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中午點外賣時,雨下得傾盆,外賣小哥送餐上樓時全身被雨淋濕,很是辛苦,我便和兒子說:“各行各業(yè),真是各有各的艱辛!”
? ? 正說著,拆開餐點,“呀,他好像送錯了,這不是我想吃的面。”兒子說。
? ? “估計剛才同個時間點有兩個訂單,他拿錯了,要不你試下這新口味,好吃么多吃點,不好吃么少吃點。你看,這么大雨,再讓人家重新送,或者投訴他,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 ? 本以為兒子會不依不饒,因為之前有過類似發(fā)生的事情,大概一年前左右,他非要投訴對方,結(jié)果人家自己賠錢又重新送了一份。而兒子的理由是,消費者不必要為商家買單,錯了就必須要賠。可能他身上有一半的血緣岀自商人,這樣的案例在家耳濡目染,因此維權(quán)意識比較強。
? ? 而這次他居然接受了餐點的錯送,也是讓我刮目相看了一番。盡管送錯的面他不太愛吃,最后也沒吃完剩著,不過他后來始終沒說過一句抱怨的話。我覺得這樣的狀態(tài)特別好,為別人著想,善待了別人,也許就善待自己了。
? ? 我們可以維權(quán),可是我們不能太挑剔。網(wǎng)上經(jīng)常有這不對那不對的消費者,動不動就投訴,其實稍放寬點要求,物品的顏色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確實不一樣;飯店經(jīng)常有嫌這嫌那的食客,要求重新做,其實各種菜蔬隨著季節(jié)光照不同味道也會有變化。而現(xiàn)在人人仗著那么一點維權(quán)意識,隨意挑剔毛病,其實只要不過保質(zhì)期,或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圍內(nèi),有那么一點點變化又有什么關(guān)系?
? ? 挑剔為了促使對方更好,可誰會是完美的圣人?也許好些人會說,顧客不挑剔,商家怎能更新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確實如此,可我們是否可以接受那么一點點的不一樣?
? ? 挑剔了,解恨了,實在是痛快了,可是留給對方的可能就是一個傷疤了。而大人經(jīng)常愛挑剔,小孩也會照葫蘆跟著學,其實接受瑕玼又未嘗不可?不完美的都可以容忍,那么之后遇見稍完美的更完美的最完美的,會覺得是一件超級幸福的事;否則,永遠陷于挑三揀四的怪圈中,連提升的空間也徹底沒了,哪來的快樂?
? ? 有挑剔,就會有抱怨;有抱怨,就會有嫌棄;有嫌棄,就會有唇槍舌戰(zhàn),請做一個不那么挑剔的顧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