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這套藝術啟蒙書將拉高你的美學視野

羅曼·羅蘭說過,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畫家吳冠中先生曾說:“今天中國的文盲已經不多了,但是美盲很多。”

千人一面的網(wǎng)紅臉、簡單粗暴的店鋪招牌、嘩眾取寵的服裝造型,各類不明所以的城市建筑……

美學教育的缺失讓我們逐漸喪失了審美能力,現(xiàn)代人日復一日忙于追逐物質的豐盈,對美的感知卻越來越麻木。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現(xiàn)代藝術給人帶來的是困惑、震驚,甚至是疏離。如何拯救我們的審美?

今天,我們?yōu)榇蠹彝扑]這一套——顏值和內涵兼具的藝術啟蒙書,讓我們走近梵高、高更、莫奈、雷諾阿、夏加爾五位藝術大家,理解他們作品的奧秘;探索每幅名畫背后的故事。這將不僅是一次美好的視覺享受,更是一次深刻的美學啟蒙。

場景圖書:“寫給大家的360度藝術啟蒙書”

攝 影 師:繩子的獨白

創(chuàng)作靈感:藝術是一眼眼甘泉,滋養(yǎng)每一個行路人。(書脊鎖線恰似山間暢流而下的泉水,山上棵棵青松,山下處處巖石。旅人于山腳稍作停歇,暢飲甘泉,再行路。)

《看見梵高:孤獨與偉大》

我的悲傷將永遠留存。——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

他在世時,是鄰居口中的瘋子,同行眼中的怪咖,家人心中的失敗者;

他逝世后,作品屢創(chuàng)拍賣天價,以他名字命名的美術館每年涌入數(shù)百萬朝圣者……

在他短暫的藝術生涯中,憑借著自己敏銳的藝術感知力深情地、細致地描繪著那些散發(fā)著泥土清香的物象,他就是“畫家中最純粹的畫家”梵高。

梵高對農民、對田野生活、對鄉(xiāng)村田野風光有著很高的熱情,他喜愛農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麥田、鶯尾花、豌豆花等。

同時,他的作品中也充滿著天然的悲憫情懷和苦難意識,礦區(qū)陰慘的場景、勞作的礦工、落日的翻滾、哭泣的女人、救濟院中的老人孤兒、駕車的老馬、勞作的農夫等等成為他繪畫的主題。

“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正在發(fā)出駭人的光熱巨浪。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麥子正朝著它們最后的成熟和綻放努力。”

這種情緒共鳴貫穿了他作品的始終。每一個站在他畫作前的人都能從筆觸色彩和顏料的層層堆積里,感受到他眼睛看到的一切、心所感受到的一切。

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貧窮、困苦和疾病的纏繞之中,但他卻偏愛象征著太陽和大地,代表著光明和希望的黃色。

法國詩人波德萊爾這樣評論梵高:“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里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

《看見梵高:孤獨與偉大》從抑郁癥講起,到天價拍賣、電影,再到歌曲、商品,帶你認識經久不衰的梵高傳奇;從“絲柏樹”到“星空”,帶你看經典名作背后的情感與奧秘;從信仰到自殺身亡,從割耳到感情受創(chuàng),細說梵高37 年不斷奮力掙扎的曲折人生。

《發(fā)現(xiàn)高更:在孤獨中飛翔》

要堅強,夠堅持,才能承擔孤獨,才能特立獨行。——保羅·高更

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1848.6.7-1903.5.8

英國作家毛姆曾以高更的經歷為藍本寫過一部著名小說叫《月亮和六便士》,高更得以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高更的父親是新聞記者,母親是南美秘魯人,所以他認為自己:“我的血管里流著古印加民族的血液”。他厭倦歐洲文明和工業(yè)化的社會,對傳統(tǒng)藝術的優(yōu)美典雅也相當反感。

在成為畫家之前,保羅·高更是一名收入不錯的巴黎股票經紀人,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和四個可愛的孩子,然后在1883年,在自己繪畫天賦召喚之下,辭去股票經紀公司的工作,投身繪畫創(chuàng)作。

1891 年,高更踏上塔希提島,一個被稱為世外桃源的南太平洋小島。他寫信給妻子梅泰說:

“這一天即將到來——我可以逃到南太平洋小島的森林里,忘情地在那里生活,身心寧靜,從事藝術。遠離歐洲為錢奔命的生活。”

他來自文明卻渴望原始,看似放蕩不羈、拋家棄子、晚年落魄,卻活出真實的自我,用藝術證明人生真正的得失。

也許不斷漂泊就是高更的選擇,也是他的宿命,就像他曾經跟妻子說的:

“我知道我是一個藝術家,必須忍受許多的苦難。假如我沒有追求自己的路,我將會變成土匪。其實,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我現(xiàn)在不就是土匪嗎?但長久說,這有什么關系呢?我此刻的狀況讓人厭惡,但總要有人做這份艱辛的工作,那就是我!”

他說終于明白快樂與生活的藝術,那是野蠻人教會他的事。高更相信什么?堅持什么?他與梵高究竟關系如何?《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與高更又有幾多相似?

《發(fā)現(xiàn)高更:在孤獨中飛翔》聚焦于高更的人生、他引發(fā)的傳奇事件以及他烙印在世人心中的經典圖像,一步步引領我們認識高更傳奇的一生與他的藝術世界。

《愛上莫奈:光與生命的信仰》

真正的美無需理解,只要學會去愛惜就已經足夠了。——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1.14-192.12.5

莫奈是印象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世人譽為“光影魔術師”,他在光影上的造詣無人能比。莫奈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他善于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獨特的魅力。

但是,剛開始,他的畫并不為大眾和主流社會所接受。在印象派之前,西方繪畫是不能看到筆觸的。所以大眾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從“盯著畫看細節(jié)”的老習慣,學會嘗試“退后幾步,體會畫作的色彩質感和整體氣氛”。

莫奈在畫畫的時候特別討厭被打擾,他曾說:

“我畫畫時如果被人打斷,就像割斷了我的腿一樣。我失去了機會,因為我正在捕捉色彩,光變了,色也就變了。它只能持續(xù)幾分鐘,一旦錯過機會,我就只好停止作畫了。”

長期強光下的創(chuàng)作嚴重損害了莫奈的視力,他患上嚴重的白內障,視力越來越差,幾近失明,后期只能靠顏料管上標的字母來依稀辨色,但他仍然堅持作畫,用的不是眼睛,而是全部的感官。

從清晨到暮色,從春時到冬日,他用畫作定格大自然中難以捕捉的光影時刻,正如批評家布勞內爾評價:“莫奈的藝術,已經成為了自然本身”。

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莫奈向法國政府捐贈了一系列尺幅恢宏的《睡蓮》作品。《睡蓮》幾乎涵蓋了莫奈的下半生。當時的法國總理克利蒙梭曾對他說的:“我看到你的花,看到你的蓮花,一朵一朵從水里升起來,那是人類最偉大的夢想;你知道戰(zhàn)火炮聲讓很多人驚慌,可是你的畫會讓這些人安靜下來。”

他的生命跟妻子分不開,從少女到少婦,他用畫筆注視著摯愛女子的青春身影。

他的生活與花園分不開,為了使吉維尼花園日益完善,他花了畢生精力,并認為那才是他“最美麗的經典之作”。

莫奈的一生,是與美麗相遇的一生,他讓印象成為永痕,讓自然蘊藏無限。

《感覺雷諾阿:人生的艱難與美好》

世界上已經有了太多的丑陋,死亡、疾病、戰(zhàn)爭,我為什么還要增加更多的丑陋,我要創(chuàng)造“美”。——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2.25-1919.12.3

在印象派畫家里,雷諾阿幾乎是最受人喜愛的一個,因為在他的作品里,大多是漂亮的兒童,花朵,美麗的景色,特別是可愛的女人。雷諾阿畫筆下的女性是快樂與愉悅的。他曾說:

“在我看來,一幅畫應該是令人愉悅和美的。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已經足夠多,實在不必去創(chuàng)造更多了。”

他被譽為“幸福大師”,他說:“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來”。

所以無論是少女、少婦、裸女,還是花朵、風景與陽光,在雷諾阿的筆下盡是幸福的味道。莫泊桑曾評價:雷諾阿眼中,所有東西都是玫瑰色的。

雷諾阿的一生都在畫畫,他曾說:我要畫到力氣用盡時。而他也的確如此,晚年的雷諾阿被嚴重的風濕病折磨著,他行動不便,手指也永久卷曲,致使他不得不使用輪椅,甚至將筆綁在手腕上繼續(xù)作畫。

有人問他,如果哪天手動不了了該怎么辦。雷諾阿開玩笑地回答“那我就用屁股畫畫”。看,他總是如此樂觀,就像他的畫,永遠讓別人感到輕松和愉快。

從陶瓷少年到印象派大師,從愛戀到晚年病痛,《感覺雷諾阿:人生的艱難與美好》記述了雷諾阿八則精彩的人生故事,帶領我們走入法國美好時代,與雷諾阿的浪漫唯美相遇。

《夢見夏加爾:浪漫的狂想》

生命的終點是一束花,所以我們帶著夢流浪。——馬克·夏加爾

馬克·夏加爾? ?Marc Chagall? ?1887.7.7-1985.3.28

夏加爾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畫家,他的風格老練或童稚,真實又夢幻,“超現(xiàn)實派”一詞就是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

夏加爾在版畫集《馬戲》的自序中寫道:

我總喜歡和動物親近。我幼年時的那頭牛,我還記得你。在你長眠的土地上,撒滿了我的淚水。我的許多畫就是以你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

在他的畫里,提琴手和母牛都在故鄉(xiāng)猶太小鎮(zhèn)的天空中飛翔,邏輯和重力都讓位于狂想所帶來的雜亂無章的美妙。

“藝術是一種使命,任何畫都可以倒過來看,這樣才能看到真實。”

畢加索曾說:“當夏加爾作畫時,你永遠不明白他是不是在做著夢。在他身旁或腦海中住著一個天使。”

夏加爾用色具有錯綜復雜和交相輝映的特性,畫面形象往往稀奇古怪,常上下倒置,任意放在畫布的某個地方,產生的效果有時類似電影蒙太奇,并顯然故意使其能暗示出幻夢的內容。

人們看到的夏加爾的畫是詩的、幻想的,但夏加爾本人卻說:

“我的繪畫是寫實的。”“我們的內心世界就是真實,可能還比外面的世界更加真實。”他還說:“把一切不合邏輯的事稱為幻想、神話和怪誕,實際是承認自己不理解自然。”

1985年,夏加爾在法國濱海阿爾卑斯圣保羅去世。

“即使來到巴黎,我的鞋上仍沾著俄羅斯的泥土;在迢迢千里外的異鄉(xiāng),從我意識里伸出的那只腳使我仍然站在滋養(yǎng)過我的土地上,我不能也無法把俄羅斯的泥土從我的鞋上撣掉。”

這就是夏加爾,留給世人的是他那充滿濃濃的鄉(xiāng)愁情結的繪畫,故鄉(xiāng)是他人生的起點,又是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

為什么夏加爾的作品總讓人感到幸福?他身為猶太人,是一種磨難還是恩寵?他的想象力如何能顛覆地心引力,讓動物飛天、時鐘長翅膀?

《夢見夏加爾:浪漫的狂想》通過畫家傳記與其作品的的解讀讓夏加爾的一生逐漸清晰,讓藝術愛好者們可以慢慢走進他那卓越、彩色且充滿詩意幻想的藝術世界。


“寫給大家的360度藝術啟蒙書”有什么特色?

“寫給大家的360度藝術啟蒙書”是一套認識藝術家人生及經典作品的最佳導覽。它擺脫了沉重的歷史、文學的門坎、西方觀點的屏障,用導覽式的解讀、沉浸式的體驗,帶我們感受一場酣暢淋漓的藝術展覽。

“寫給大家的360度藝術啟蒙書”系列作品前半部的“關于XX”為藝術家傳記,敘述藝術家線性的生涯與發(fā)展。

后半部分的“10個XX的關鍵詞”則聚焦于每位藝術家的10幅代表作品,分析其風格與圍繞作品主題的跨時空對照。

藝術家傳記與作品賞析的對照,交集互補,讓我們得以了解一個藝術家的全貌。

作品的選件固然是依據(jù)畫家創(chuàng)作的時間為主軸依序書寫,卻也更是感性的鑒賞。10件作品的閱讀順序,讀者可以依據(jù)興致隨機閱讀。


在每位藝術人生的關鍵節(jié)點,以梵高為例:1853年,梵高出生,并在荷蘭度過了他的少年時光。這個時期,世界在發(fā)生什么?

1873年,梵高經歷了他失敗的初戀。這個時間,世界有什么值得記住的大事?

這樣將個人的一生,放到世界歷史中去閱讀,橫縱交織,對于藝術與世界似乎有了新的認識角度,是不是很有趣?

關于年代數(shù)字、延伸知識點等信息的細節(jié),“寫給大家的360度藝術啟蒙書”舍棄了傳統(tǒng)的批注形式,而采用獨特的box(盒子)樣式的獨立注解,即書中的青藍色部分,來補充正文數(shù)據(jù)。

值得一提的是,《看見梵高:孤獨與偉大》中“10個梵高關鍵詞”中以box的形式,穿插了“我愛梵高大調查——我眼中的梵高”Q&A。

邀請各界人士包括:建筑評論與策展人徐明松、畫家黃銘昌、藝術評論家劉惠媛、國際知名平面設計師蕭青陽、香港跨媒體文化創(chuàng)作人歐陽應霽、華語樂壇著名制作人姚謙、媒體創(chuàng)意人詹偉雄、藝術家姚瑞中、文學家奚松、攝影家張照堂談談他們眼中的梵高。

相信對他們影響深遠的藝術也能為我們帶來一次審美與心靈的洗禮。

以上種種以圖作為主的編輯思維,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更新穎、更鮮活的藝術閱讀經驗。

“寫給大家的360度藝術啟蒙書”每冊附藝術家的簡要年表,是編者細心測繪藝術家生命軸線的坐標,便于讀者快速瀏覽藝術家短暫且燦爛的一生。

鄭治桂教授畢業(yè)于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專研十九世紀法國風景繪畫史和柯羅研究。對中西方藝術史亦有相當研究,人稱“小蔣勛”。

一起完成這套叢書的還有英國諾桑比亞大學修復與保存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藝術史與建筑史碩士、油畫修復師林韻豐;畢業(yè)于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意大利羅馬修復學院的張素雯;策展人、畫廊經理人、臺灣多本美術雜志編輯黃茜芳;游走設計藝術文化精品,期望用文字變現(xiàn)生活的理想與美好的曾璐;畢業(yè)于臺灣輔仁大學歷史系,從事編輯與創(chuàng)作工作的鄭麗卿。

16開裸背鎖線,流暢展現(xiàn)跨頁畫作,180°平鋪閱讀,擺脫藝術書巨大而沉重的束縛,輕輕松松翻閱。

目擊梵高——附荷蘭、比利時、英國、法國、美國眾多梵高的生活之地與各類展有梵高作品的美術館地址與網(wǎng)址,為想要實地走訪梵高足跡的讀者提供便利。

繪畫是一種“語言表達”,表達的是藝術家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和認知,當我們面對這些畫作時,藝術家們就把當時的情緒通過畫面?zhèn)鬟_給了每一個看他作品的人,品讀藝術家們對美、對生活、對社會、對文化的理解,正是我們與他們在隔空對話,在一次次不同尋常的“對話”中,我們會更加理解何為“匠人精神”、何為對生命的熱愛。

在這個功利浮躁的時代,我們不僅需要學習很多實用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也需要有慢下來的閑暇,去欣賞身邊美好的事物。

其實,“藝術感”也分“敏感”和“鈍感”,但“藝術感”是可以通過后天訓練的,所以,沒有藝術感并不可怕,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有意識地去了解一些藝術的過去與現(xiàn)在,去體會身邊的那些真正給自己帶來愉悅的東西,藝術就能向我們顯現(xiàn)其自身,也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藝術色彩。

寫給大家的360度藝術啟蒙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835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7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730評論 0 380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1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73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6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30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3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4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25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75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4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51評論 3 394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1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