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囍寶保證絕對不是來撒狗糧的(PS:囍寶我們家蠢喵,他討厭shirely,shirely是條傻狗)
小狐貍:“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 那么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么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狐貍說,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沒有儀式感的生活,太可怕了。一年365天,除了吃喝拉撒,毫無期待,生活重復,乏善可陳,將多么黯淡無光。
小王子里面這段話是所有對于儀式感的解釋里面我最喜歡的,對我們來說,儀式感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就像王小波說的,“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大多時候,生活的確是平淡無奇又匆匆忙忙,儀式感早就被人們輕易拋諸腦后。每晚下班回家,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去隨便吃點東西;又或者有的忙著給孩子泡奶粉換尿布,早就沒了心思過什么紀念日;房間里到處是隨意亂丟的衣物,周末宅在家里窩在床上連頭發也懶得洗……生活被過成了一潭死水,我們還不停抱怨它的無聊無趣。
記得之前有篇文章標題叫《有趣,才是一輩子的春藥》,雖然看似重口味,但確實如此!
而儀式感對于生活的意義就在于,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活里看似無趣的事情,不管別人如何,一本正經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好,才能真真正正發現生活的樂趣。
與我而言,最大的幸運是就是在我希望為生活加點料的時候,你正好拿了個勺接住;
兩個人在一起第一次旅行、第一次出國、第一次做飯、第一個紀念日、第一個生日、第一個情人節......只要你想,每天都會有無數個第一次;
而每個第一次之前的精心準備,就是一種儀式!
你在廚房做飯,我滿心歡喜的收拾干凈桌子;這也是一種儀式;
離別時藏在枕頭下的標簽、桌上擺的笑臉;這還是一種儀式;
媽媽為了女兒結婚提前買的禮服,這更是一種儀式;
只要你想把生活過成一朵花,那就永遠是春天!精致的生活無關物質和金錢,只和你對生活的態度有關。
奧黛麗·赫本的經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會穿著黑色小禮服,戴著假珠寶,在蒂凡尼精美的櫥窗前,慢慢地將早餐吃完,可頌面包與熱咖啡,宛若變成盛宴。
這種詩意的儀式感,讓蒼白的生活光華熠熠,映照著霍莉心中美好的向往。
人人都愛蒂凡尼的早餐,可是卻鮮少有人扭頭看看自己在生活里,儀式感有多么匱乏。
之前公司有個男同事,去年結婚的時候前前后或張羅所有的事情,小到賀卡的款式字體,婚紗的面料樣式,大到酒店整體布置、音樂等等,都親自捯飭,更不用婚房的裝飾,甚至伴娘伴郎的穿著打扮,行為舉止都提前彩排。很多人都不理解,這么累有必要嗎?
但是當婚禮那天,我看到他們伴隨音樂款款而至,接過女孩父親的托付,彼此莊嚴宣誓并交換戒指的那一刻,我被觸動到了,也突然理解,之前為了這個儀式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人們需要儀式感來表達內心的莊重與情感。通過這種儀式,讓自己和過去的生活告別,也是對新生活啟航的寄望。
古代人結婚,有個最具有儀式感的環節,就是新娘穿著一身太紅袍嬌羞的坐在床邊,蓋著火紅的蓋頭,等待著郎君的到來,再緩緩掀起的蓋頭......畫面太美!這是我覺得最神圣最美好的儀式!
記得宋丹丹參加李小璐和賈乃亮的婚禮。當晚,宋丹丹在微博中寫道:“參加小璐婚禮,幾次眼淚涌入眼眶,突然明白:我,為什么會有三次婚姻?因為,我從來就沒有一次像樣的婚禮。”
我們之所以需要婚禮、畢業旅行、散伙飯等等儀式,就是需要儀式感來給自己未來的開始賦予新的意義,或者讓自己和過去做一個正式的告別。其實我們都知道明天早上醒來一切還是一樣,上班高峰的地鐵還是會擁擠不堪,老板還是一樣摳門,別人家的孩子還是一樣厲害,房價還是一樣高居不下,工作還是一樣永遠做不完。只是我們需要一個儀式,需要一個可以說你好說再見,一個可以光明正大跟過去決裂,一個似乎可以逼著自己做一些改變的時刻。
比如下班后回家,提前收拾好房間,再去買一束百合、買一束雛菊放在家里,水果都洗好擺在桌上。等著愛人回來,這也是一種儀式。
有人說:尊重儀式而不流于形式和表面的人,心內自有自己的圖騰。
而你:不必描摹誰的儀式感,你要以自己的方式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