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韻格律學(xué)堂】早讀(2018-06-01至06-30??)

主持/ 張艷娟


《涼思》

作者:李商隱

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
永懷當此節(jié),倚立自移時。
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
天涯占夢數(shù),疑誤有新知。

【注解】

1、永懷:長思。

2、倚立句:意謂今日重立檻前,時節(jié)已由春而秋。

3、北斗:指客所在之地。

4、南陵:今安徽東南。

5、占夢:卜問夢境。

【韻譯】

當初你離去時春潮漫平欄桿;

如今秋蟬不鳴露水掛滿樹枝。

我永遠懷念當時那美好時節(jié);

今日重倚檻前不覺時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處象春天般遙遠;

我在南陵嫌送信人來得太遲。

遠隔天涯我屢次占卜著美夢;

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記。

【評析】

這是一首因時光流逝,對涼秋而懷舊的詩。流露作者盼望友人來信,卻大失所望之心情,最終竟懷疑對方已有新交,唯恐為人所棄。

詩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語言風(fēng)格爽朗清淡,不雕飾,不造作。細細吟來,一種悲思綿綿的悲涼情味隨之而生。或以為此詩是寫女子懷念情人,并疑心他有了新歡,而把自己拋棄。此乃解人自解,不足為訓(xùn)。

2018-06-01


《北青蘿》

作者: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注解】

1、崦:指日沒的地方。

2、寧:為什么。

【韻譯】

西邊殘陽已經(jīng)落入崦嵫山嶺;

我到山中茅屋尋訪一位高僧。

只見風(fēng)吹落葉不知人在何處;

冒著寒云尋找翻過山路幾層?

黃昏才見到他獨自敲打鐘磬;

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著枯藤。

我想世界萬物俱在微塵之中,

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愛憎?

【評析】

詩是寫訪僧忽悟禪理之意。首聯(lián)點出造訪的時間;頷聯(lián)寫尋訪孤僧的過程;頸聯(lián)寫黃昏時才尋到;末聯(lián)是抒發(fā)感慨。訪的是孤僧,因而以“獨敲”、“一枝”、“人何在”等點出“孤”字來。最后兩句,以“微塵”照應(yīng)“僧”字,處處緊扣題意,表現(xiàn)了詩人在苦悶彷徨之時,不滿現(xiàn)實,而向往佛家的消極情緒。

2018-06-02

《送人東游》

作者:溫庭筠

荒戌落黃葉,浩然離故關(guān)。
高風(fēng)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注解】

1、荒戌:荒廢的防地營壘。

2、浩然句:指遠游之志甚堅。

3、郢門山:即荊門山。

4、樽酒:猶杯灑。

【韻譯】

在荒涼的古壘,在落葉的時分;

你懷浩氣東去,離別久居鄉(xiāng)關(guān)。

高風(fēng)正好掛帆,直達古渡漢陽;

待到日出之時,便到了郢門山。

你在漢陽那邊,還有幾個友人?

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歸還!

不知要到何時,你我才能重見;

還是多飲幾杯,暫慰別離愁顏。

【評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起調(diào)太高,地傍荒涼古壘,時值蕭瑟金秋。此時此地送友遠行,別緒離愁,將何以堪?!二句話思陡然轉(zhuǎn)迭,寫友人遠行心懷浩氣而有遠志,氣象格調(diào),可謂不凡。頷聯(lián)兩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風(fēng)漢陽渡,高風(fēng)初日郢山門。”

漢陽、郢門相去千里,豈可同時盡取眼中?只是統(tǒng)指荊山楚水,展示遼闊雄奇境界而已。頸聯(lián)對友人遠去前程深表關(guān)懷,并寄托對他的懷念。末聯(lián)當此送別之際,開懷暢飲,設(shè)想他日重逢,更見惜別之情。但結(jié)句無甚深意。雖文飾脫去溫李(商隱)之纖麗秾艷作風(fēng),起調(diào)亦高,但情弱味淡。由此可見晚唐詩不及盛唐詩之一斑。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2018-06-03

《灞上秋居》

作者:馬戴

灞原風(fēng)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解】

1、郊扉:猶郊居。

2、致此身:意即以此身為國君盡力。

【韻譯】

灞原上的秋風(fēng)細雨初定,

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

面對他鄉(xiāng)樹木落葉紛紛,

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

空園里白露頻頻地下滴,

單門獨戶只與野僧為鄰。

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

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身?

【評析】

詩寫客居霸上而感秋來寂寞,情景蕭瑟。首聯(lián)寫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秋風(fēng)秋雨已定,雁群頻飛。頷聯(lián)寫在他鄉(xiāng)異土見落葉和寒夜獨處的悲凄。頸聯(lián)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為鄰,更進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末聯(lián)抒發(fā)詩人的感慨,表達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悲憤。寫景樸實無華,寫情真切感人。

2018-06-4

《楚江懷古》

作者: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
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云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注解】

1、木蘭舟:此因楚江而用《楚辭》中的木蘭舟。木蘭:小喬木。

2、云中君:本《楚辭·九歌》篇名,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韻譯】

霧露團團凝聚寒氣侵人,

夕陽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樹上啼叫,

人乘木蘭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從廣漠的湖上升起,

兩岸青山夾著滔滔亂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見了?

我竟通宵達旦獨自悲秋。

【評析】

唐宣宗大中初年,詩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書記。被貶為龍陽尉,自江北來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觸景生情,追慕先賢,感傷身世,而寫下了《楚江懷古》五津三章,這是第一首。

第一首雖題“懷古”,卻泛詠洞庭景致。詩人履楚江而臨晚秋,時值晚唐,不免“發(fā)思古之幽情”,感傷自身不遇。首聯(lián)先點明薄暮時分;頷聯(lián)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點出人來,頸聯(lián)就山水兩方面寫夜景,“夾”字猶見凝練;尾聯(lián)才寫出“懷古”的主旨,為后兩首開題,而以悲愁作結(jié)。

全詩風(fēng)格清麗婉約,感情細膩低徊。李元洛評曰:“在藝術(shù)上清超而不質(zhì)實,深微而不粗放,詞華淡遠而不艷抹濃妝,含蓄蘊籍而不直露奔迸。”

2018-06-05

《書邊事》

作者:張喬

調(diào)角斷清秋,征人倚戌樓。
春風(fēng)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

【注解】

1、調(diào)角:猶吹角。

2、梁州:當時指涼州,在今甘肅境內(nèi)。

【韻譯】

號角劃斷寧靜清秋,

征人獨自憑倚城樓。

昭君青冢春風(fēng)吹拂,

夕陽西沉邊城梁州。

廣袤荒漠無兵阻擾,

邊疆重地有人旅游。

蕃民之情長如此水,

千秋萬代永向南流。

【評析】

此詩是寫作者游歷邊塞的所見所聞。首聯(lián)寫邊塞軍旅生活和安寧,征人安閑無事;頷聯(lián)虛寫昭君墓秋來依然春風(fēng)吹拂,梁州邊城一派日麗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團結(jié),邊防安定;頸聯(lián)極言廣漠邊塞無蕃兵阻擾,游客到這里觀光,反復(fù)渲染和平景象。尾聯(lián)抒寫作者“蕃情似此水,”“長向南流”,民族團結(jié)的心愿。全詩意境高闊而深遠,氣韻直貫而又抑揚頓挫,讀來回腸蕩氣,韻味無窮。

2018-06-06

《除夜有懷》

作者:崔涂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
漸與骨肉遠,轉(zhuǎn)于僮仆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注解】

1、羈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艱險之地。

2、歲華:年華。

【韻譯】

巴郡巴東巴西,離家多么遙遠;

漂泊在這艱險之地,真難容身。

山巒錯落,大雪下到更殘漏盡;

孤燭一支,徹夜伴我異鄉(xiāng)客人。

我與骨肉親眷,不覺漸離漸遠;

只有身邊僮仆,跟我越來越親。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經(jīng)受得了?

除夕一過,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評析】

這首詩寫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懷。首聯(lián)即對,起句點地,次句點人,氣象闊大。頷聯(lián)寫除夕客居異地的孤獨,頸聯(lián)寫親眷遠離,僮仆成了至親。再烘托“獨”字。末聯(lián)點出時逢除夕,更不堪漂泊。離愁鄉(xiāng)思,發(fā)泄無余。

2018-06-07

《孤雁》

作者:崔涂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云低暗度,關(guān)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注解】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韻譯】

幾陣齊飛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這孤雁,不知獨自飛向何方。

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喚丟失的伙伴,

你想棲息,卻又遲疑畏懼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你孤獨地穿越過了云層;

只有關(guān)山的冷月,伴隨你孤苦凄涼。

雖然你未必會遭暗算,把生命葬喪,

只是失群孤飛,畢竟叫人疑懼恐慌。

【評析】

這是一首詠孤雁的詩,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棲憂慮的羈旅之情。一聯(lián)寫同伴歸盡,唯爾獨去,寫“離群”切題。二聯(lián)寫孤雁神態(tài),先寫失群原因,再寫失群后的倉皇。三聯(lián)寫失群之苦楚。盡管振羽奮飛,仍然是只影無依,凄涼寂寞。四聯(lián)寫疑慮受箭喪生,表達詩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為此詩“字字珠璣,沒有一處是閑筆;而且余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可稱五律詩中的上品。”

2018-06-08

《春宮怨》

作者: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歸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fēng)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注解】

1、嬋娟:形態(tài)美好貌。

2、若為容:又教我怎樣飾容取寵呢。

3、越溪女:指西施浣紗時的女伴。

【韻譯】

早年我被容貌美麗所誤,落入宮中;

我懶得對鏡梳妝打扮,是沒有受寵。

蒙恩受幸,其實不在于俏麗的顏面;

到底為取悅誰,叫我梳妝修飾儀容。

鳥兒啼聲繁碎,是為有和暖的春風(fēng);

太陽到了正午,花影才會顯得濃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紗的女伴;

歡歌笑語,自由自在地采擷著芙蓉。

【評析】

這首詩是代宮女抒怨的代言詩,其實也含有自嘆無人賞識之意。首聯(lián)寫因貌美而入宮,受盡孤寂,不愿梳妝,頷聯(lián)寫取寵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妝扮了。頸聯(lián)寫景,春風(fēng)駘蕩,風(fēng)和日麗,鳥語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殘,寂寞空虛的情感。末聯(lián)寫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風(fēng)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是歷來為人所推崇的名句。

關(guān)于此詩作者,歷來有所爭議。歐陽修和吳聿以為周仆所為,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卻斷為杜荀鶴所作,且云:“故諺云:杜詩三百首,惟在一聯(lián)中,‘風(fēng)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孰是孰非,有待行家考證。

2018-06-09

《章臺夜思》

作者:韋莊

清瑟怨遙夜,繞弦風(fēng)雨哀。
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來。
鄉(xiāng)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解】

1、殊:絕。

2、鄉(xiāng)書:指家書。

【韻譯】

長夜中清徹的琴瑟撩人幽怨;

好象風(fēng)雨繞弦無盡凄楚悲哀。

孤燈之下聽到楚地號角凄愴;

西邊一鉤殘月已經(jīng)落下章臺。

韶花宛若芳草經(jīng)秋業(yè)已衰落;

當年深交老友也都絕跡不來。

寄給親眷家書正愁難以發(fā)出,

盡管傳書秋雁又從北塞南回!

【評析】

這首詩是懷人思鄉(xiāng)之作,大概是寄給越中家屬的。詩以“夜思”為題,開篇卻不寫思,而寫夜聽瑟聲,接著寫聽到悲涼的楚角,勾動了游客懷“思”。詩的后半,即為所“思”的內(nèi)容:芳草已暮,韶華已逝,故人不來,鄉(xiāng)思難寄。最后點出時當秋節(jié),更令人秋思不斷。詩中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恨,讀來不勝悲涼凄楚,叫人腸斷。

2018-06-10

《尋陸鴻漸不遇》

作者:僧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解】

1、扣門:叩門。

【韻譯】

他把家遷徙到了城郭一帶,

鄉(xiāng)間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處籬笆邊都種上了菊花,

秋天到了卻尚未見它開放。

敲門竟連一聲犬吠都沒有,

要去向西家鄰居打聽情況。

鄰人報說他是到山里去了,

回來時總要西山映著斜陽。

【評析】

詩是寫訪尋友人陸鴻漸不遇,大有乘興而來,掃興而歸的感慨;但吐屬自然,毫不裝點做作。層次分明,有條不紊;雖不講對仗,其音調(diào)卻合詩律,仍然算作律詩。

唐詩中此種律詩亦有所見,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一首,便是一例。

2018-06-11

《登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祎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4、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jù)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fù)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fā)愁!

【評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fēng)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2018-06-12

《行經(jīng)華陰》

作者:崔顥

岧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guān)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xué)長生。

【注解】

1、迢峣:高峻貌。

2、三峰:指蓮花、明星、玉女,華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靈洞。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韻譯】

高峻的華山俯瞰古都咸陽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靈河神祠前云霧將要消散,

仙人掌峰頂大雨過后天初晴。

函谷關(guān)北枕黃河華山更險要,

西連驛路祀神所在益加曠平。

敢問路旁追名逐利的過客們,

怎么比得上在此學(xué)道求長生?

【評析】

這首詩是寫行旅華陰時所見的景物,抒發(fā)吊古感今的情感。詩的前六句全為寫景。首聯(lián)寫遠景,起句不凡,以華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際,壓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頷聯(lián)寫晴雨時的景色,這是寫近景。頸聯(lián)寫想象中的幻景,描述華陰地勢的險要和漢形勝。即景生感,隱含倦于風(fēng)塵退隱山林之意。尾聯(lián)反詰,借向旁人勸喻,說明凡爭名奪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學(xué)長生之術(shù)。隱約曲折,瀟灑自如,風(fēng)流蘊藉。

全詩打破了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的格式,別具神韻。詩境雄渾壯闊,寓意深刻。

2018-06-13

《望薊門》

作者:祖詠

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注解】

1、一去:一作“一望”。

2、三邊:漢幽、并、涼三州,其地皆在邊疆,后即泛指邊地。

3、危旌:高揚的旗幟。

4、投筆吏:漢班超家貧,常為官府抄書以謀生,曾投筆嘆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后終以功封定遠侯。

5、論功:指論功行封。

6、請長纓:漢終軍曾自向漢武帝請求,“愿受長纓,心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后被南越相所殺,年僅二十余。纓:繩。

【韻譯】

一到燕臺眺望,我就暗暗吃驚;

笳鼓喧鬧之地,原是漢將兵營。

江山積雪萬里,籠罩冷冽寒光;

邊塞╄光映照,飄動高高旗旌。

戰(zhàn)場烽火連天,遮掩邊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拱衛(wèi)著薊門城。

少年時雖不象班超,投筆從戎;

論功名我想學(xué)終軍,自愿請纓。

【評析】

詩是吊古感今的。開首兩句說北望薊門,觸目驚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說燕自郭隗、樂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滅,故客心暗驚。又漢高祖曾身擊臧荼,故曰“漢將營”。因而清人方東樹說:“豈是時范陽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

懷疑這是對安祿山的叛亂有所預(yù)感。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景雄麗。全詩扣緊一個“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積雪”。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格調(diào)高昂詩。從軍事上落筆,著力勾畫山川形勝,意象雄偉闊大。為尾聯(lián)抒發(fā)從戎之志做好鋪墊,使人讀了慷慨非常。

2018-06-14

《九月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作者: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fēng)雨自東來。
關(guān)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解】

1、三晉:戰(zhàn)國時韓、魏、趙三家分晉,號三晉。今屬山西、河南、河北地。

2、二陵:崤山分南北兩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山在今河南洛寧縣北,西北接陜縣。

3、關(guān)門句:老子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名喜)留老子著書,乃成書五千言,關(guān)尹也隨他而去。詩中的關(guān)指函谷關(guān)。

4、且欲兩句:陶潛辭去彭澤令后,于九月九日無酒,至宅邊菊叢中久坐,逢王弘送酒至,乃醉而后歸。宰:指地方官,這里比劉明府。

【韻譯】

漢文帝在西山構(gòu)筑的望仙臺,

今日重陽來此登臨曙色大開。

三晉高聳入云山嶺向北蜿蜒,

淆山南北二陵風(fēng)雨從東而來。

當年函谷關(guān)的令尹有誰相識?

河上仙翁自此一去回歸難再。

且在附近尋個象陶潛般的人,

在菊叢中舉杯同醉歡樂開懷!

【評析】

這是平常的投贈詩,內(nèi)容仍屬于懷古。詩中并無所謂寄托和感慨的。但詩切時切地切人,卻十分到家。重陽為登高之時,望仙臺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與神仙傳說有關(guān),劉明府為投贈對象。全詩圍繞時、地、人三點展開、“一氣轉(zhuǎn)合,就題有法。”首句直接寫望仙臺,頷聯(lián)是寫臺前形勢,北望三晉,東扼二陵。頸聯(lián)寫望仙臺為河上翁而筑,因而以仙人關(guān)令尹做陪。末聯(lián)以陶淵明比劉明府。全詩意在說明登高暢飲,不必遠求神仙,就近尋劉明府即可。詩的意境開闊,結(jié)構(gòu)嚴謹。

2018-06-15

《送魏萬之京》

作者:李頎

朝聞游子唱驪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關(guān)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解】

1、之:往;到……去。

2、關(guān)城:函谷關(guān)。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宮室,這里指京城。

4、蹉跎:說文新附:“蹉跎,失時也。”

【韻譯】

清晨聽到游子高唱離別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過黃河。

懷愁之人最怕聽到鴻雁鳴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過客。

潼關(guān)晨曦催促寒氣臨近京城,

京城深秋搗衣聲到晚上更多。

請不要以為長安是行樂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寶貴時光消磨。

【評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意在抒發(fā)別離的情緒。魏萬曾求仙學(xué)道,隱居王屋山。天寶年間,因慕李白,南下吳越尋訪,行程三千余里,為李白所賞識。魏萬是比李頎晚一輩的詩人,然而兩人卻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詩的結(jié)句含有對后輩叮囑勉勵的意思。

詩開首用倒戟法落筆,點出出發(fā)前,微霜初落,深秋蕭瑟。頷聯(lián)寫離秋,寫游子面對云山,黯然傷神。頸聯(lián)介紹長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長留。末聯(lián)以長者風(fēng)度,囑咐魏萬,長安雖樂,不要虛擲光陰,要抓緊成就一番事業(yè)。

全詩善于煉句,為后人所稱道,且敘事、寫景、抒情交織,由景生情,引人共鳴。但詩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卻是一疵。胡應(yīng)麟說:“惟其詩工,故讀之不覺,然一經(jīng)點勘,即為白璧之瑕,初學(xué)首所當戒。”

2018-06-16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解】

1、吳宮:三國時孫吳曾于金陵建都筑宮。

2、晉代:指東晉,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當時名門世族。

4、成古丘:意謂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長江邊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連,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遠,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經(jīng)南京后,西入長江,白鷺洲橫其間,乃分為二支。

8、白鷺洲:古代長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門外,因多聚白鷺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賢良。

【韻譯】

古老的鳳凰臺曾有鳳凰翔集遨游;

風(fēng)去臺空唯有長江流水日日依舊。

東吳時代的宮苑雜草埋沒了幽徑;

晉代的名門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聳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鷺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為那些浮去遮蔽光輝的白日;

登高不見長安城怎么不使人發(fā)愁?

【評析】

李白極少寫律詩,而他的這首詩,卻是唐代律詩中膾炙人口的杰作。

詩雖屬詠古跡,然而字里行間隱寓著傷時的感慨。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點明了鳳去臺空,六朝繁華,一去不返。三、四句就“鳳凰臺”進一步發(fā)揮,東吳、東晉的一代風(fēng)流也進入墳?zāi)梗绎w煙滅。五、六句寫大自然的壯美。對仗工整,氣象萬千。最后兩句,面向唐都長安現(xiàn)實,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自身報國無門,十分沉痛。

此詩與崔顥《登黃鶴樓》相較,可謂“工力悉敵”。其中二聯(lián),雖是感事寫景,意義比之崔詩中二聯(lián)深刻得多。結(jié)句寄寓愛君之忱,抒發(fā)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但李詩就氣魄而言,卻遠不及崔詩的宏偉。

2018-06-17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作者:高適

嗟君此別意如何,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注解】

1、謫居:貶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2、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古民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衡陽:今屬湖南。相傳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飛之雁,至衡陽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這是由長沙想到衡陽,意思要王少府至長沙后多寫信來。

4、青楓江:在長沙。

【韻譯】

我嘆息與二位作別,不知有何意想?

請下馬,我們把盞談?wù)勝H謫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峽,聽到猿啼落淚數(shù)行,

王少府到衡陽,多寄雁書是我所望。

去長沙的可見到青楓江上遠航秋帆;

往巴東的可想象白帝城邊古木疏黃。

如今盛世,朝遷恩澤有如雨露普降;

別離總是暫時的,請別再猶豫彷徨!

【評析】

這首詩是送兩位被貶官的友人,寓有勸慰鼓勵之意。一詩同贈兩人,在內(nèi)容上注意到銖兩悉稱,實在不容易。詩除了首尾合起來總寫外,中間兩聯(lián)雙雙分寫,不偏枯。頷聯(lián)上句寫巫峽風(fēng)光,以古民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典故,來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峽中荒涼之地。下句寫衡陽,暗示王少府去長沙,衡山有回雁峰,鴻雁都飛不過衡山,足見也是人跡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書函。頸聯(lián)上句寫長沙青楓江的帆船,是再寫王少府。下句寫白帝城,遠在古原始森林的巴東,是再寫李少府。雙雙交錯進行,結(jié)構(gòu)嚴密,情感交織。最后兩句,是勸藉二人盡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還。不悲觀,也不消極。

2018-06-18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作者:岑參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注解】

1、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指長安。

3、仙仗:指皇帝的儀仗。

4、鳳凰池:也稱鳳池,指中書省。

【韻譯】

五更雞鳴,京都路上曙光略帶微寒;

黃鶯鳴囀,長安城里已是春意闌珊。

望樓曉鐘響過,宮殿千門都已打開;

玉階前儀仗林立,簇擁上朝的官員。

啟明星初落,花徑迎來佩劍的侍衛(wèi);

柳條輕拂著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

唯有鳳池中書舍人賈至,寫詩稱贊;

他的詩是曲陽春白雪,要和唱太難。

【評析】

這是以詠“早朝”為題的唱和詩,內(nèi)容只盡力鋪設(shè)早朝的莊嚴隆重而已,無甚價值。詩圍繞“早朝”兩字作文章;“曙光”、“曉鐘”、“星初落”、“露未干”都切“早”字;而“金闕”、“玉階”、“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聯(lián)點出酬和之意,推崇對方。表示謙卑,都恰到好處。

2018-06-19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作者: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注解】

1、絳幘:用紅布包頭似雞冠狀。

2、雞人:古代宮中,于天將亮?xí)r,有頭戴紅巾的衛(wèi)士,于朱雀門外高聲喊叫,好像雞鳴,以警百官,故名雞人。

3、曉籌:即更籌,夜間計時的竹簽。

4、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5、翠云裘:飾有綠色云紋的皮衣。

6、衣冠:指文武百官。

7、冕旒: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的禮冠。旒:冠前后懸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這里指皇帝。

8、仙掌:掌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宮中的一種儀仗,用以蔽日障風(fēng)。

9、香煙:這里是和賈至原詩“衣冠身惹御爐香”意。

10、袞龍:猶卷龍,指皇帝的龍袍。

11、浮:指袍上錦繡光澤的閃動。

12、五色詔:用五色紙所寫的詔書。

【韻譯】

衛(wèi)士頭戴紅巾象雄雞高唱報告天明,

管御服的官員剛把翠云裘捧進宮廷。

重重深宮禁苑一殿殿都已敞開大門;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謁皇帝聽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臨著向前移動;

香爐的輕煙依傍著皇上的龍袍升騰。

朝拜后賈舍人就用五色紙起草詔書;

可聽到服飾鏗鏘聲他已回到中書省。

【評析】

這首詩與岑參所寫同題,全是描寫朝拜莊嚴華貴的唱和詩。內(nèi)容也無甚足取。但全詩寫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個層次,描繪了大明宮早朝的氛圍與皇帝的威儀。這首和詩不和韻,只和其意。用語堂皇,造句偉麗,格調(diào)和諧。

附:賈至的《早朝大明宮》原詩:“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共沐恩波鳳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2018-06-20

《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yīng)制》

作者: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

【注解】

1、渭水:即渭河,黃河最大支流,在陜西中部。

2、秦塞:猶秦野。塞:一作“甸”。這一帶古時本為秦地。

3、黃山:黃麓山,在今陜西興平縣北。

4、漢宮:也指唐宮。

5、鑾輿:皇帝的乘輿。

6、迥出:遠出。

7、千門:指宮內(nèi)的重重門戶。意謂鑾輿穿過垂柳夾道的重重宮門而出。

8、上苑:泛指皇家的園林。

9、雙鳳闕:漢代建章宮有鳳闕,這里泛指皇宮中的樓觀。闕:宮門前的望樓。

10、陽氣:指春氣。

11、宸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處,后又引伸為帝王的代稱。

12、物華:美好的景物。兩句意謂,皇帝本為乘此順應(yīng)時令,隨陽氣而宣導(dǎo)萬物,并非只為賞玩美景。

【韻譯】

渭水縈繞著秦關(guān)曲折地東流,

黃麓山環(huán)抱著漢宮長年依舊。

皇輦遠出千重宮門夾道楊柳,

閣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錦繡。

帝城高聳入云的是鳳閣鳳樓,

春雨潤澤千家樹木美不勝收。

為了把住春光時令出巡民憂,

不是因為玩賞春光駕車逛游!

【評析】

這是應(yīng)對皇帝詩作的詩。這種詩一般以頌揚居多,內(nèi)容上價值不高。詩的題意在于為天子春游回護,因此,開頭雖寫道中景物,儀衛(wèi)豐盛,春色醉人,結(jié)句卻掩蓋玩春之實,而頌揚他披澤于世之虛。蘅塘退士編選這首詩,有否讓當時應(yīng)試書生揣摹借鑒的目的,尚不可知。但這首詩的寫作技巧,還是很好的。

2018-06-21

《積雨輞川莊作》

作者: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解】

1、空林:疏林。

2、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濕,故煙火緩升。

3、藜:這里指蔬菜。

4、黍:這里指飯食。

5、餉:致送。

6、東菑:指東邊田地上的農(nóng)人。菑:本指初耕的田地,這里泛指田畝。

7、夏木:高大的樹木,猶喬木。夏:大。

8、囀:鳥的宛轉(zhuǎn)啼聲。

9、黃鸝:黃鶯。

10、山中句:意謂深居山中,望著槿花的開落以修養(yǎng)寧靜之性。槿:也叫木槿,落葉灌木,其花早開晚謝。故以此悟人生榮枯無常之理。

11、清齋:這里是素食的意思。

12、露葵:經(jīng)霜的葵菜。葵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稱。此詩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寫照。

13、野老:指作者自己。

【韻譯】

久雨不停,林野潮濕煙火難升;

燒好飯菜,送給村東耕耘的人。

水田廣漠,一行白鷺掠空而飛;

夏日濃蔭,傳來黃鸝宛囀啼聲。

山中養(yǎng)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村夫野老,已經(jīng)與我沒有隔閡;

海鷗疑心,為何不信飛舞不停。

【評析】

詩意在描寫積雨后輞川莊的景物,敘述隱退后閑適生活。首聯(lián)寫田家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連雨時節(jié),天陰地濕,炊煙緩升;農(nóng)家早炊,餉田野食,怡然自樂的農(nóng)村生活。頷聯(lián)寫自然景色:廣漠平疇,白鷺飛行,深山密林,黃鸝和唱,積雨后的輞川,畫意盎然。頸聯(lián)寫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觀木槿,食露葵,避塵世的幽居生活。末聯(lián)連用兩典:一是《莊子·寓言》載的陽子居學(xué)道歸來后客人不再讓座,卻與之爭座。說明詩人與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皇帝篇》載:

海上有人與鷗鳥親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來只與他相游。一天,他父親要他把海鷗抓回家去,他再到海邊時,鷗鳥都在天上飛舞、不肯停下。說明心術(shù)不正,就破壞了他與鷗鳥的關(guān)系。兩典正反結(jié)合,抒寫了詩人淡泊的心志。

這首詩唐人李肇《國史補》說王維:“維有詩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李嘉佑詩也。”據(jù)傳李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句,但李集中無此。明人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篇》說:“摩詰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預(yù)偷來者?此正嘉佑用摩詰詩。”李與王同時而稍晚,誰襲誰詩,難以說清。宋人葉夢得《石林詩話》說:“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佑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彩數(shù)倍。王維詩中的意境,顯然要比嘉佑的來得開闊,深邃,色彩更為明朗。

2018-06-22

《贈郭給事》

作者:王維

洞門高閣靄余暉,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里疏鐘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衣。

【注解】

1、奉:“捧”的本字。

2、無那:無奈。

【韻譯】

門庭樓閣沐浴著夕陽的余暉,

桃李繁榮茂盛柳絮乘風(fēng)紛飛。

禁宮中官舍的晚鐘稀稀落落,

門下省里鳥鳴吏少無事可為。

凌晨身佩玉飾進詣鑾殿朝拜,

傍晚捧著詔書退朝拜別瑣闈。

我想隨您進退無奈年邁體衰,

將因常常臥病解脫朝衣引退。

【評析】

這也是一首唱和詩,郭給事有詩給王維,所以王維就酬和。此類應(yīng)酬性的詩,總是稱贊對方,感慨自身的,這首詩即意在稱道郭給事。首聯(lián)寫郭給事的顯達。第一句寫皇恩普照;第二句寫他桃李滿天下,門生顯達。頷聯(lián)寫郭給事奉職賢勞,居官清廉閑靜,所以吏人稀少,訟事無多,時世清平。頸聯(lián)直接寫郭給事本人,早晨盛裝朝拜、傍晚捧詔下達,不辭辛勞。尾聯(lián)感慨自己老病,無法相從,表達了詩人的出世思想。

2018-06-23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解】

1、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2、錦官城:現(xiàn)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5、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6、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韻譯】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呈現(xiàn)自然的春色,

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

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

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評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游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tǒng)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

詩的前半首寫祠堂的景色。首聯(lián)自問自答,寫祠堂的所在。頷聯(lián)“草自春色”、“鳥空好音”,寫祠堂的荒涼,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后半首寫丞相的為人。頸聯(lián)寫他雄才大略(“天下計”)忠心報國(“老臣心”)。末聯(lián)嘆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jié)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yè)未竟者的共鳴。

2018-06-24

《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離呼取盡余杯。

【注解】

1、盤飧:泛指菜肴。

2、舊醅:隔年的陳酒。

3、取:助詞。

【韻譯】

草堂的南北漲滿了春水,

只見鷗群日日結(jié)隊飛來。

老夫不曾為客掃過花徑,

這柴門今天才為您打開。

離市太遠盤中沒好肴菜,

家底太薄只有陳酒招待。

若肯邀請鄰翁一同對飲,

隔著籬笆喚來喝盡余杯!

【評析】

這首詩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寫的。全詩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詩好在自然渾成,一線相接,如話家常。

2018-06-25

《野望》

作者: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nèi)風(fēng)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解】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嶺終年積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guān)西北)三州。

3、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zhèn),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邊地。

5、清江:指錦江。

6、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祎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于此橋。”這兩句寫望。

7、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

8、供多病:交給多病之身了。

【韻譯】

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

南郊外的萬里橋,跨過泱泱的錦江。

海內(nèi)連年戰(zhàn)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

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愴?

惟將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

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圣皇。

我獨自地騎馬郊游,常常極目遠望,

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象。

【評析】

這首詩雖是寫郊游野望的感觸,憂家憂國,傷己傷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間。

詩的首聯(lián)寫從高低兩處望見的景色。頷聯(lián)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飄散和自我孤身浪跡天涯。頸聯(lián)繼續(xù)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末聯(lián)以出效極目,點明主題“野望”,以人事蕭條總結(jié)中間兩聯(lián)。全詩感情真摯,語言淳樸。

2048-06-26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解】

1、卻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隨手卷起。古代詩文皆寫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謂春光明媚,鳥語花香,還鄉(xiāng)時并不寂寞。

5、即從兩句:想像中還鄉(xiāng)路線,即出峽東下,由水路抵襄陽,然后由陸路向洛陽。

此詩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園在東京。”(指洛陽)。巴峽:四川東北部巴江中之峽。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長江三峽之一。襄陽:今屬湖北。

【韻譯】

在劍南忽然傳說,收復(fù)薊北的消息,

初聽到悲喜交集,涕淚沾滿了衣裳。

回頭看看妻子兒女,憂愁不知去向?

胡亂收卷詩書,我高光得快要發(fā)狂!

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xiāng)。

仿佛覺得,我已從巴峽穿過了巫峽;

很快便到了襄陽,旋即又奔向洛陽。

【評析】

這是一首敘事抒情詩,代宗廣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續(xù)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終于結(jié)束了。作者喜聞薊北光復(fù),想到可以挈眷還鄉(xiāng),喜極而涕,這種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詩毫無半點飾,情真意切。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想象作者當時對著妻兒侃侃講述捷報,手舞足蹈,驚喜欲狂的神態(tài)。因此,歷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這首詩。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稱贊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2018-06-27

《登高》

作者: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韻譯】

天高風(fēng)急秋氣肅煞,猿啼十分悲涼;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飛回。

落葉飄然無邊無際,層層紛紛撒下;

無盡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身在萬里作客悲秋,我常到處漂泊;

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登高臺。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

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我且戒酒停杯。

【評析】

這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是大歷二年(767)在夔州寫的。“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fù)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前半首寫登高所聞所見情景,是寫景;后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是抒情。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lián)著重渲染秋天氣氛;頸聯(lián)抒發(fā)感情,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末聯(lián)寫白發(fā)日多,因病斷酒,映襯時世艱難。

全詩八句都對,句句押韻。金性堯以為“是杜詩中最能表現(xiàn)大氣盤旋,悲涼沉郁之作。”

2018-06-28

《登樓》

作者: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注解】

1、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臨近錦江。

2、來天地:與天地俱來。

3、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灌縣西。

4、變古今:與古今俱變。

5、北極句:廣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弘為帝,代宗至陜州(今河南陜縣),后郭子儀收復(fù)京城,轉(zhuǎn)危為安。此句喻吐蕃雖陷京立帝,朝廷始終如北極那樣不稍移動。北極:北辰。

6、西山寇盜: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維、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劍南西川諸州也入吐蕃。意謂朝廷終不因侵擾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樂府篇名。相傳諸葛亮隱居時好為《梁父吟》。但現(xiàn)存《梁父吟》歌詞,系詠晏嬰二桃殺三士事,與亮隱居時心情似不相涉,故學(xué)者疑之,一說亮所吟為《梁父吟》古曲。又一說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處之“聊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韻譯】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發(fā)傷心;

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

玉壘山的浮云變幻莫測從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極星不可動搖;

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

可嘆劉后主那么昏庸還立廟祠祀;

日暮時分我要學(xué)習(xí)孔明聊作梁父吟。

【評析】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nèi)藗兊恼y(tǒng)觀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全詩即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跡,都從空間著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gòu)思上,起著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樓”寫近景,而“錦江”、“玉壘”、“后主祠”卻是遠景。“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2018-06-29

《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fēng)塵荏苒音書絕,關(guān)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注解】

1、永夜句:意謂長夜中唯聞號角聲像在自作悲語。永夜:長夜。

2、風(fēng)塵荏苒:喻戰(zhàn)亂不絕。荏苒:猶輾轉(zhuǎn)。

3、已忍句:指自天寶十四載(七五五)安祿山反至寫此詩,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飄零之意。

4、強移句:用《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意,喻自己之入嚴幕,原是勉強以求暫時的安居。

【韻譯】

深秋時節(jié),幕府井邊梧桐疏寒;

獨宿江城,更深人靜殘燭暗淡。

長夜里,號角聲有如人的悲語;

中天月色雖好,誰有心情仰看?

亂中四處漂泊,親朋音書皆斷,

關(guān)塞零落蕭條,行路十分艱難。

忍受困苦,我顛沛流離了十年;

勉強棲息一枝,暫借幕府偷安。

【評析】

這首詩是依人作客,抒寫旅愁,有一種百無聊賴之情。前四句寫景,后四名抒情。首聯(lián)寫?yīng)毸藿牵h(huán)境清寒;頷聯(lián)寫“獨宿”的所聞所見;頸聯(lián)寫戰(zhàn)亂未息,處世艱難;末聯(lián)寫漂泊十年,如今暫且棲安。全詩表達了作者悲涼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懷才不遇的心緒。

2018-06-30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250評論 6 530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7,923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041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475評論 1 30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253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01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882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23評論 0 28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530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49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639評論 1 366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177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890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289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552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242評論 3 38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26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