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最初源于一則古希臘神話故事。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麗可愛的少女。他深深愛上了這個“少女”,并給他取名叫蓋拉蒂。他還給蓋拉蒂穿上美麗的長袍,并且擁抱它、親吻它,他真誠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馬利翁感到很絕望,他不愿意再受這種單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帶著豐盛的祭品來到阿弗洛蒂忒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賜給他一位如蓋拉蒂一樣優(yōu)雅、美麗的妻子。他的真誠期望感動了阿佛洛狄忒女神,女神決定幫他。皮格馬利翁回到家后,徑直走到雕像旁,凝視著它。這時,雕像發(fā)生了變化,它的臉頰慢慢地呈現(xiàn)出血色,它的眼睛開始釋放光芒,它的嘴唇緩緩張開,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蓋拉蒂向皮格馬利翁走來,她用充滿愛意的眼光看著他,渾身散發(fā)出溫柔的氣息。不久,蓋拉蒂開始說話了。皮格馬利翁驚呆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皮格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皮格馬利翁稱他的妻子為伽拉忒亞。羅森塔爾實驗1960年,哈佛大學(xué)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xué)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新學(xué)期,校長對兩位教師說“根據(jù)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xué)表現(xiàn),你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學(xué)校特地挑選了一些最聰明的學(xué)生給你們教。記住,這些學(xué)生的智商比同齡的孩子都要高。”校長再三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這兩位教師非常高興,更加努力教學(xué)了。結(jié)果一年之后,這兩個班級的學(xué)生成績是全校中最優(yōu)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學(xué)生的分?jǐn)?shù)值高出好幾倍。知道結(jié)果后,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這兩位教師真相:他們所教的這些學(xué)生智商并不比別的學(xué)生高。這兩位教師哪里會料到事情是這樣的,只得慶幸是自己教得好了。隨后,校長又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他們兩個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師,而是在教師中隨機抽出來的。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和羅森塔爾實驗的啟示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也就是“期待效應(yīng)”。期待效應(yīng),是指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yù)期要求。人們常說:“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就是這個道理。相信“相信”的力量,我們就要對做好某一件事情有堅定的信念和足夠的信心。期待效應(yīng),既可以是對自己的心理期待,也可以是對別人的心理期待。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就能增強自己做事的信心和決心,為成功打好基礎(chǔ)。對他人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就能幫助別人鼓足勇氣,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只有一個人渴望成功,才能獲得成功;只有一個人相信未來的美好,才能擁抱美好的未來。相信“相信”的力量,我們才會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我們會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付出終會有回報。接納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接納學(xué)生,相信他們可能現(xiàn)在不優(yōu)秀,但終有一天會變得優(yōu)秀;接納孩子,相信他們是一粒種子,終將長成參天大樹 。相反地,很多人都對未來沒有信心,不相信“相信”的力量,最終無所作為。“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你相信你能成為什么樣的人,才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有夢想的人,才會相信“相信”的力量。人們都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你“信”你才能“行”。
日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