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我成網紅了,小小地火了一把。
火是因為一段根據自己的文字改編的視頻。那篇文章叫《毛家飯店》,發表在2024年12月15日的《姑蘇晚報》上,發表當天蘇報副刊公眾號《吳門橋茶館》又以《毛家飯店里,有一座城市的溫暖》做了推送。其實我寫這篇文章目的很簡單,就是表達感謝,感謝阿毛和他家人那些年給予我的幫助和溫暖。能發表并被推送我已經很滿足了,沒想到這篇文字又被蘇報另外的部門給“盯”上了。
文章發表的當天下午,副刊中心的張總發信息給我,說蘇報視頻中心想以文章為腳本拍個視頻,問我可以嗎?我說當然可以。第二天,視頻中心的高總通過張總加了我的微信。高總說那篇文字很感人,近期他們在做《蘇味人生》的系列視頻,想以這篇文章為底本,拍其中的一期。我問拍什么怎么拍,高總說就是去文中繡線巷那個“毛家飯店”再吃一頓毛阿姨做的飯。不就是吃一頓飯嗎,從來沒接觸過新媒體,我很激動,躍躍欲試,也沒征詢阿毛意見就先應承了下來。
一個短視頻,就吃個飯,能花多少時間呢,說不定第二天就能發出來,我這樣想。后來的事實證明我想簡單了,從一開始的意見征詢到最后的視頻呈現,這過程頗有點曲折。
我確實想簡單了,以為就是吃頓飯,沒考慮到阿毛家的情況。阿毛雖然是中文系畢業的,現在卻是it工程師,他妻子也是,兩人都有自己的項目。因為大孩子身體不好,時刻不能離人,阿毛就在家里工作。盡管就在蘇州,要回一趟養育巷老宅卻不容易,阿毛要等妻子下班接了女兒回來,家里有了人才能出來。我把情況一說,阿毛說父母沒問題,叔叔阿姨都退休了隨時可以,就是自己小家這邊要和妻子商量協調一下。接近年底了,各個行業都在沖刺年終目標,做項目的尤其趕進度。第二天阿毛告訴我,他和妻子手頭的任務都特別緊,一時錯不開,等項目完成要元旦之后了,問我那個時間行不行?我又問高總,高總說行,為了拍的有質量可以等,好飯不怕晚。于是就大致確定元旦后拍。
轉眼過了元旦,高總忙于蘇州“兩會”報道,拍攝的事交由報社的小李和我對接。三個人又是一番協調,決定星期一的晚上拍。結果剛確定好,不想當天夜里阿毛妻子的外公去世了,兩口子要去趟徐州,日子只能往后挪,最終確定周四晚上拍,也就是阿毛從徐州回來的第二天,時間已到了2025年的1月9日。這又讓我更不好意思,因為自己的唐突,讓阿毛一家子都趕得急匆匆的。
都沒有過出鏡的經歷,毛阿姨也很興奮和期待。前一天阿毛說阿姨問我當晚做些什么菜比較好?我又自作主張了一回,簡單一點,當年怎么吃,平常怎么吃,當晚就怎么吃。阿姨還不放心,列了個菜單:紅燒肉、油面筋塞肉、番茄炒蛋、香菇青菜、清燉老母雞湯,問我可以嗎?我說,太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