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初遷都之議說起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歷史不容假設。如果能夠假設,歷史將會被改寫的面目全非。
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大唐盛世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后,逐漸走向衰落。唐末各地軍閥借平叛黃巢起義之機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繼而相互討伐形成軍閥混戰的局面。此時的唐王朝風雨飄搖岌岌可危,已無挽狂瀾于既倒的能力,終于在公元907年被朱溫取而代之。歷時298年的大唐盛世終于轟然倒地。多少煙雨樓臺、多少文采飛揚、多少風流飄逸、多少溫柔富貴,終究煙消云散,盡付東流之水。
唐朝滅亡之后,中國又一次陷入空前大混亂的局面。從朱溫建立大梁(史稱后梁)政權起,五十多年間中原地區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朝更迭,凡歷八姓十四君,在位者多則不過十七年,少則五年而已。更有秦嶺淮河以南的吳、南唐、前蜀、后蜀、南漢、楚、吳越、閩、荊南等九個小國,再加上北方的北漢,在中原地區周邊共有十個小朝廷。其間殺伐攻略、兵連禍結、生靈涂炭,混亂程度可想而知。這段時間歷史上稱之為“五代十國”。
天下久亂必治。一旦風云際會,必有一代雄主應運而生。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走向歷史舞臺,締造了一個文化燦爛的朝代。
趙匡胤公元927年生于洛陽夾馬營,名將之后。曾因家道中落云游四方,遍歷名川大山,交盡三教九流。閱歷豐富,為人極有城府。因豪俠義氣、出手大方得到了同事和部下的擁戴。又因為有勇有謀、驍勇善戰得到后周世宗的賞識,以軍功和運氣累遷至殿前都檢點,成為朝廷握有實權的高級軍官。
公元959年,同樣是一代雄主的周世宗溘然長逝,年幼的恭宗繼位。次年正月,趙匡胤率兵北伐行至開封以北四十里的陳橋驛,在部下的擁戴下黃袍加身,代周而帝,改國號為大宋,定都開封。這就是著名的“陳橋兵變”。
登基后的趙匡胤并沒有忘乎所以,而是頭腦非常清醒的采取了極為正確的一系列政治策略。他嚴令部下不得搶掠擾民,對周室采取優待安撫政策,留用除一名至死不從之外的所有后周朝廷的官員。起到了安撫人心、穩定局面的作用。此后又一改歷代開國君主兔死狗烹的不仁不義殘酷無情的作法,以巧妙高明的“杯酒釋兵權”剝奪了功臣的兵權。此舉不但對鞏固大宋的統治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且對消弭兵禍、使人民安居樂業和實現民族大一統有著積極的意義,歷來為后世學者所稱道。
開封,位于河南省東部黃河以南的豫東平原上,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有“七朝都會”之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開封之名始于春秋時期,因鄭國莊公在此地修筑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遂定名“啟封”。公元前156年,為避漢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和金等七個王朝在此建都。
仔細考究我們不難發現,在開封建都的朝代除北宋之外,其它全是偏安一隅的割據朝廷,建都在此也許有空間限制的無奈。北宋作為民族大一統政權歷來被史學家奉為正朔,于兵變稱帝時建都于此,應該是倉促之間對后周都城的承接和順延。建國初期,趙匡胤作為戰略家審時度勢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戰略方針。幾年間先后滅掉所有南方的小朝廷,基本實現中原和南方地區的統一。倒也應了開封“開拓封疆”之意。
此處不能不順便說一說南唐后主李煜。李煜作為天才詩詞家,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他有的是風花雪月的浪漫情懷,卻不具有治國安邦的政治才能。他登高遠眺抒發離別之情,他狂飲高歌悲嘆人生之苦,他多么希望有一片能讓他宴舞娛樂終生的熱土,哪怕是偏安一隅也行。文人的情懷終究離殘酷的現實太遠太遠,李煜無可避免而又順理成章的成為一代亡國之君,盡管他是一代著名詞人。亡國之后,李煜以亡國之君的身份寄寓開封,其情可悲,其狀堪憐,但如果能就此了卻余生,還能為后世留下一些膾炙人口的作品倒也罷了,但人生的悲苦與磨難還遠遠沒有結束。
當年宋朝滅南唐時將李煜并一干后宮佳麗擄掠到開封。宋太宗趙光義不時強召李煜愛妃侍宴淫樂,完全不顧及李煜的感受。這一點并不奇怪,中國人從來缺少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到今天也都是這樣。但作為一個中國男人,這樣的事情是最不能忍受的事情,更何況極具浪漫情懷的李煜。悲憤與無奈之下,便有了那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虞美人》。在這首詞中李煜借抒發故國之戀,暗伏愛妾遭辱的悲憤曲筆。據記載,趙光義看到這首詞后既羨又妒且恨,下令毒死李煜。野史記載毒死李煜的是一種叫“牽機草”的毒藥。吃下這種毒藥,人會異常痛苦,身體不由自主的前仰后合,就像織布機擺動的動作一樣。
一般后世學者評論李煜的詞,喜歡講其質樸無華,語言清新,自然神秀。但李煜詞最為突出的特征大概還是其間的感情。王國維講李后主詞“不失其赤子之心”,“閱世愈淺,性情愈真”,“真所謂血書者也”(《人間詞話》)。正是抓住了李后主詞感人至深的魅力所在。《虞美人》雖然只是寫一己的感傷,但它卻發自于內心的真誠,并且這種真誠反映了人類情感的普遍性。李煜正是將這些情感置于一種優美天然的形式中,這正是《虞美人》無限藝術魅力的所在。
中國歷史悠久,幾千年風雨滄桑。其間多少山河破碎、壯志未酬、故國幽思、紅顏薄命,一個李煜不過是滄海一粟,是中國歷史上眾多悲情的縮影。
宋朝疆土初定后,趙匡胤以一個戰略家的眼光看到,開封地處中原平原。極目四望,沃野千里,無險可守,無塹可據,謂易攻難守的“四戰之地”。便有西遷洛陽,然后再遷長安的戰略構想。這無疑是一個極為正確的戰略構想。
縱觀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北方少數民族一直是中原漢民族政權的心腹之患。雖然中原王朝文化燦爛、經濟發達,遠非游牧四方的北方少數民族可比,但由于少數民族的強悍性格和獨特的戰術優勢,長期以來,強大的中原王朝面對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略滋擾也無計可施。
西周最后一個帝王周幽王因烽火戲諸侯而失信于天下,最后被狄戎殺死在驪山腳下,周平王即位后不得不東遷洛陽。至此西周滅而東周立。
及至兩漢時期,北方以鮮卑、匈奴、羯,氐、羌為主的少數民族不斷地向中原地區遷徙滲透。到了西晉初年,中國北方尤其是并州和關中一帶,居住著許多處于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少數民族,“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百萬余口,“戎狄居半”。胡人入居關中及涇、渭流域后,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然而在民族大融合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諸多矛盾。隨著西晉王朝“八王之亂”的爆發,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各少數民族趁機起兵,整個中原地區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長達130多年的分裂割據、互相混戰的動蕩時期。史稱“五胡亂中華”。在這130多年間,北方地區自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后人劉淵建立前趙起,先后建立了十六個割據政權。
公元439年拓跋部首領拓跋圭統一黃河流域,結束了割據紛爭的局面,史稱北魏。后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再后東魏為北齊所代替,西魏為北周所代替。歷史上把這北方的五個朝代總稱為北朝。而西晉滅亡后,中原漢人士族大舉南渡長江,將中國文化中心從黃河流域南移到長江流域。公元317年,鎮守建康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掉東晉皇帝自立,國號宋。此后160 多年間,南方先后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歷史上稱之為南朝。這就是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南北方互有攻伐。著名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個時期,東晉謝玄以八萬之兵打敗前秦苻堅95萬大軍。“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投鞭斷流”等典故皆出于此。辛棄疾那首膾炙人口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也描寫了劉宋王朝北伐失敗的情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公元581年,北周大丞相、柱國楊堅“受禪”登基,改元“開皇”,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589年,隋朝大軍攻入建康俘獲陳后主,結束了永嘉之亂以來28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完成了統一大業。隋朝是個短命王朝,僅僅存世不到四十年。但隋朝又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朝代,它制定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一直沿用到清朝晚期,并且修建了南北大運河。對后續一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楊堅是漢人,其父因功被北周皇帝賜鮮卑姓普六茹氏,楊堅亦娶鮮卑大貴族、柱國大將軍獨孤信長女為妻。
隋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隋王朝已是大廈將傾之勢。據守太原的關隴貴族李淵趁機起兵攻克長安。先是擁立隋代王楊侑為皇帝,次年(618年)篡隋稱帝,是為唐高祖。李淵祖父為西魏權臣,其母為獨孤信之女,隋文帝皇后之妹,所以楊堅是李淵姨夫,李淵有鮮卑族血統。加之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承襲隋朝,歷代史學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
大唐盛世,中國歷史最為輝煌的時代,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四海賓服,八方來朝,其強其盛,難一言以蔽之。總的說來,經過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的勵精圖治,成就了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但盛極必衰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安史之亂”后大唐王朝每況愈下,最終灰飛煙滅。
宋朝結束五代十國紛亂局面后,為了避免出現唐朝后期藩鎮割據、尾大不掉的局面,采用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因此有宋一代文化繁榮,但軍力孱弱。整個北宋時期在與遼、夏、金對峙過程中,屢屢簽下城下之盟。宋太宗雍熙年間與契丹人簽訂“澶淵之盟”,宋仁宗慶歷年間又與西夏簽訂“慶歷和議”,后又與金人簽訂“海上之盟”。煌煌中原上國向僻遠小國納貢求和,以圖茍安一時。后來又在宋、遼、金三方博弈中采取了極為錯誤的戰略聯金滅遼,使中原腹地失去抗金的戰略屏障和緩沖。加之北宋內部權臣內斗,終于在公元1127年,女真大軍攻破開封城,將徽、欽二宗及一干男女十萬余人擄往黑龍江依蘭縣,其間慘狀不能盡述。岳飛在《滿江紅》中嘆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自此,北宋滅亡。
徽宗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泥馬渡江在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登基,改元建炎,是為南宋。南宋與金國南北對峙,戰戰和和,倒也涌現出岳飛、文天祥、辛棄疾等抗金英雄。光復北方成了那個時代文人的千秋家國夢。陸游寫到: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被押解過零丁洋時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至今讀來仍令人心潮澎湃,擊節贊嘆。
但積重難返,多少慷慨激昂、視死如歸也難以挽回覆滅的命運。公元1276年,蒙古人的嘶鳴馬聲驚碎了南宋人的溫柔富貴夢,得得鐵蹄踏破了臨安府的城池。1279年 崖山之戰失敗后,陸秀夫背負宋末帝趙昺投海自盡。據記載,當時群臣及后宮多隨皇帝自盡,七日之后海上浮尸十萬。嗚呼!讀史至此,哽咽淚流。就此存續152年的南宋滅亡。
“崖山之后無中華”。當是后世為中華大地山河破碎、神州陸沉、文明隳圮所發出的悲嘆。崖山海戰之后,蒙古人統一中國建立元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疆域遼闊的大元帝國存續97年后,湮沒于農民起義的滾滾洪流之中。有元一代,后世史書多記載其殘暴苛政,鮮有善政仁治。
公元1368年,出身寒微的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改元洪武,建立明朝。
大明王朝是個很有故事的朝代。
太祖立國之初實行苛政,誅殺了幾乎所有的開國功臣,又借胡惟庸案、藍玉案大開殺戒以立威。
建文帝即位后削藩逼反燕王朱棣,其以“清君側,靖內難”的名義起兵,最后迂回南下,占領京師,是為“靖難之變”。燕王篡了侄兒的皇位,即明成祖,年號永樂。其后仁、宣二帝多有仁政。
英宗即位,年號正統。是時蒙古西部的瓦刺逐漸強大,多次襲擾邊境。英宗受太監王振的慫恿御駕親征瓦刺。征討不利回師途中,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被瓦刺也先首領率軍追擊,英宗被俘王振被殺。史稱“土木堡之變”。英宗弟朱祁鈺即位,是為代宗,年號景泰。后來英宗被瓦刺釋放,代宗先是不愿迎駕,后將英宗囚禁。英宗不甘失去皇位,發動“奪門之變”搶回皇位,并改年號天順。英宗是明清皇帝中唯一擁有兩個年號的皇帝。
憲宗一朝最大故事就是“成化畸戀”。憲宗年幼時因父親英宗被俘,被叔父代宗剝奪太子之位囚禁于冷宮。當時一名萬姓宮女陪伴年幼的憲宗度過了漫長而孤寂的囚禁生涯。因朝夕相處,年齡相差甚遠的二人竟日久生情。憲宗即位后,封萬姓宮女為貴妃,人稱萬貴妃。此亦母亦妻的萬貴妃恃寵弄權,把持朝政。
憲宗甍,孝宗即位,年號弘治。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盡除英宗以來的陋習,被譽為“中興之令主”。孝宗還篤行一夫一妻制,除了皇后別無嬪妃,這在古代皇帝中確實是個異數。由于孝宗勵精圖治,弘治一朝成為明朝中期后最好的時期。明史稱孝宗“恭儉有制,勤政愛民”,這一時期也被史家稱為“弘治中興”。
孝宗的兒子朱厚照即武宗,年號正德。正德皇帝耽于荒淫,怠于政事,干了不少荒誕不經之事,并且寵信太監劉瑾等人。武宗喜好游逸導致孝宗一脈絕嗣。
武宗駕崩后,孝宗之侄興獻王之子,也就是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入嗣大統,是為世宗,年號嘉靖。世宗即位后,在對待親生父母尊號的問題上,引發了一場絕大的政治風波。這次風波牽連甚廣,被后世稱為“大禮議之爭”。 1542年10月,宮女楊金英、邢翠蓮等十余人與寧嬪王氏趁世宗在乾清宮熟睡時企圖將其勒死,但未成功,即“壬寅宮變”。
世宗之后,穆宗一朝有“隆慶新政”之說。其后萬歷皇帝神宗在位48年。萬歷初期,張居正輔政十年,推行改革,朝政大為改觀,史稱“萬歷中興”。萬歷中后期由于國本之爭引發了“梃擊案”,泰昌光宗皇帝死于“紅丸案”,天啟熹宗即位時發生“移宮案”。加上宦官專權,黨人之爭,大明王朝逐步走向衰落。
熹宗軟弱任由乳母客氏與魏忠賢擅權,朝政更加糜爛不堪。及至熹宗落水受驚死亡,其五弟信王朱由檢即位,即崇禎皇帝。崇禎鏟除閹黨,銳意進取。但大明王朝已病入膏肓,頹勢難挽。1644年春天,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上。明亡矣。
再次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趁明末內亂之際建立后金國。后在吳三桂的幫助下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帝國。后世有人再次哀嘆“明亡之后無華夏”。
縱觀歷史,自兩漢以降,民族融合和民族紛爭始終是兩條交織在一起主線,是2000多年中國歷史的主旋律。
再回頭看看宋朝立國之初那場關于遷都的爭論。趙匡胤關于遷都之議一經提出,便遭到以晉王趙光義為首的群臣極力反對。趙光義在反對遷都時說“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險”。宋太祖無言以對,最終打消遷都念頭。在德不在險屬于意識形態問題,而遷都是關于國家安全的戰略問題,兩者豈能混為一談。
“靖康之難”發生后,徽、欽二宗及一干后宮佳麗被金人擄往黑龍江依蘭縣,受盡了凌辱。徽宗和南唐后主李煜一樣,都是頗有成就的文人。徽宗瘦金體書法的和“院體”花鳥畫自成一派。其被俘北行途中看到杏花盛開,引發故國憂思,寫下一首堪比李后主《虞美人》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歷史是何其相似,當年宋太宗趙光義將南唐后主擄往開封,肆意侮辱,后者含悲忍淚寫下千古名篇《虞美人》。一百多年后趙光義的后人也被人擄往異國他鄉,同樣受盡凌辱,同樣含悲忍淚寫下一首《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天道輪回,報應不爽啊!
如果宋初遷都長安,北方游牧民族的鐵蹄必然止步于殽函之固,黃河之險,就不可能發生“靖康之難”,中國歷史也將會改寫。

2015年9月27日,中秋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224評論 6 52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7,916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014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466評論 1 30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245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795評論 1 320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869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10評論 0 28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524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48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634評論 1 366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173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884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28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54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236評論 3 38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23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角色 用戶 API服務器 認證服務器 第三方應用 步驟 注冊第三方應用(每個應用只需要進行一次) 注冊應用角色:第...
    st0rm23閱讀 2,284評論 0 3
  • 今天郭老師講了前幾天的用觸摸屏實現計算器功能。 老師的算法很精簡,使用循環繪制顯示頁面,自己的程序略復雜,思路,邏...
    王子沐_閱讀 160評論 2 0
  • 眨眼間一年又到了你的生日,隨著新年來臨之際,總是忍不住感慨和回憶,這過去的2017,對你而言,頗不容易,也很值得珍...
    你說起風了閱讀 364評論 0 1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每個人在成長中,都在面對彼此的表演,不管這表演多么拙劣,又或者多么出彩,我們都要靜下心來去...
    墨小凝閱讀 259評論 0 0
  • 一個農場主在他的糧倉里放了老鼠夾子, 老鼠發現了去告訴母雞。 母雞看了看老鼠說:“這和我有什么關系,你的事,自己小...
    我是銷冠閱讀 35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