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有秘密不愿意告訴別人的時候,那么你就找一個樹洞,把你的秘密說給樹洞聽,然后再用泥巴把樹洞封起來」
《花樣年華》的結尾,梁朝偉把心中的秘密說給吳哥窟旁的樹洞,然后以草封掩。據說從此以后,不會有人,包括他自己,能記起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一個小時前,有朋友跟我說了一句“越成長越沉默”,讓我臨時改變了原本寫影評的計劃,燉了這一鍋沒故事更沒營養的素雞湯,愿者自飲。
初戀結束后,我見朋友就傾訴,一幅苦大仇深的樣子。
那時候,總覺得自己經歷的就是全世界最感人的愛情,或者最悲傷的命運。
后來又經歷了很多,才知道自己年輕時那點事,別說全世界,就連拿到全校去評最佳劇情獎,恐怕都夠嗆。
而現在,我已經可以修煉到心里再多事,只要場合有需要,一樣可以談笑風生。
最重要的是,心情再低迷,也基本上不喜歡跟人傾訴,哪怕很好的朋友。
因為你知道,并不是你的心事讓全世界知道了,你的憂傷就會減低半分。
別人也只是聽過就罷了,慟到深處,其實任何的安慰都是隔靴搔癢,無濟于事。
再好的死黨,再體貼的家人,也有他們的事要忙碌。
所有難過,最終還是要自己慢慢去吞咽、消化、掩埋。
就算大醉一場又如何,酒始終會醒的。
所以柳永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洞徹了此事的玄機。
他說“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同時又自問自答“強樂還無味”。
能一直陪著你難過下去直到走出來的,只有時間。那該死又盡忠恪職得可愛的時間。
我喜歡的作家王憐花曾經寫過這么一段話:
多年過去了,而今我更偏愛“唾臉自干”這四個字,也努力以此來為人處世。我已不喜歡說快意恩仇了,就象已不再吟頌“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但我也不喜歡“人若打我左臉,我將右臉也送上去”。我喜歡“唾臉自干”,是喜歡“自干”二字。是的,不要用手去擦,讓唾沫在臉上慢慢自己晾干,那是怎樣一種感覺和境界呢?
是的,成長就是這樣的。好像不經意,卻又那么不由阻擋地埋藏你的斬釘截鐵。
于是,
遇到分歧,越來越不喜歡爭執;
面對困難,越來越不喜歡埋怨;
即使難過,越來越習慣讓它自愈;
哪怕心中波瀾起伏,也越來越熟練地佯裝……
最多無人時,躲到自己的角落里,聽著自己專屬的治愈音樂,假裝告訴自己:
心跳呼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