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于看完了1q84。為什么用終于兩個字呢,1q84第一本有故弄玄虛之感但是也還吸引人 第二本漸入佳境 應該是最吸引人的一本 第三本內容略空,感覺像是前兩本鋪設的場景過于宏大,第三本收得,略顯小氣了。。所以第三本的閱讀體驗不算很好。
不過 還是有許多我與之具有統一感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我欣賞或贊同的地方。
一是村上在描述某種感覺時打的比方都非常恰當, 整本書有許多這種對于感覺的形象而又恰到好處的比喻,一時想不起來。但留下的印象是,捕捉感覺非常精準。
二是對于牛河,青豆,天吾亞由美等童年時代的經歷所造成的成人時代的孤獨和不幸福感,算是我個人覺得寫的比較真誠的。青豆童年時隨母親去傳教,被嚴厲要求背誦的禱告詞,這一切她視為童年的不幸和陰影卻又在成年后不經意重現,比如,誦讀禱告文。童年的創傷,幸或者不幸,從心理學上看,是形成孩子性格或人格的必有的一塊拼圖。
三是整本小說的主線是青豆和天吾兩個人時隔二十年的重逢,青豆和天吾的交集不過是在10歲時在小學教室里的一次也許可以說是互相接納,觸及靈魂的一次握手,20年后再次相逢,他們依然如故,時間產生的印記在他們之間似乎從來不存在。我是相信的。并且,為這種純粹的感情而感動。
小說里面當然也通過一起其他的角色比如牛河,比如天吾,天吾的父親,護士安達久美等人的口吻說過許多富有哲理的話,我簡單地記錄了幾句,如下:
天吾:我不知道這能不能叫和解,或許是我跟自己和解了。
牛河:世上的人,大半不會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而越是不思考的人,越不愿傾聽別人說話。
天吾的父親:需要解釋才能懂的事情,就意味著怎么解釋都不會懂。
TAMARU:借用契科夫的話,槍如果在故事里登場,就必須要發射子彈。
安達久美:只要有黑暗的洞口,貓兒就非得去窺探不可。
……等等,還有許多。
這里面的許多短句,卻是能夠脫離故事本身而存在的哲理。
文末青豆說:要是我們能早些重逢該多好。天吾說:不對,我不這么想,這樣就很好,現在正是時候,對你我來說都是。要知道我們曾經有多么孤獨,我們各自就要這么多時間啊。我很喜歡這句話和它所表達的深意。
暫時記錄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