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發于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許多人對藏民的印象存在偏差,包括我自己。
今年七月,我和一個哥們兒去騎行川藏線,進藏前,想到前方就是荒郊野嶺,高原上空氣稀薄,聽人說藏民民風剽悍,不禁打了個激靈。
出發前我們備足了干糧和水,我們抱著向死而生的心態跨過金沙江,騎入了藏區。
可之后的經歷卻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騎行著的是煥然一新的柏油馬路,周邊是瑰麗奇絕的風景,巍峨的雪山,澄澈的湖泊,每一幀都能當作桌面圖。
牦牛在草地上自在地吃草,過路的車輛主動給它們讓行;
土撥鼠肆無忌憚地吃著路人投食的餅干喝著雪碧,肚子吃得圓鼓鼓的;
而那些質樸的藏民,一個個長著高原紅的臉蛋,露出溫暖純真的笑容,和我們打著招呼:“扎西德勒!”
更令我們吃驚的是,藏區早已不像過去那般封閉落后了,沿途每隔幾十公里就有客棧飯店供人休息,主流支付方式早已普及,在巴郎、林芝的街道還能看到共享單車。
一路上我們還遇到了虔誠的朝圣者,打扮時髦的藏族女孩,穿著梅西球衣的藏族男孩,以及打著耳釘,唱著rapper的藏族帥哥,到了拉薩,這里的房價也已經突破了一萬逼近兩萬,藏民也像我們一樣有了投資買房的想法。
一個月的所見所聞徹底顛覆了我對藏民過去的刻板印象,一場原本以為的危險之旅變成了洗滌心靈的朝圣之旅。
回家后我向朋友力薦,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藏區看一看,西藏也好,四川也好,青海也罷,那里散落著可愛的藏族同胞,那里有著最絕美的風景。
去藏區前有兩部電影是必看的,一部是《岡仁波齊》,一部是《可可西里》,前者講的信仰,后者講的是生死,前者此前皮皮電影已發文評述過,皮哥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另一部《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是由陸川在2004年執導的一部犯罪片,講述了一名記者跟隨可可西里的巡山隊員追捕藏羚羊盜獵分子甚至付出生命的感人故事。
本片故事簡單,畫面真實質樸,無一明星出演,導演用一種極致的粗糙感譜寫了一支生命的贊歌,影片也獲得了金馬獎、金雞獎等眾多有分量的獎項,是第六代導演陸川的代表作品,豆瓣評分高達8.7分。
可可西里位于我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野生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高達4700米,也是有名的無人區,在可可西里,你每留下的一個腳印都有可能是人類留下的第一個腳印。
可這片處女地卻暗藏著罪惡,由于歐洲對藏羚羊絨的需求,當地藏民鋌而走險獵殺藏羚羊,藏羚羊的數量短短幾年就從100萬只銳減到了1萬多只。
尕玉本是個警察,為了調查藏羚羊獵殺情況,他假扮記者來到了可可西里。
影片的開頭是藏民的天葬,天空是盤旋的禿鷹,地上是逝者赤裸的脊背,天葬師揮刀,一場講述生死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記者的到來引起了巡山隊長日泰的警覺,可是當尕玉說明來意后,隊長立刻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在隊長家中,尕玉見到了他可愛的女兒,以及善良但略顯靦腆的巡山隊員,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是生死考驗。
影片在講述故事時,透過記者的視角,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巡山隊員的事跡呈現在我們面前,全片沒有批判,沒有嘲諷,沒有煽情,導演盡力克制著自己的情感,給我們展現出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般的壯烈美。
巡山隊的隊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出租司機,有的是大學生,還有的是退伍軍人,僅僅靠著一腔熱血聚在一起拯救藏羚羊。
記者問他們:“縣里不給你解決經費問題嗎?”日泰無奈地回答:“我們沒有編制。”
因為經費不足,他們的英雄之舉也充滿了“污點”,收繳的羊毛大部分收繳,少部分留下來賣掉。
隊員劉棟愛上了一名失足女,他向失足女借錢貼補巡山隊。
面對良心的譴責,日泰這樣安慰自己:“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手和臉臟得很,可他們的心特別干凈,我賣過皮子,可我沒辦法。”
在矛盾糾結下,他們的拯救行動是辛苦卻又笨拙的,一行人拿著獵槍,開著卡車,風風火火抓住了狩獵者,卻常常無奈放掉,因為這些狩獵者也是可憐人,為生存所迫,他們要抓的是狩獵者的老板。
影片重點介紹了狩獵者馬占林,一個沒有文化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原本放牧為生,為了糊口干起了剝羊皮的營生,剝一張5塊錢,“我剝得最快”。
他壞嗎?并不,他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有什么嚴重的后果,他也很善良,巡山隊員受傷后他讓自己的兒子救了受傷的隊員,最后記者受困荒漠中,也是他給記者指明了逃生的路。
就這樣,一群可憐人追捕另一群可憐人,這究竟是誰之過?
影片最后有兩個淚點,一個淚點是隊員劉棟的犧牲。
他陷入流沙中,看著流沙一點點把自己吞噬,他掙扎過,可始終沒有呼喊求救,最后發現無濟于事后,索性放棄掙扎,在生命最后一刻仿佛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宿命,讓流沙慢慢淹沒自己的頭頂,消失于荒漠之中。
第二個淚點是隊長日泰的犧牲,這也是全片最大的亮點。
日泰和記者最后終于追到了狩獵者的老板,我們原本以為這個老板是個大腹便便氣勢洶洶的狠角色,沒想到老板蓬頭垢面和馬占林那樣的農民沒有任何區別。
就是這樣一個貌不驚人的老板,帶著一群持槍的農民包圍了日泰和記者,日泰拒絕了老板開出的誘人條件,誓死要把他捉拿歸案,農民開槍將日泰打倒在地,老板隨后補槍將日泰殺死。
影片在處理日泰的死時,沒有給他特寫,沒有煽情的BGM,也沒有讓他說出豪言壯語,在一個遠景鏡頭下,日泰倒在荒漠里,呼呼的風聲將他埋葬,淚水也淹沒了觀眾的眼。
耐人尋味的是,老板一行人殺死了日泰,卻放走了記者,按照一般電影的設定,這種事不能留一個活口兒。本片的編劇也是陸川,他這么編排應該是向觀眾說明,即使像老板那樣的大惡人,仍然心存著一絲善意。
我們可以想象這個老板不過也是從馬占林那樣的小嘍啰一步步成為犯罪頭子的,他應該為藏羚羊的死負全部責任嗎?我不覺得,巡山隊所在的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貧窮才是這一切的原罪。
影片以天葬開頭,也以天葬結尾,日泰的尸體被運回,在眾親朋的注視下,日泰被擦洗干凈,他將以一個干凈的肉身長眠于可可西里。
記者回去后寫出了新聞報道震驚世界,我國隨后在可可西里設立了國家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安機關,幾年后,藏羚羊的數量也恢復到了三四萬只。
改變雖然遲來,但也可以慰藉亡者或生者的心靈。
《可可西里》電影,上映距今已16年了,皮哥依舊清晰的記得,當時觀影時復雜的心情,85分鐘的片長里,我一直強忍著淚水,今天鼓足勇氣再度翻看,16年前的觀影感受依舊那么強烈。
不可否認《可可西里》屬于國產頂級犯罪片,但在影史中談不上偉大,而它能讓我16年依舊如初的感動,更是因為它記錄的這群人。
在我國遙遠的西部,他們堅毅可愛,他們平凡偉大,那些躺在這塊土地上的無名英雄們。《可可西里》也已在影像的記憶里為他們立起了一座豐碑。
永遠值得我們仰慕致敬!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忍者愛吃魚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