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說法,現有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度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偉大舉措,可見“人”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今年9月27日至28日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
? ? ? 持續深化人才政策和制度創新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自1995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在全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到2002年中國加入WTO后,直面經濟全球化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形勢,首次提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重大判斷,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不斷推動著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國已經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不斷優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隊伍,我國人才工作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 ? ? 營造優化養才、識才、愛才、敬才、用才、容才的環境,是現實發展的需要。習近平強調,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關鍵。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人才強國、什么是人才強國、怎樣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一是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二是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三是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是堅持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五是堅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六是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七是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八是堅持弘揚科學家精神。以上8條,是我們對我國人才事業發展規律性認識的深化,要始終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這些年來,黨中央始終堅持高端引領、整體推進,加快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更多適應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各類人才,并積極做好相關保障服務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8年保持在4%以上,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首次超過4萬億元,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達2.44萬億元,居世界第二。高水平人才隊伍總量持續擴大,人才引領創新的作用不斷顯現,目前我國兩院院士共1600余人,中央和部門人才計劃、基金項目入選者數萬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數十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數千萬人。正是有了人才隊伍的“發力”,支撐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 ? ? 上下一心、齊抓共管,是激活發展的關鍵。習近平指出,各級黨委(黨組)要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各地區各部門要立足實際、突出重點,解決人才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要加大人才發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各級黨委宣傳部門,各級政府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國資、金融、外事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項任務落實。人才工作,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工作,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推進落實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放權、松綁”為核心,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速,中國特色人才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只有我們上下一心、齊抓共管,加快轉變人才管理職能,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破除人才發展的桎梏,強大的人才引擎才會為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的動力。
? ? ?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千秋偉業,人才為先。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奮發有為、實干擔當,為廣大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