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
下次等他們路過村口的時候,我們就在村莊邊的草棚里,準備一壺上好的茶,講述村莊發(fā)生的故事和傳說,讓時光在品茗中沉醉而懶步。
同時備一筐嫩草,也讓白駒停下來,邊吃草邊歇腳,不必那么急著趕路。
2.
村莊其實屬于悶騷型性格,表面看似淡定,其實內心一直不停地變動。
看房屋的新舊、裝飾布局,看村民的穿戴、談吐,看街上行人的精、氣、神。
這里的一切都隨著時代變遷,沒有停止過。
3.
構成村莊的各種元素都在。
方方正正的院落,伏在墻邊的?頭、木锨,墻邊的咸菜缸,柴禾垛------
那些雞鴨、牛羊、豬鵝、貓狗--------
還有院子里的年年發(fā)新枝的葡萄架、老榆樹、老棗樹、老梧桐樹-------
4.
雞飛狗跳、豬叫鴨鳴、牲口連續(xù)夸張的叫聲,更有孩子們嬉笑打鬧的呼喊聲。
不時還有大人在自家院落里教訓頑皮孩童的呵斥聲。
還有說不出蟲子的細小聲響,都是屬于村莊的聲音。
5.
晨曦剛露出尖尖角,早有勞作的農人從村莊出發(fā),到田地里揮汗。
彩霞映紅了天空,他們忙完手頭的活計,哼著小調,扛著大矍或锨,順手採幾把野菜,慢悠悠地走回到村莊。
6.
夕陽西下,鄉(xiāng)村小路上,隨處都有哼著小曲的村民,跟在耕牛后面,依著老牛的節(jié)奏,向著村莊的方向踱步前行。
早有家里的老人,精心準備好晚飯后,怕時間久了飯菜會涼,就著急地跑到村口張望,也呼喚街上玩耍的孩子回家,把農家的溫情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7.
炊煙裊裊,家家戶戶的飯香,隨著炊煙飄蕩到村莊的上空,召喚人們回家吃飯了!
家的溫暖又一次擁抱著辛勤一天勞作的農人們,這是家人一天中的大聚會,是生活對他們最好的犒賞。
8.
村莊的夜晚,除了偶爾傳出的狗叫聲,蟲叫聲,就是一片沉寂。
時間和村莊都像一起被凝固了一樣,連同在這里生活的人和村莊的歷史也被凝固在一起。
9.
方言是村莊的活化石,是村莊的一部分。見面問一聲:吃了嗎?這最通用的招呼里有關心、有溫暖、有鄉(xiāng)情。
近千年來,這些笨拙、古樸的,別具一格的鄉(xiāng)土語音,就像村莊所坐落的這片大地,一樣生命力頑強!
方言土話就是村莊非物質文化的符號和圖騰。
10.
村莊里的年輕人,在不斷地打拼,想有一天能夠走出村莊,跳出農門,脫離土地。
村莊里曾經的年輕人,在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經過一番打拼過后,想走回村莊,想親近記憶中的這片土地。
他們想在村莊尋覓自己成長的影子,寄托鄉(xiāng)愁。但時過境遷,這里已經沒有鄉(xiāng)愁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