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壇經》里的這些明心見性的偈頌千百年來影響了多少人的人生價值觀,因此而登上覺悟生命之路。每次拜訪六榕,必到六祖堂,于銅像下,虔誠膜拜。仰望六祖尊容,六祖堂中的六祖銅像是公元989年,由夢吉窗禪師命人鑄造的,此銅像高八尺,重一千余斤,六祖銅像的鑄成,標志著六榕寺成為禪宗道場的象征。
在這千年的六榕里,處處充滿生命的禪機。看到橫匾上“曹溪法乳”這幾個字,想起憨山大師的一首禪詩:“曹溪一滴水,流浪滿江湖,隨君化霖雨,到處灑焦枯。”‘曹溪’是指六祖道場,韶關南華寺。‘一滴水’是指六祖的禪法,一脈相承,天下叢林禪法的傳承出于曹溪,傳遍九州大地,隨處都能滋潤眾生,如同把眾生從干旱焦枯之苦中得到甘露法雨的解救,而悟得自心本性的圓滿具足。一花開五葉,葉葉相承,生生不息。佛陀在法會上拈花,迦葉會心一笑,承正法眼藏。輕輕微微笑,最是柔軟音。寶塔上的玲鐸,在風的吹拂下,發出悅耳的聲音,那是生命的聲音。菩提葉、榕葉、玉蘭花、任何的一朵小花,任何的一片樹葉,都是演繹生命的真諦,都是你覺悟生命的緣起。
何為禪?搬柴運水,行住坐臥,喝茶等皆是禪。禪在何處?一切處,榕蔭里的每一個角落,在菩提樹里、在榕樹搖曳里、藍天白云里,一切能令覺悟本性的緣起法里。禪是何物?說是一物卻不中。禪在哪里?在搖曳的椇枳樹里、在塔影榕蔭下、在那蓮花盛開的地方、在那大道經行處、在那蟬鳥的叫聲里、在這千年道場的每一個角落里,你能感受到禪地寂靜與喜悅的每一瞬間,每一剎那里。
禪意綿綿,千年寶塔,不知啟迪了多少參觀朝拜者的心靈。無法用語言表達出對無限生命的感悟與熱情,看他們臉上微微一笑,會心即可,此刻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因為離言絕表,空有雙泯。一切不可得,而又宛然存在,你看,這是六榕,這是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