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的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中強調,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家庭的生活依托、社會功能和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在基層工作中,家庭、家教、家風不僅是個人成長的基石,更是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
家庭:基層治理的基石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元,也是基層治理的基礎。在基層工作中,家庭的和諧與否直接影響到社區的穩定與和諧。家庭的健全結構和良好氛圍能夠為成員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減少社會問題的發生。例如,家庭成員之間的緊密合作有助于提高面對自然災害、經濟危機等社會危機的能力。基層工作者可以通過家訪、社區活動等方式,深入了解家庭需求,幫助解決家庭困難,從而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家教:立德樹人的起點
家教是家庭教育的簡稱,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良好的家教能夠培養家庭成員的品德修養和道德情操,使他們在面對各種考驗時能夠堅守底線。在基層工作中,應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推動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協同發展。家庭應以德育為主,為孩子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基層社區可以通過組織家庭教育講座、親子活動等方式,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促進家庭成員的全面發展。
家風:社會風氣的源頭
家風是家庭成員代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是社會道德風尚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家風能夠促進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推動社會風氣的改善。基層工作可以通過宣傳優秀家風、組織家風故事分享會等方式,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基層黨組織應引導黨員干部帶頭抓好家風建設,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
在基層工作中,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不僅是個人和家庭的事,更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內容。基層工作者應通過多種方式,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落地生根。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更是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基層工作者應從家庭出發,通過家教引導,以家風傳承,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