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被別人說,“你怎么那么慢呢?你做事怎么那么磨蹭呢?你能不能快點啊?”好像是初中,好像是高中,還是從大學開始,記不清哪天開始了,總是被人催,好像我的人生就是在別人的催促中完成的每一件事。
大年初一要去奶奶家拜年,早上9點鐘起床收拾,洗頭、吃早飯、戴隱形眼鏡、穿衣服,等我忙完已然11點多了。我爸已經躺在沙發上看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視劇,我媽說,你咋干什么事都那么慢,能不能快一點?我爸不屑于說我,因為他早知道,說了也沒用,類似于你看看現在幾點了?等我們到了都中午了,別人飯都吃完了。。。這樣的話已經說得不耐說了,我聽的也能倒背如流。只有我媽,喋喋不休,不厭其煩,似乎女人天生就有這種能力。幾句話天天說,始終圍繞一個中心意思,也不會覺得無聊。中心意思就是——你能不能快一點?但我也免疫了,你說你的槍林彈雨,我做我的慢條斯理。
大學同宿舍的人,早上10點上課,有人可以9點半起床,洗漱、洗頭、護膚,加起來20分鐘,9:50能準時出門上課。同樣的流程,我要比別人早起半個小時,還不一定能9:50 準時出門。時間都去哪了?我也好奇為啥總是比別人慢半拍,也試著去提高速度。
我們嘗試改變,但效果不大。
為此,我會刻意卡時間、卡點就完成一件事。特意戴了一只手表,心里默默規定自己5分鐘內完成刷牙、洗臉,10分鐘內完成護膚程序。9點20要準時出家門。前4天還堅持做到,第4天,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晚了五分鐘,第五天亦是。生活又如往常般,又回到了最初的原點,慢慢的站在鏡子前。似乎很少能提前,只有推后。我也不知道為啥自己做事那么慢,而且神奇的是做事慢的人從來不覺得自己慢。我和我舍友也屬于同樣的慢性子,我們聊天的時候就說,我們從來沒覺得自己慢啊?確實是,慢性子的人,從來不覺得自己慢,只是覺得這件事我只有這樣一步步來,按照我的方式方法完成,才會覺得安心。
跟急性子的人一樣,慢性子的人做事也有自己的程序和方法,雖然流程有時看似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得按照自己的來,急性子的人特別喜歡催慢性子的人,而我們特別煩別人催,你要是急你先走,你要是忙你先忙。
我們慢,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喜歡遲到。
大眾眼中的“慢”,總覺得慢性子的人喜歡遲到,沒有急性子準時。我承認有時候跟朋友約好,確實會遲到個幾分鐘。但這并不意味著慢等同于遲到,而我也并不是心安理得享受這種遲到,會覺得不安、愧疚。就像有的人認為“慢”意味著做事認真、細致一樣,我也覺得沒什么道理。我在整理檔案時,一件件編號、一個個核對信息是否有遺漏,但是最后發現仍有遺漏的。那些喜歡貼標簽的人,就說“你這么慢,整理的應該挺認真的啊,還能出錯?”難道慢就等同于不出錯,完全正確嗎?慢,只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只是我們性格使然,這種慢有的時候是天生的,無關對錯,無關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