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頁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P266
??我們的文化對天賦的重視,似乎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如果我們缺乏天賦異稟,就有借囗可以不必努力,退居旁觀者的地位。但是,其實你可以不斷尋找更多活動來發展自己的才能。你可以拿起吉他,或是通過藝術、音樂、文學、建筑或園藝,增進你的美學思維和經歷。你甚至可以動手寫小說,沒出版也不重要。
??你可以召集自己的街坊鄰居,請大家創作劇本,然后讓大家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可以畫畫或些事,或拯救一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不要抱著只做大事的心態,凡是只要全力以赴就對了,因為最大的樂趣來自于你投入的過程,每個當下都能近期在我,這就是最好的結果。除了你自己沒人可以做到。
??由你開始某件事,然后蔚為風潮,這種感覺不是很棒嗎?
I:拆書家講解引導
感性說服第二原理:直接體驗形成的態度,比間接體驗形成的態度,更有可能指向行動。
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實際經歷、親眼所見,都算直接體驗。而說服,無論是口頭也好、書面也好,對受眾來說基本卻是間接體驗,常常事倍功半。所以超市導購員會努力邀請潛在顧客試用產品,向不是費盡口舌說服顧客購買。但也不可能做到讓對方事事都親身體驗啊,那怎么辦?退而求其次,盡量通過你的話語,引導對方在想象中看到圖景,在想象中做到“眼見為實”。想象具體情境或者進行角色扮演,也算一種直接體驗。
在想象中眼見為實,也能達到讓對方直接體驗的效果,這也是有腦科學方面的依據的。在“拆書幫”的基礎讀本《這樣讀書就夠了》109頁中,曾廣泛用于運動和技能的“精神訓練法”(Mental Practice)。這個訓練法的原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在大腦中過一遍,等于實際應用了一遍"。
所以,你在說服別人的時候,應當以生動具體的情景去激勵聽眾想象一個畫面,激活想象、感覺和情緒。正如在這個片段中,作者詳細描述細節,引導聽眾去想象“我可能做到的事”,并引導聽眾在想象中享受那樣做后的愉悅情緒。
"想象一下,你換了這款SSD硬盤,電腦的啟動時間縮短到20秒,你朋友還沒來得及在沙發上坐好昵,電腦已經出現桌面壁紙了。”
“想象一下,你在辦公室喝這種濾泡式咖啡,比用咖啡機要方便得多,比速溶咖啡又健康得多,同事都會來問你這個咖啡的沖泡方法怎么這么別致啊······”
“想象一下,你把這些說服能力變成自己的本能了,吃年夜飯的時候丈母娘埋怨你不早買房,你只需要微笑著說幾句話,她就心服口服了,就點頭稱是,老丈人在旁邊也說支持你······”
A1-
兩周前我想說服我朋友跟我一起買拼豆玩。因為我覺得我自己買特大份很多顏色我用不掉,可是買小份還需要自己再去配其他的工具,會多花錢。所以我想拉另一個喜歡做手工的朋友和我一起入坑。當時我和他說:“一起買很便宜,來吧,入坑嘛”。結果就是最后還是我自己一個人買了一個特大份,我好多顏色的豆子都沒有用過。
A2-
之后我要是再去安利朋友跟我入坑時,我要給他描述一個他入坑之后得到成就的場景。比如說:
你可以想一下嘛,我們一起做拼豆掛件,每天只用半個小時花1個月我們可以把守望先鋒的人物的像素版全做出來。玩守望先鋒的人那么多,到時候把掛件放到你微博里,之后肯定會有很多coser來找你做道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