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戴德文。版權所有,轉載時請注明作者及原文出處。
李笑來老師在本周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寫道:我們的專欄已經陪伴大家度過了22周了。此時我才驚覺光陰飛逝。
雖然2016年行將結束,也有過一些波瀾與曲折,但我并無太多遺憾,因為今年的我踐行了許多事情,感覺收獲頗豐。
在2016的最后一天,我想從工作、家庭、學習三個方面做個簡單的復盤,重點放在個人學習方面。
上半年:山重水復疑無路
或許是出于記憶層面的認知偏差,相比于積極的記憶,人總是對過去消極的、負面的記憶印象更加深刻。
2016上半年雖剛過去不久,但它給我的印象竟已有些模糊,無法忘卻的只有一件,便是一位親人的離去。一次稀松平常的病檢住院,卻意外地帶走了我的這位親人的生命。雖說質變是由量變的積累引起,但這終究是一次小概率事件,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無常。
只愿:生者珍惜,逝者安息。
工作方面,依然是處于“溫水煮青蛙”狀態。由于沒有明確的目標與清晰的規劃,心態有些浮躁,執行任務時習慣性地抱怨,總是將責任歸咎于他人。因而,工作上的步伐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學習方面,雖然自己依然在堅持自學日語,但現在細想起來,其實那大一部分原因是沿襲了2015年下半年的“學習慣性”,只是在做“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日語能力并無太多進步。
反思后的得出的結論:沒有明確學習目標,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另外,一直處于“學”的狀態,而沒有嘗試將它“用”起來。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整個上半年,仿佛“諸事不順”。除了外界發生的一些事情,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自己沒有構建出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去指導自己對自身、對世界的認知行為。
上半年一度陷入了迷茫、懈怠、質疑、悲傷、恐懼的泥淖,“山重水復疑無路”。所幸,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
今年夏天,我偶然間在某公眾號得知了李笑來先生,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有意思:
一生的職業只有一個——學生。
我從他的公眾號文章,到他所有的公開書籍,最后到他的專欄,一路閱讀、學習、思考,升級了自己思維的操作系統,更新、踐行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概念。
對我影響重大的概念有:
出售時間的三條鐵律:
1、成長才是根本關鍵;
2、重視價值忽略估值;
3、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踐行:
1、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學習、生活方面,我都提醒自己要以自身的提高與成長為目標,成長才是永恒的剛需。
2、今年下半年,我做了一個最重要的決定:從今天起為在未來兩年內轉換行業做好準備。這也是基于對自身實際情況的分析,重視自身價值的提升,放棄存量思維。
3、多給自己的成長一點耐心,相信積累的力量。只要我的方向是正確的,方法也是正確的,那我相信一定會有進步,其他的交給時間去證明。
注意力才是最寶貴的資源;
踐行:
我戒掉了每天刷新聞,刷朋友圈的習慣,退了一些無用的群,做到了基本不群聊。如此,我的注意力便不會被每天雜亂、泛濫的信息所分散,同時也節省出了很多時間,我將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花在了自我學習和提升上,如:外語學習、閱讀和寫作。
放棄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長期地觀察、思考;
我當前的工作環境還算比較安逸,但我終于意識到,越是安逸的環境,也容易磨滅一個人的斗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必須要有危機感,才能對自己和未來有更深刻的認識與思考。
活在未來;
行動只能活在當下,但是思維要活在未來。如果眼前只有當下生活的安逸與茍且,那么你將永遠都無法抵達你所渴望的詩與遠方。
元認知能力。
這個是我2016年學到的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
它讓我懂得了,原來我可以“思考自己的思考”,“反思自己的反思”。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可見反省心智之重要。習得了元認知能力之后,我的心態變好了很多,懂得了“監視”自己的狀態:
當我內心浮躁時,我問自己:到底什么更重要?是否心平氣和更有利于解決問題?
當我心生抱怨時,我問自己:我為什么會抱怨?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足才造成當前的局面?如果是,是不是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身能力的提升上,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2016年下半年,完成了3個新的100天計劃:
堅持五點起床150+天,冥想120+天,英語單詞120+天。
這些新養成的習慣不會因為達到100天而停止,相反,那只是一個小小的起點,目的是讓它們融入自己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成為大腦操作系統中自動執行的程序。
小結
2016年是我的思想變革元年,也是我的踐行元年。感謝改變中的自己,也期待2017的自己,踐行更多,收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