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看《3 idiot》 都有不一樣的收獲。四刷時,可能是因為身在職場的原因,關注點聚集在“學歷”方面,昨天跟一位相處了十幾年的老友聊天,不知不覺也談到了學歷的那點事。
有一段時間,我對自己的學歷頗感自卑,一旦有人問起學校畢業學校,回答都是:“湖南的一所學校,說了你可能也不知道。”剛進新公司的時候,出于熟悉階段難免又會問到:“你在哪上的大學?”一來二去地便從對話里了解到,他們要么是研究生,要么是學校211……頓時壓力山大,面試時的自信不知道丟到哪里去了。那段時間,一面懷抱著僥幸的心思去了解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招生信息,一面神傷學渣怎么上中傳。
學渣了這么多年還活得好好的就說明個人心理素質不錯,沒過幾天自己就心里舒坦了。
作為一個容易被環境搖擺的人,既然周圍的人知識都比我豐富,閱歷都比我高,這么良好的工作環境不就更適合自我提升么?
可能學歷無法再改變,那就讓學力拉自己一把好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既然如此,那就拼命點。
直到與友糖糖姑娘聊天后,關于學歷,又有了新的一層理解。
糖糖姑娘從小就特別聽爸爸的話,爸爸讓她考研,因為不知道畢業該找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她便去考研。順利讀上了研之后,她爸爸想要她再考博進高校當老師,沒有研究熱情的她無法再聽話,她現在想到的未來就是通過研究生的身份順利考上公務員,安穩平淡的過日子,她不知道自己想要找什么工作,能勝任什么工作。
將心比心,身處校園還未見過社會風霜的人多多少少會有迷茫,該走哪條路,左顧右盼地衡量著方向牌,好想命運能及時的推一把,少讓自己忍受抉擇之苦。活生生的映照出畢業前的眾生相。有人考研,有人考公務員,有人考教師資格證,有人準備就業,迷茫的人便想著多試試機會,“逮”到哪個算哪個,就算考不上還能就業找工作。
只是,命運總會準確的將“逮”機會的人扔進社會進行歷練,讓他們好好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不妨尋求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為己辯言。需求金字塔頂端是自我實現,而自我實現的前提是有目標。如此看來,學歷重要,學力比學歷重要,清晰的目標更重要。
一句心靈雞湯,一吐為快: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時候不妨豐富自己,站得高看得遠,思想會帶著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