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我坐在沙發上懶懶的刷微信時,看到小侄子在家里把他一大箱子的玩具全部倒出來到地上,然后把小玩具一件件搬進一個房間里,過了一會兒,又把玩具一件件搬出來。我看得好奇,這個在大人眼里看起來似乎很無聊的舉動,為什么一個小孩子會做得如此認真,而且好像還很沉浸于其中的趣味。
再看看孩子平時,很喜歡模仿建筑工。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設施,鏟子水桶挖掘機搬運車樣樣齊全。在沙地上用車子把沙子搬運到家門口,再在沙堆上反反復復的把沙子裝進容器,倒出來,裝進去,倒出來,樂此不疲。
心思純粹的孩子,他們不管做什么事,都是為了快樂而快樂。
長大以后的我們,變得容易急躁。更是常常以一套套的“有用論”和“無用論”來衡量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所有的行為,都要以值不值得來評價。
2
上大學選專業時,很少有人會執著選擇一門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專業。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對于未來沒有一絲想法,報志愿時也是迷茫的樣子。然后一個個專業查資料,或請教已經在工作的前輩。別人說什么專業前景好,就報哪科。有的人雖然明白自己的興趣所在,卻在父母親戚朋友的勸告下,選擇了一個自己并沒有一點點心動感覺的專業。
他們最初的理由都是為了以后工作了能更容易賺錢,可大部分選擇這條路的人都在大學里虛度時光,關于這個專業領域的知識,所知凡幾。
偶爾想借幾本書回來閱讀,在去圖書館的路上心里已經想好了要讀誰誰寫的文學集。到了圖書館,望著眼前形形色色的書籍,文學,心理學,哲學,管理學,還有一些更貼近生活的干貨類書籍。為什么我的手控制不住伸向那些干貨可應用類的書了,一本本的書牽動我的心連著我的思緒。《如何成為一個××》這本書還不錯,拿回去學習學習,《教你快速學會××》這本書也不錯,回去看看學點本領以后還能用得上。浮躁的心就這樣命令我的手拿了一本又一本的書,我已經忘了最初的目的了:我只是想看看文學作品啊。
在內心掙扎了幾下后我的大腦拋給心臟一句話:現在沒什么時間看那些文學,先看這些用得上的書,以后有時間了再去看自己喜歡的吧。
3
后來我想開始練習寫作,最初是抱著一顆只要努力成為千里馬總有一天會遇見我的伯樂的心。然而,當第一篇文章出爐時,我的小心臟已經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不停奔騰。我迫不及待要去找我的伯樂,以致我很興奮的把稿子投出去。很快結果出來了,我被拒稿了。雖然一開始也告訴自己寫作沒那么容易可還是抑制不住虛榮心想要得到別人的關注,想要和大神一樣寫一篇爆文引無數粉絲。于是我開始研究那些熱門文章,看看別人如何利用熱點寫熱文,再學著別人以一種找料子的心態去看周圍發生的每一件事。
我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思考而思考,我只不過是為了完成一篇文章在強迫自己思考。我變得很郁悶,這可不是我寫作的初衷啊!
現在終于知道為什么很多男人被女朋友吐槽無趣了。因為他們不管做什么事都想著實用性。情人節買花吧,他們會說:買花有什么用,拿回家沒兩天就枯萎了,而且那些賣花的都趁節日把價格提高好幾倍,太坑了,要買的話別的時間買都好。一起去看電影吧,他們會說:去電影院看就那么舒服?咱在家自己找資源看不好么?省事省錢。偶爾想搞搞浪漫吧,他們會說:好好過日子不就得了,弄得那么麻煩干嘛啊。
只要他們堅持以他們自己的標準來衡量這個事有沒有用,值不值得做,那兩個戀人之間真的可以減少很多情趣!
我以為選了好的專業等到工作了就不用發愁,以后可以舒舒服服一輩子,沒想到我什么都學不會,工作了沒人肯重用我;
我以為讀那些“有用”的書我就可以變得很厲害,沒想到我根本一點內容都看不進去,還給心里添堵;
我以為寫作跟著熱點走就會很多人關注,沒想到硬逼著自己寫出來的文字那么生硬那么不堪;
我以為省去女朋友煩著我要我做的那些浪漫的事就可以輕松快樂一點,沒想到因此讓兩個人的感情產生危機。
后來的后來,我們變得很現實。
后來的后來,我們以為只有有用的東西才值得追求。
后來的后來,我們在追求快樂中失去快樂......
在面包夠吃的時候,
去做點真正能取悅自己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