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變化迅速的時代,也許每個人都清楚地意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想要讓自己在某一領域有一席之地,你需要深知某一領域,你需要十年深挖一口井,道理很簡單,但是怎么做?我們總喜歡在提出問題的層面解決問題,就像我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們總是把思維放在如何讀書,如果只是停留在如何讀書的技巧層面,可能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改變人生不是說你讀了多少書就可以的。
就像《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里的二志成,7年時間讀了2500書,他的人生沒有絲毫改變,讀到最后卻欠了一屁股債,到28歲的時候他開始重新讀書,他才意識到自己之前讀過得書相當于一本沒讀,而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讀書這件事本身是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改變,只有我們把書中學習到的知識付諸行動才能給自己帶來一系列行動的改變。
改變的路不在書中而在我們的心中,在讀書之前我們就要思考一個問題:你讀書的目的是什么?沒有目標的讀書就會像在茫茫大海中隨波逐流的小船,你無法確定自己去哪里,所以在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讀書的目的,先有事再有書。書中提到讀書的三個目的,第一是享受趣味,第二獲取新知,第三是改變人生。如果想要改變人生,我們需要從書中去快速地獲取我們選擇領域的各種知識,我們需要去提升認知,去拔高自己看世界的高度,看一本書就相當于疊一層樓,那么要想更快疊高樓,就需要高的閱讀量,才能建構自己的底層邏輯知識體系,書中分享了讀書改變人生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礎定向閱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找到該領域的100本書先讀起來,100天讀33本書,把書架和書都一起準備好,每天固定早、中、晚讀1小時,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打造成功者的模式。
第二階段:加強定向閱讀,一年讀365本書,一天讀一本書,除了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深耕,提升專業深度以外,學習其他領域知識,一年讀一本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做不容易的事,才能拿到想要的結果。
第三階段:深層定向階段,做某領域的領軍人物,身體踐行,把各個領域知識整合成一張網,擁有超強的底層邏輯知識體系,能夠一眼看清事情背后的本質。
一個人走的快,但一群人走的遠,在讀書的這條路上只有不斷的積極正向反饋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往前走下去,讀書只是一個途徑,在讀書的過程中要思考和實踐,明確目標,跟著鏡姐通過讀書首先去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一個月讀18本書,聽話照做。就像鏡姐說的,成功路上一開始拼的并不是能力而是堅持和行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