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前桌坐著一對情侶,男孩是當時流行的非主流風格,白白凈凈,劉海遮住一只眼,學習雖然不好,但是在被同齡人定義為“酷”的小圈子里也是個呼風喚雨的人物,同桌女生一路從迷妹升級為女朋友,也是羨煞旁人。上了高中后閨蜜和我說他倆分手了,因為一次女孩去男孩家玩,只有他們兩個人的屋子里,在女孩不情愿的狀情況下男孩對她做了不好的事情(大家都懂的)。那個女孩在和男孩分手后更新了留言:包辦婚姻真好,至少我們還能埋怨父母。
“分手快樂,祝你快樂”能在分手時說出這句話的情侶或夫妻只是一少部分,很多人走到感情的盡頭決定分開都是因為不再喜歡了,我們最愛指責對方的一句話就是“你變了”。你不再是我當初傾慕的那個幽默暖男,也不再是那個騎著單車的干凈少年。當我們和自己選擇的伴侶生活得不快樂了,我們沒法把這種傷痛歸結于父母,所以我們萬分委屈,只能把所有過錯歸結于對方,是的,因為你的改變使我投入的青春變得毫無意義,所以,我恨你。
在上世紀,美國心理學家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曾經提出“認知失調”理論。簡單解釋一下,“我努力完成的一件事兒卻是錯誤的”,這是一個引起認知失調的觀點,所以人們會堅信自己做的是對的。不論是埋怨父母還是埋怨對方,都是“認知失調”理論中人類不愿認錯的本性導致的必然結果。
《消失的愛人》里女主艾米和男主尼克在一個派對上相遇,一見鐘情。然而,幾年的生活里,艾米無法忍受尼克的懶散,尼克無法忍受艾米的高要求,于是“出軌”這個婚姻的禁忌發生在了男主身上。然而再好的演技也無法瞞過朝夕相處的枕邊人,高智商的艾米開始了報復,用假死使尼克成為嫌疑人,最后將一切告訴丈夫,并拿出一個陽性的驗孕棒永遠地牽絆住尼克。看完整部電影不得不佩服女主的高智商,也許有些女性同胞們還會為女主搖旗吶喊,因為她懲治了渣男,可是這樣名存實亡的婚里,女主捆住了丈夫也丟棄了一個妻子本該擁有的幸福。
尼克的出軌和艾米的報復,都是因為他們認為對方才是導致婚姻失敗的罪魁禍首,而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兩個缺乏自省意識的人走到一起就像是兩個巨嬰的生活,激情過后剩下的只有無盡的指責。
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與其妻子江冬秀是名副其實的包辦婚姻,但胡適沒有像魯迅、郭沫若那樣不承認這段婚姻。胡適說:我固然提倡婚姻自由,但我不忍心因為我的自由,而導致許多人遭受痛苦,給他們帶來終身的傷害。他還說過,男人要講究三從四德,即:太太出門要跟從,命令要服從,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生日要記得,打罵要忍得,花錢要舍得。
胡適的夫人江冬秀也不是一般的封建婦女,她知道胡適是新派人物,所以嘗試放腳,這個做法得到了胡適的贊賞,也讓胡適對這位媒妁之言的夫人心生好感。江冬秀除了日常照顧胡適外喜歡以打牌消遣度日,據說她牌技高超,胡適在美國經濟不好時還需要江冬秀打牌接濟。回到臺灣江冬秀依然喜歡邀請朋友來家里打牌,但有規定不能在公房打牌,所以胡適專門委托秘書為她在外面買了一棟房子供其打牌。
責任心、包容心是維持兩個人關系的重要條件,任何一段感情都需要維系需要經營,包辦婚姻也好自由戀愛也罷,那都是一段關系開始的形式,對結局的悲喜并沒有決定性的影響,當我們開始找埋怨的對象時不如先反省自己在是否認真經營了這段感情,就算這段感情必將迎來終結,對于失敗感情經歷的反省也可以讓我們在走入下一段感情之前變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