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價值鏈少爺也是在最近才知道的,最近一直在關注商業定位,突然有好多人涌出來和少爺提出了“價值鏈”這個詞。這不又迅速腦補了下。慢慢少爺就去考MBA啦~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概念,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后勤、生產作業、外部后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而輔助活動則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
說白了就是,你的產品或企業怎么給別人提供一套完整的價值,或掌控一套完整的價值。
舉個例子:
阿里就是一個平臺,他的成功其實就是因為它縮減了商品流通環節的成本,同時減少了商戶獲取流量的成本。舊價值鏈越不完善、無效成本越大,新產品的機會就越大。馬爸爸就是用一個平臺給大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價值。
微軟及其Windows操作系統作為個人電腦桌面——許多商業軟件都是為此開發的——的核心,經常被看作驅動了一條價值鏈(value chain)的公司和產品的典型。企業在為個人電腦購買軟件時,花在附加軟件的支出遠遠超過基本操作系統的支出,而操作系統是運行這些附加軟件的事實上的標準。其他公司必須符合Windows的標準,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微軟控制了一條價值鏈。
價值鏈就是企業在創造利潤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商業活動的環節。
舉個例子,如果你要開個咖啡店,你就需要考慮選址、原材料供應、設備、裝修、產品、銷售、品牌、員工培訓等環節。所謂定位,表現在執行上,就是在價值鏈的不同環節采用不同的策略,形成不同的模式。例如:漫咖啡的策略是租用面積超大的店面,提供非常多的座位,而地段就不需要太好,對翻臺率的敏感也會降低;而另一個品牌,星巴克,則是在自然流量密集的地段選址,店面較小,同時把翻臺率做到極限。這兩種模式,核算下來都有利潤可賺,但在成本收益比、流轉率上會有所差別。
新產品對價值鏈的優化,其實就是兩件事:節省成本(優化或簡化已有價值鏈)、發現新利潤(延長價值鏈創造新的節點)。
比如說少爺的公眾號(shaoyeyunying)做的就是最全面的互聯網創業運營學習平臺,大量的節省了大家的時間成本,不用看一方面找一方面。更是延伸到了90末00后的需求及創新思想,這就是延長價值鏈創造新的節點
舉個例子:西面來風扯面館就是用一個扯面的品牌給一些小本創業(夫妻店、大學生開店等)的人群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價值鏈。
西面來風定位的是“簡”“樸”,這里面簡和樸要分開說。
1、簡:開店從簡,從后勤、生產作業、市場和銷售、服務等全部從簡。四項專利更是將后廚武裝到了牙齒,從扯面有扯面機-煮面有煮面爐-吃面有神盾擋油,再有半成品料包和裝修所選的材料簡直是替加盟商把簡單低成本做到了極致。
2、樸:經營從樸,從扯好扯飽-江湖鐵律-書贈有緣人-吃面配蒜(主要是還提供飯后花生去蒜味)加上陜西質樸的裝修風格更是接地氣真是讓消費者吃的帶勁,呆的得勁。把樸做到了極致的快餐廳就是在延長價值鏈上創造了新的截點。
價值鏈簡單說就是節省成本延長價值提高競爭力。今天說了這么多,其實還是比較片面,有理解的深的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