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熱播的《陳情令》里,李若彤的客串可以說真的是很驚喜了,時隔多年,姑姑以一襲藍衫出現,依然那么美,氣質也依然動人。
很多網友在彈幕里都表達了感慨,真的不見姑姑好多年了。
事實上,李若彤在近幾年已經復出,不光是演電視劇,也參加了一些綜藝節目,比如《王牌對王牌》。
她在很努力地開始新的生活并緊跟這個時代,現在過得也稱得上是歲月靜好吧,只是,看看她的經歷,還是不禁讓人唏噓。
李若彤出生在一個大家庭里,她是父母的第七個孩子。小時候,李若彤的家境并不富裕,畢竟父母要養那么多孩子。
1990年,還是空姐的李若彤被星探發現,做了一名廣告模特。1992年,徐克導演偶然看到她的廣告后便請她去試鏡一部電影的角色,李若彤那時并不想成為影星,演電影也只是為了能多賺點錢,電影一拍完就又回去做空姐了。
后來,因為航空公司太苛刻,空姐生病了也不允許休息,李若彤才徹底離開,轉身投入演藝圈。
后來李若彤與杜琪峰簽約,演過《火燒紅蓮寺》、《飛虎雄心》、《青春火花》等電影,非科班出身的她開始慢慢對演戲有了真正的認識,也通過一個個角色慢慢鍛煉著自己的演技。
1995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決定拍攝《神雕俠侶》,制片人李添勝因為看過李若彤演的《青春火花》,決定起用她演“小龍女”。
此前,《神雕俠侶》已經拍過很多版本,其中就有劉德華和陳玉蓮的83版,這版與83版的《射雕英雄傳》一脈相承,可以說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經典。
但畢竟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新一代的觀眾可能并不熟悉,所以說是個很好的拍攝時機。
李若彤的第一反應是怕自己演不好,畢竟是那么經典的角色,后來杜琪峰和李添勝都鼓勵她去嘗試,并稱拿過她的照片給金庸先生看,金庸先生表示她就是他心目中的小龍女,李若彤才打消疑慮,全身心投入到《神雕俠侶》的拍攝中。
后來證明,杜琪峰他們的判斷是對的,看看那時候的劇照,李若彤和古天樂,美人如玉,公子如畫,白衣似雪,驚為天人。
我還記得小時候看這部劇時的感受就是:怎么會有那么漂亮、那么仙的人呢?
李若彤真的演出了小龍女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其實,在此之前,我看過很多遍陳玉蓮版的小龍女,但是李若彤的演繹并沒有破壞小龍女在我心目中的美,反而是讓我覺得小龍女更美了。
相信很多人的感受和我一樣,古天樂、李若彤版的《神雕俠侶》就這樣紅了,尤其是在我們這些80后孩子的心中,是記憶中少年時代不可或缺的回憶。
李若彤順勢在1997年出演了《天龍八部》,就像當年陳玉蓮也演過王語嫣一樣。
這版《天龍八部》同樣也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經典,黃日華的喬峰、劉濤的阿朱、陳浩民的段譽,這幾個角色都令人難忘。
有意思的是,后來《神雕俠侶》再次翻拍,演過小龍女的劉亦菲在其后演了王語嫣。可能是因為小龍女和王語嫣在氣質上本來就很接近吧。
1998年,李若彤進入了一段感情,與商人郭應泉開始交往。由于男友的反對,李若彤出演了幾部電影后就慢慢淡出大眾的視線,甘心做起男友背后的女人。
此后十年,觀眾幾乎很少能在銀幕上看到她了。在最紅的時候,為了感情放棄了事業,說明李若彤真的是很重感情的。
期間,男友的公司經歷了各種動蕩,李若彤不改癡心,表示無論對方是貧是富,她都不離不棄。
可是,很多事就是這樣,你付諸了全部,也不一定有好的結果。
2008年,男友提出分手,李若彤痛不欲生,后來又經歷了父親中風去世,李若彤患上了憂郁癥。曾經一度想自殺,最終花了幾年時間才漸漸走出來。
全身心投入的感情,如果對方也能像自己那么投入,自然是很甜蜜的,可是如果對方沒有給予到同樣多的回應,是很折磨人的,就像李若彤,在戀愛的那些年曝光出來的照片,都是很憔悴的,整個人也完全沒有什么精神。
在最新的《魯豫有約》中,魯豫說李若彤是被動的性格,確實是這樣,被動決定了她在事業上沒有什么野心,也決定了她沒有掌控一段感情的能力,所以最后就連分手,也是被動的。
有時候看到李若彤,就很自然地想到張柏芝。兩個人的外形都很出色,都是剛出道沒幾年就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在演戲上都有天賦,但真的就像是流星,只閃耀了那么一剎那。
可是張柏芝比她還幸運,她喜歡孩子,就擁有了三個孩子,也算求仁得仁了。而李若彤,她也很喜歡孩子,她說自己是很適合做母親的那種人,但十年感情,似乎除了深深的傷害,什么也沒留下。
可能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吧。所以她說,也沒什么好后悔的。
其實,對李若彤來說,被分手也是一種幸運。那段感情沒有滋養到她,反而是一直在不斷地消耗。
魯豫有一段話說得很對:其實不是別人怎么樣對待我們,是我們允許別人怎么對待我們。是自己的弱,讓對方越來越強,越來越讓自己失去底線和原則來無條件地配合。
好在如今的李若彤明白了愛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她照顧母親,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照顧自己的外甥女,也開始重新好好對待事業,開始喜歡各種新事物,整個人也有了光彩。
一個人能有幾個十年?李若彤的選擇,不能說錯,只能說是令人遺憾的。如果沒有那段感情,她的人生可能又是另一個樣子。
感情中,學會止損真的很重要。全情投入也好,有所保留地付出也好,每個人對待感情,都會投入不同的比例,這個比例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擁有離開一段不健康的感情的能力,卻是每個人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