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語:
中元節,是人們緬懷逝去親人,祭祀祖先的日子。
雖然我們有清明、中元、下元等紀念先人的日子,但我們面對死亡總是忌諱莫深?!段鞑厣罆繁阍f過:“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
就像要趟過一條河,因為不知道河對岸有什么,才心懷恐懼。
但死亡,是生命的必修課。它的另一面含義,是生活,是珍惜,是愛與被愛。
有人說,人的一生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斷氣時,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時,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在社會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了,那時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我們害怕談論死亡,可是這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終點站,遺忘才是。
曾看過一個繪本,講述一個名為小寬的孩子,在他媽媽因為意外離開人世后的故事。
因為太想媽媽,所以他媽媽化作幽靈,回來看小寬。
小寬的媽媽和他說:“小寬,媽媽不在了,以后你能自己洗澡,能自己睡覺嗎?也不能再去幼兒園接你了?!?/p>
小寬哇地一聲就哭了:“你為什么要死???我該怎么辦?我不能沒有媽媽,哇哇哇哇……”
小寬媽媽也哭了:“媽媽也不知道怎么辦,但是已經死了呀!我也忍不住了,哇哇哇哇……”
我們常常為生而歡喜,對死卻沒有準備??墒敲魈旌鸵馔?,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
圖片|空谷尋芳 ?
生與死,皆是生命的必修課。
因為有了死亡,生才顯得更為重要與珍貴。
《西藏生死書》有一句話:“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
有時候,我們不能接受死亡,往往是因為不能接受離開愛的人。但要知道,有些愛是永遠不會離開的。
圖片|無考 ?
電影《靈異第六感》里,講的是一個小孩能看見鬼魂的故事。他總是被嚇個半死,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那么多鬼魂來找他,和他說話。
直到一位心理學家和他溝通,發現可能是那些鬼魂找他有事,想要他幫忙。
于是,他嘗試著鼓起勇氣,去傾聽那些鬼魂的故事,慢慢發現,其實有很多人是有夙愿未了,沒有好好和愛的人告別,才會又回到人間,想去實現愿望。
圖片|空谷尋芳 ?
這樣的故事,聽著有點駭人。但細究之下,卻是人性的溫暖光輝。
因為我們是一個個生活著、愛著的人,才會有牽絆,才會有不舍得,才會有執念。
葬禮,便是讓愛著的人好好道別的儀式。生命是一場相逢,既要別離,當慎重,當鄭重。
圖片|空谷尋芳 ?
電視劇《請回答1988》里,有一幕細節,女主角德善的奶奶去世了,十幾歲的她看見爸爸和姑姑們還在高興地招呼親朋,大聲地喝酒,很不能理解。
直到大伯回來,爸爸和姑姑們突然像找到了依靠了,兄弟姐妹們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團。
她才明白,原來大人們只是在忍,只是在故作堅強,他們也會疼。
有人說,如果沒有看見親人的墳前那一抔黃土,總不能相信他們已離去。
如果沒有這場鄭重其事的道別,也許我們也講不出再見。
可是,如果終將要離去,活著時當好好珍惜,離別時請好好道別,別留下一點遺憾。
圖片|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家史鐵生小時候是被奶奶帶大了。
有一次下午醒來,發現奶奶不見了,家里人告訴他是去姨奶奶家了。
可是他不信,哭了整整一個下午。
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來了。沒有人知道他那天想了什么,哭什么。
那時候他只要不聽話,奶奶便嚇唬道:“再不聽話,奶奶就死了!”
幫奶奶踩背,想偷懶,便說等我長大后再給你踩。奶奶卻說:“等不到那時候了,老了,死了?!?/p>
夏夜里,奶奶和他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
“怎么呢?人死了,就變成一顆星。 為什么要變成星星呀?給走夜道兒的人照亮兒……”
圖片|草木君 ?
很多年以后,起那些童年的夏夜,茉莉花的香氣,奶奶的芭蕉扇,閃亮的星……都在史鐵生的回憶發光。他總是會想起奶奶說過的神話,想去尋找哪顆星星是奶奶變的。
史鐵生說:“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比起死亡,更可怕的是遺忘。
生命的痕跡,就像劃過天邊的流星,就怕你深愛的人忘卻了你曾來過的痕跡,那才是真正的離開。
圖片|圖片來源于網絡
電影《尋夢環游記》里說,只要有一個人記得,死去的靈魂便在亡靈節時,通過萬壽菊橋重返人間,和親人們團聚。
可是,如果在人間沒有一個人記得他,那個人便會消失,叫做終極死亡。
主人公米格爾的曾曾祖父,用盡一切辦法想要重返人間,只是為了看看他的女兒,向她道歉自己曾經為了音樂夢想而離開家,告訴她爸爸非常非常愛她。
我們這一生,會愛,會被愛,會痛,會被珍惜,會哭,會笑,會經歷心愛的死,也會死去。
但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三次死亡。若要說再見,就好好道別,若終將離去,請記得有些愛永遠都在。
“死亡并不可怕,遺忘才是最終的告別,請記住你愛著和愛過的人?!?/b>
圖片|136-LG ?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