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杭州,凈慈寺。
杭州西湖,一句書里的描寫,一個頭腦中的想象,一片路過的風景。
帶著媽媽去旅行,總想去她沒去過的地方,看沒看過的風景。在旅途,盡量不留下太多遺憾。
黃山,千島湖,西湖,雷峰塔……
蘇公堤上的柳樹依然隨風飄著,雖有風吹過,但人來人往,只能偶得幾絲清涼。湖的那邊,有樹,有一塔。
媽媽說想去看塔,便去尋。原來它就是書本里的那座塔,雷峰塔。
媽媽買票進去了。我和我那可愛·可恨又可憐的小侄女坐在出口處等她。
七月的杭州,全不像詩里的那樣——撐著青色的油紙傘,走在多雨的小巷。熱,很熱,沒有雨下,無風無雨不江南哦……
買了一塊最便宜的雪糕,十塊錢。侄女一但想吃雪糕了,她就說她頭疼,多么婉轉的表達呀!
媽媽在出口處告訴我說,塔里有電梯。一路坐著電梯上去,很快。她說,她什么也沒看見。于是,她就又一層一層的走下來,一層一層的看。塔頂、塔周她都仔細、認真的看過,一遍又一一遍的看了。她高興的說,畫很漂亮,很精致,很美。聽著她愉快的描述,看著她流著汗的臉,也許這就是她此刻感受到的幸福吧。
出了塔,就打算坐公交回去了,因為小侄女一直在鬧著去動物園。在路邊,媽媽說,你看,對面還有個寺。看起來也非常漂亮,要去看看。我說,那你去吧,我在門口等你。媽媽走了,但過一會又快步的折返回來了。她說,來了,這也不看,那也不看,那干什么呢?我聽別人說了,門票才十塊錢,便宜的很,進去吧。
寺像所有的寺一樣,肅穆,莊嚴……
進去后,有免費的香可以領。點了,拜了,愿余生一切都好。
媽媽又滿懷熱情的去看了。我坐在花壇邊等她。
快十二點,寺里有人說,供應齋飯。以為免費,所以匆忙去了。8元一份,有米飯,兩個菜,有點類似盒飯,確實是用一次性的飯盒裝著的。工作人員都是70歲左右的,穿著統一的紅夾克,背后印著“義工”。他們挪桌子,擦桌子,一刻都不愿閑著似的。后來,一個老大爺為我們盛了免費的綠豆湯。他說,再晚點,就沒有嘍。聽起來很是輕松,愉悅,幸福。
飯后,媽媽說,想再去那邊再看看。
于是,我又坐在那里等她。花壇邊,有一個小女孩,五六歲的樣子,穿著紫色的上衣。小臉圓圓的,白白的,說話輕輕的,柔柔的,在那里喂鴿子。小侄女無聊在那里鬧,所以我提議也買兩塊豆干,喂鴿子。豆干味道很不錯,很好吃,但基本上都喂鴿子了。
后來,媽媽回來后,告訴我那邊的水池里有金魚,很好看,一定要讓我去看看。
走的時候,想再買一點豆干,可是已經沒有了。
近幾年,我也去過幾個地方,有過幾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所以這次出門,主要是帶媽媽來,讓她看風景,我就一直的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