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鹿與驢
導語:
現在社會慢慢的步入老齡化,越來越多的老人到了該養老的時候。說起老人養老他們選擇的方式也多樣化,因為社會在進步,老人們不再單一地依靠子女養老,有的老人會選擇存錢養老,有的會選擇抱團養老,無論選擇哪一些養老方式都需要與自己切實生活相貼切。
有錢的老人會選擇去好一點的養老院或者花錢雇傭一個保姆來家照顧,而對于一些獨居生活的老人,他們寧愿選擇再婚,兩個孤寡老人相依相靠,互相養老。
在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中,大部分的老人都希望自己能生一個兒子,在他們看來兒子才能傳宗接代,哪怕家里有幾個女兒也想要繼續生下去,似乎家里孩子多就是父母的福氣。
可現在社會卻推翻了那些證明,有些孩子如果孝順,那就是父母的福氣,可有些孩子不爭氣,自己都沒有辦法養家糊口,何來能力贍養老人?
一般子女多的家庭在選擇贍養老人的時候,都是親兄弟之間輪流撫養,可這位82歲高齡的老人在子女家輪流住了一段時間之后,卻含淚哭訴說,子女們都靠不住,晚年的歸宿原來不在這。在這位高齡老人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82歲胡奶奶的自述:
別看我今年82歲高齡了,但我的身體還很不錯,除了牙齒有些松動,聽力有些下降以外,其他方面都很健康,吃得下飯,睡得好覺。
以前我就住在農村的老房子里,雖然破舊了點,但比起農村高樓大廈,我更愿意住在這種鄉間的小地方,門口就是菜地,想吃什么就可以自己種,偶爾想吃葷菜解解饞,就讓鄰居們從菜場幫我帶點肉回來,偶爾改善一下生活。
我也沒有工作,更別提退休金,子女們偶爾給一些零花錢,我都攢起來有自己生活。
在我們那個年代,都是見一次面就結婚生子,我和老伴兒也是父母介紹的,結婚以后生了4個孩子,兩個女兒兩個兒子,加上公公婆婆一家8口人要吃喝,我和老伴兒只有拼命地干活,在我看來男孩女孩都一樣,可是公公婆婆卻說男孩才是家里的頂梁柱,在他們那個年代似乎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只要我在家里,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我都會公平對待,可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不一樣,有什么好吃的都會留給兩個兒子,兩個女兒也只能睜著眼睛看著,我總覺得他們思想有些落后,不應該對孩子們有這樣的偏見。
村子里的一些雙女戶,他們很羨慕我家有4個孩子,甚至還說將來以后我和老伴兒老了,應該可以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再不濟也有兩個兒子。
就這樣把4個孩子拉扯大,好在孩子們也都懂事,兩個女兒結婚早,找的都是同鄉人,結婚以后就在縣城買了房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兩個兒子也陸續結婚,生了孩子,我和老伴兒這輩子的重任也終于完成了,之后我們便在鄉下居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早上老伴出門去田地里干活,我就在家里喂雞鴨,日子也就慢慢的過了下去。
就這樣過了幸福的5年生活,老伴兒突然身患重病,一下子離開了我,家里就剩我一個老人,我的年齡也慢慢增大,不得不靠著子女們養老,可是兒女之間都想推脫,看著他們嫌棄我的樣子,我真想追隨老伴兒而去,又將就了兩年之久,我的年齡越來越大,不能一個人獨居。
后來子女們商量,不如輪流去各個子女家里養老,每個子女家里住半年或者一年,在沒有人愿意給我養老的情況下,也只好想出這樣的辦法,畢竟他們要對我盡贍養的義務,每個子女之間輪流養老也更加公平。
不給子女們增添負擔,我只在他們家住半年,便輪流給下一個子女家,就這樣輪流了一年多的時間,直到我來老三家里,我才發現自己過得多么憋屈,我們每一個孩子都不是真心相待,就算我去他們家里,他們也對我橫眉冷眼,很少關心我的生活,總是把我一個人丟在家里,不管不過。
在兩個女兒家里,我住得還比較順心,雖然女婿對我很一般,但畢竟我也是他們的岳母,在面子上也要顧著,平時也客客氣氣地講話,最后最后輪到三兒子家里讓我很委屈。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的緣故,自從我搬到家里以后,兒子和兒媳經常吵架,雖然都是隔著一個房間,但有時候吵架的聲音很大,我也能夠聽到他們吵架的內容。
有一次兒子和兒媳又爭吵了,兒媳說:“平時你媽最喜歡老小,為什么現在養老要在我們家里,以前你爺爺奶奶在世的時候也是最疼你弟弟,我們家情況這么差,他難道看不見嗎?并不是說我不愿意給他養老,而是我們沒有那個能力。”
“現在家里兩個孩子,大字正在讀大學,小女兒正在讀高中,家里這么多人要吃要喝,壓力多大呀,我還要抽空伺候你媽。”
“當初4個姐妹早就說好了,我們輪流給媽養老,不能因為我們家條件差就把媽給攆出去吧,再說自從我媽來了以后,又不是白吃白喝,他偶爾還幫我們做做家務,煮煮飯,附近菜園子種了很多蔬菜,這些也是他為我們付出的,你都看不到嗎?”
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越吵越兇,我在隔壁房間真的聽不下去,我知道自己現在年紀大了沒有用了,但我會盡自己的能力給家里做出一些分擔。
雖然我很委屈,也知道兒子為我吵架,可我也只能假裝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繼續在三兒子家里待了幾個月。
終于輪到去小兒子家里,平時我和老伴兒最疼愛小兒子,希望這次能夠得到小兒子的善待,所以說以前幾個子女中我們最疼愛的是小兒子,可是小兒子的性格是最懦弱的,他娶了一個老婆也是一個性格比較霸道的人,小兒媳甚至比三兒媳更厲害,只要不開心的事情都會掛在臉上,更別說躲到房間里去吵架。
我在小兒子家里住了半年,在這半年里幾乎每個月都會聽到他們兩個吵架,而且吵架都是因為我,小兒媳甚至會當著我的面來辱罵兒子,這些我都看在眼里,為了避免他們夫妻之間的矛盾,我只好假裝看不見,任由他打罵兒子,因為我覺得我不能摻和他們夫妻之間的事情,摻和多了只會造成更多的矛盾。
在這幾個孩子家中都輪流了半年,我也體會到女兒已經出嫁了,哪怕對自己的父母有孝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畢竟女婿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換一句話說,就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愿意善待父母,更何況又是一個女婿呢。
相比較而言,在兒子家里住著很憋屈,反而在女兒家里住著更自由,雖然他們不待見我,但表面會對我很客氣,也不會因為我而發生爭吵,本以為有了兒女以后,晚年生活就可以得到善待,可沒想到卻最終應了那句話,子女根本靠不住。
每當晚上一個人的時候,我都偷偷抹眼淚,我想起和丈夫那5年的幸福時光,可能這5年中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不用為子女奔波,不用為自己的老人盡孝,完全可以享受屬于我們的快樂時光,可那個時候一去不復返。
雖然我和老伴兒是相親認識,他的脾氣也不好,但畢竟走過這么長的人生道路,他雖然很木訥,不會表達感情,但每次我和他吵架的時候,他從來不會對我發脾氣,我真懷念老伴在我身邊的日子,如果我現在和他一起走了,是不是就不用遭罪了?
通過幾個子女輪流給我養老,我也真實地認清楚現在的狀況,哪怕我是他們親生母親,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人,根本不會顧及我的感受。
對于子女來說我就是累贅,在經濟上不能幫襯他們,只會給他們增添負擔,因為沒有工作,所以沒有養老金,而這一生所有的付出也都在子女身上,根本沒有存款更去不起養老院,為了能夠安心一些,我便選擇回到鄉下老家的老房子里居住。
雖然房子破舊了一點,簡陋了一些,但畢竟那曾是我和老伴兒的家,是屬于我自己的家,以后我就在家門口種一些蔬菜,夠自己吃喝就行,平時子女們給我的錢也夠我用了,這樣不用麻煩他們給我養老,也不用輪流去子女家里住,省去了不少麻煩,讓我的心里也舒服了不少。
到現在我也終于明白,晚年生活能夠依靠的人只有自己。
想想曾經我和老伴兒為4個子女奮斗時的情景,那個時候很辛苦,為了一家人吃喝,為了孩子們能夠讀書,我和老伴兒拼了命的努力,有時候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現在看來這一切努力也都是白費了。
結束語:
當人老了就發現自己對這個社會沒有奉獻,對家庭也做不出巨大的付出,只能成為一個人人獻計的累贅,我希望就這樣度過自己的余生,以后不會靠子女,也不給他們添麻煩,我甚至期盼這樣的日子早一點過去,我也能夠早一點的解脫。
對于不少老人來說,他們住在農村,沒有養老金,也沒有存款,更不可能去養老院生活,他們的晚年養老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可能真正到了老年才發現,原來依靠子女養老真的不現實,唯獨可以靠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