,是原來北京也一樣的感覺,這感覺真是舒服。好比,你投資失敗了,忽然聽說巴菲特也投了也失敗了,忽然有種我和巴菲特一個眼光的個感覺。
尤其是我們這些四線城市的同學,看著這里面絕大多數我們也在經歷,我們瞬間平衡了。原來說,孩子現在都在一個起跑線,居然是真的,連老師對家長的要求都一樣,這可不僅是孩子都在一個起跑線,就連啦啦隊家長加油的方式都一樣,還真是整齊劃一啊。
話題一開,群里潛水數年的人都被按下了激活按鈕,紛紛出來表示祝賀。這小禮花放的,我差點以為是過年了,喜慶異常啊。
雖然我們在群里吐槽著,發泄著,甚至有時候明知道無法改變,但依然想找個地方傾訴一下。并不是我們憤青要去對抗什么,只是想找一個情緒的出口,將這一個情緒合理的表達出去。
恰好,開陽同學的一個話題,讓我們都釋放了一下壓抑許久的情緒。說歸說,鬧歸鬧,一般這么無厘頭的討論和吐槽,我們最后都會回歸正道的,畢竟人間正道是滄桑嘛。
躺在床上、刷著手機,再回想我遇到的教育問題,我也陷入了沉思。
我們的童年是從接受教育開始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每一步每一個環節,父母、老師和社會中的老板們都在告訴我們學習很重要。所以我們不會認為除了學習還有其他的更好的出路,那時候能上重點高中都是一種驕傲。
那時候的父母雖然工作很忙,日出離家,日落歸家。但他們就一直堅信不學習沒出路,所以他們想盡辦法讓我們學習提升成績。再加上老師也是如此,包括企業招工都要學歷高的,有學歷就有飯碗,好像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產物。
而當下不同了,時代變了,環境變了,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體制中,大家對于學習的理解和需求不同了。需求不同,就使得三方面對問題時必將出現分歧,所以現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點。
其實,當下還是有很多父母,并沒有真的理解父母兩個字,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可以結婚,那時因為我們感情到了?可是我們真的就是合格的父母嗎?
只要有結婚證,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這個論點并不正確。
部分父母甚至認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
可是結果并不理想,許多父母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成為“問題孩子”,在學校成為“問題學生”,才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驚恐。
作為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會教育才有好未來。
所以孩子的未來不在孩子學到多少,而在于培育孩子的家長懂得多少,我記得有一年北京一位高考學子在接受采訪時說,寒門難出貴子。
雖然很多人都在反對,但這也恰恰反映出當下這個時代,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庭環境和家長的素質作用突顯了。
思來想去,我似乎明白了,原來,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其最后還是父母。
這里是一起成為新父母系列分享,我是你的同行者牛仔爸爸半糖,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