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禪修在我心里是一種非常有儀式感的活動,實際上也非常有儀式感,從堂主的講解,龍師兄的分享以及兩位到千佛塔體驗了7天坐禪小伙伴的分享可以看出,禪修確實給他們的心境帶來了許多的改變。
我不懂佛,也沒有想過要去修行或是內觀,而這一次的禪修體驗也純屬計劃之外的一件事情。睡了不到三個小時就過去參加體驗,原本還想靜坐時可以睡一下,卻發現自己其實是睡不著的。
一個小時的時間,龍師兄帶著我們體驗了站禪、行禪、坐禪,每個二十分鐘。第一次覺得站立,行走,坐是如此艱苦難熬的一件事情。站立時腳開始發麻,疼痛,想要挪卻又覺得被固定起來了,挪不動,第一次覺得站立二十分鐘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當聽到清脆的鐘聲響起了,竟也有些佩服自己能堅持不動。行禪時的輕慢的步伐,提起、推前、落下,簡單的三步驟充重復無數次后也覺得走路是一件極累的事情,專注于腳上的每一個動作,感受大腿小腿帶動腳前行時微弱而有堅實有力的步伐,專注于呼吸的頻動,心里在想什么時候才能走完這二十分鐘。坐禪原本計劃睡覺,困乏之時身體不自主往后傾倒,想象著如果倒下去了自己會是怎樣的情景,終究也沒有倒下,雖然是散盤坐立,腿部的麻痛依然清晰,但也許真的是由于強大的磁場,終究沒有動一下,又或者是擔心自己的亂動影響周圍的人。
說實話,第一次體驗真是坐立難安,無處安放自己的手腳和情緒,無法想象去千佛塔修行的小伙伴每天從早到晚的靜坐,真是折磨。
雖然我沒有辦法禪修,但我還蠻認可內觀禪修中的“戒定慧”,指的是戒律、禪定與智慧。人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物質的享受,精神的愉悅會燃氣內心極大的欲望,所謂貪欲不滿,得到了更多想要的也更多,如果不能戒貪最后往往是得到什么都不會開心,男朋友給你錢你怪他送你禮物,給你愛你嫌棄他沒有錢,無論怎么做都不開心,可自私一點來說,沒有人有義務要為你提供任何東西。就像曾經的一個玩笑說,在路上撿了一個鼠標墊,為它配了一個鼠標、一臺電腦,不根據實際情況去索取,自然結果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而禪定指的是專注,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是很難專注于一件事情的,很多事情,兩手在碼字,腦子里卻想了無數種事情,這個沒做完,下一個又要開始,只能放下前一個,去做新的事情,最后往往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每一個都做不好。禪修講究的是專注,站立時感受站帶給你的一切,行走時感受行走的力量,坐禪時感受靜坐的風景,各得其所,但人不可能在同一個時間站立、行走、坐立。專注是非常需要的東西,而我也總是想著一個時間做兩件事情,最后一個都沒有做好,開始慢慢去改變,做作業的時候專心做作業,聊天時專心聊天,工作時專心工作,做好每一件事情。
記得昨天和專車司機聊天時我問他是不是滴滴和順風都可以跑,他說確實都可以,但他只跑滴滴,因為專注于一個,當訂單達到一定的量時會有獎勵,如果兩個都跑,那每一個的訂單都是不能達到獎勵標準的,最后自然也撈不到什么好處。當然這是有實際獎勵標明的,在選擇的時候自然有一定的指標,可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那么明確去評判好壞的,只能依靠自我的感知,去分析事情的輕重緩急。
最后一個是智慧,智慧確實也很重要,首先第一個是智慧的人能夠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每一個特點,明白每個特點可能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或是阻礙。而蠢人有的會自作聰明,沒有內心的保護會在語言上或者行動上采用一些粗暴的行為去標榜自己,結果自然會讓人遠離,甚至憎恨,而這個人自己,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自己的窘境。
第二個是智慧的人大都比較謙虛,某一個領域是他們擅長的,但也不會很高調,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時刻保持謙遜的心讓他們有更多的能量和空間去接納新鮮有用的觀點,建議,而他們也更愿意去分享自己的經驗,把掉過的陷阱列出來,以防后面的人再掉進去。
我沒有多大的智慧,但也不蠢,至少能看出別人的喜怒哀樂,不會肆意妄為,別人的行為和言語能影響到我,但我也會有自己的判斷。
禪修將就的是內觀,去感知自我的一些真實存在的東西,減少主觀的臆斷,但是在和龍師兄交流的過程中無論說到什么他都說要去覺知自己的內心,我想我是沒有辦法做每一件事情都那么認真,也沒有辦法像師兄說的那樣覺知自己在玩游戲的時候是一種貪戀,甚至于其他,慢慢不去玩游戲,畢竟我無法想象我的生活中沒有游戲。
那些云里霧里的東西,我自然看不懂,佛有佛法,我有我見,佛之于我,空洞不切實際,覺知到自我的問題是需要去改變的,他看佛法我玩游戲,體驗只是一種形式。
而所謂緣也不是緣,是很多原因導致的,相互之間的某一個共同點才讓兩個人有機會相識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