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美術指導王競:如果去形容它的話,更像是一個大歌劇。
共搭建場景粗略估計有290多個,拍攝場景大概2-3萬平米的樣子,每個景實在是太大,太好看了,每一個細節(jié)都特別真,特別實,演員在里面感覺跳入了歷史的長河,真正感受到了那些東西的存在,有被包裹著的感覺,絲毫不會跳戲。
這些景到底有什么樣的美呢?一起來看一下。
這個故事的整個氣質比較厚重,是非常宏大的題材,在視覺上有相應的配合。
畢竟說的是仁宗,是一個帝王,以他為主線的一個故事。慣常的思維的話,宮殿更多的是金碧輝煌,這部戲并沒有讓這些富麗堂皇感跳到屏幕前演出來,這樣來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帝王,最重要的其實是氣質甚至是氣味、光線,或者其他的東西。
王競在整個環(huán)境和色調的打造上,刻意把空間放大,以此來營造一種疏離感、距離感,他表示這更符合對帝王的一個印象,把他做成了一個最克制的狀態(tài)。
大殿
大殿是君臣交流的一個地方,在單體的造型上選用了扇形結構,想要表達君臣交流的親近感,大臣包圍著皇上的感覺。代表宋仁宗是聽得進去大臣的諫言的,營造一種君臣很近,言路打開,任何人都可以直言進諫的這種環(huán)境。
曹皇后 儀鳳閣
皇后的儀鳳閣是比其他妃子空間要大的,做的整個很規(guī)整和對稱,她的很多是被她的身份限制住的,在空間表達上給她一種足夠空,足夠落寞的感覺,也選用了極簡的氣質,用減法最大化素雅的表現(xiàn)。
皇后和仁宗兩個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也是在一個很大的空間里,只有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制造了兩個人非常疏離的一種狀態(tài)。
美術指導的工作在戲里面其實最主要是氣氛的營造,是在整體上的審美氣質的把握。
這部戲場景的搭建的困難之一是需要表現(xiàn)大量的棚內(nèi)場景,如皇宮、大殿、后宮,這些非常需要營造形式感的場景,外景不太好滿足,所以就需要在現(xiàn)有的場景里面不斷地變化,利用中國古建筑框架結構的靈活性來不斷地分割、改變。
張妼娢 翔鸞閣 寧華殿
張妼娢這個人物的環(huán)境是八角形的,她有兩個空間,一個是最開始的翔鸞閣,一個是后期時候的寧華殿這兩個環(huán)境是在一個空間里面改的,總體都遵循八角形的環(huán)形的視覺符號。
一個在受寵的時候,八角形的中央是一個花園,種滿了牡丹花,改成寧華殿之后就變成了空蕩蕩的大廳,整個屋子變成了紅色,不再是豐富的色調了,最后她一個人待在那個花園,一個人獨自坐在那里的時候,就好像變相地坐在了那個鳥籠子里。這其實也是對張妼娢的一個隱喻,把她外化到了一個環(huán)境里。
中國古代審美的內(nèi)容太多了,很難用一句話形容,就像一個寶藏。中國古典空間之美就像一把開啟寶藏的鑰匙,可能會讓人們開始對古代審美有興趣,愿意把中國古典文化傳承下來。
根據(jù)視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