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聊專題,聊些我覺得有趣的事。
一、有趣的抗戰片
上個月27號這天,可把我累得夠嗆,早上在十渡玩漂流,下午在高架上堵車。到了晚上回到賓館后,我都覺得自己快要累趴了,結果呢,我做了一件到現在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我竟然趴在床上看了一晚上電視。要知道曾幾何時我就經不再看電視了,而且我也覺得自己這輩子恐怕不會再打開電視機了,然而在那個有些悶熱還下著雨的晚上,我確實在看電視。
不看電視的原因很多,比如,現在的電視節目有意思么?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不止我不看,早在幾年前我的父母已就把家里墻上掛著的電視扔在一旁任其吃灰了。然而現在的我竟然在看電視,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啊。原因很簡單,因為此時的我實在是無事可做了。我摁著遙控器不住地換臺,換了一圈又一圈,也沒看出來哪個節目有點兒意思。現在是晚上八點半,漫山遍野的抗戰片在電視機里跑來跑去,看來只好看看抗戰片了,我換臺到張光北出演的新劇,就著劇情在床上漫無目的地翻滾,也不知道自己翻滾了多久,突然,槍聲響起,幾句日語從鬼子的嘴里嘣出來,我聽到后立馬條件反射般的從床上彈了起來,因為我聽懂了“minami(南)”這個詞。這要放在以前,他們嘴里哇哩哇啦說什么我都不在乎,可是現在不同了。哈哈,看抗戰片還能學日語,我一下子興奮的豎起耳朵,集中注意力來觀看劇情。別說,這小鬼子的語速還真夠快的,我耳朵里除了哇哩哇啦還是哇哩哇啦。過了一會兒,兩個鬼子發現了主角,其中一個大喊“sochira(那邊)”,開始朝著主角的方向奔跑,另一個緊跟在后面,嘴里嚷嚷著“baga(馬鹿)”,而我,看抗戰片頭一回看的這么投入。
有趣!
二、“模仿”文化
我很喜歡玩游戲,不過最近因為各種原因也無法去盡興的玩(此時的時間線為7月29日,這篇的內容構思和寫作時間都在7月底,只不過修改成稿拖到了現在)。游戲這行來錢是真得快,娛樂業大抵也是如此,之所以能掙錢,是因為當今人們積累下了足以用來瀟灑消費的額外財富。人們追求的生活水平高了,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花銷也就大了,相應的服務行業便會飛速發展以攫取暴利,比如企鵝的游戲產業。提前說一句,我可懶得去譴責什么,以上所言僅作交代背景之用。這篇亦屬于《文化自信》系列,只不過是專題寫累了,想寫篇隨筆而已。那么接下來就以企鵝的幾個游戲作品為例,聊聊“游戲文化”的事。
從小學到現在,我是看著企鵝的“游戲模仿秀”長大的,一路走來,我也見證了企鵝在“模仿”上表現出的異于常人的執著。舉個例子,QQ堂、QQ飛車、英雄殺、王者榮耀、英雄戰歌,哪個不是模仿秀?可模仿也得模仿出人家的精髓是不,精髓是什么呢?文化。被模仿的游戲有沒有文化是一回事,企鵝模仿的游戲有沒有文化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個目光長遠的公司應該把文化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利潤,但企鵝并非這樣的公司。企鵝才不會不計成本的進行文化產出呢,它只需要在意眼前的利潤就行了,因為它有龐大的用戶群體作為支撐,因此短期內并不需要獨特的企業文化來吸引額外消費群體,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有人會說,企鵝的游戲里怎么沒有文化了,各種各樣的歷史人物,成語典故還有陰陽五行,這些不都是文化的體現嗎?我呸!這能叫文化?這就是在赤裸裸的吃祖宗的老本。前面的系列專題中提到過,中國悠久的歷史是我們的驕傲,但絕不是我們不思進取原地踏步的資本,我最嗤之以鼻的便是這種毫無創新毫無想法、拿著歷史東拼西湊出來的四不像的玩意兒,而企鵝卻把這種簡單粗暴的拼接手法發揮到了極致。
我舉幾個例子吧。當年《三國殺》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企鵝立馬跟風出了一款華而不實的《英雄殺》;《英雄聯盟》現在依然廣受歡迎,企鵝把它變成了手游《王者榮耀》(這其實是進步);而企鵝新出的《英雄戰歌》,則模仿了目前卡牌游戲里如日中天的《爐石傳說》。企鵝抄了三款游戲,然而,卻都只抄了一些表面的東西,并沒有抄到精髓,這個精髓就是文化。要知道《三國殺》以三國為背景,武將技能的設計緊扣歷史事件;《英雄聯盟》虛構了一個頗具規模的虛擬世界,游戲中的所有元素都來自于這個異世界;《爐石傳說》扎根于魔獸世界的土壤之上,以上三款游戲都有著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企鵝的三款模仿秀游戲,可以說到了是毫無文化令人作嘔的地步,非要說的話,《英雄殺》里生拉硬湊了一堆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王者榮耀》亦是,《英雄戰歌》亦是,無不是胡亂的七拼八湊,這可不是文化,這叫做自欺欺人。真正的企業文化應是由企業獨創的特定區域,往大了說可以是企業獨創的世界及世界觀,并以此影響世人、制造情懷(參照riot和暴雪),而非如今企鵝的生搬硬套,因為生搬硬套的東西早已是大眾皆知的了,根本形不成企業的特有文化。一流企業消費自己的文化情懷,二流企業消費自己的用戶群體,顯然,賺的盆滿缽滿又財大氣粗的企鵝現在還不必考慮自己的企業文化問題,如果非要的話,那也要等到企鵝現在龐大的用戶群體,不足以供它賺錢的時候。
三、最愛“吃老本”
為什么要這么重視文化自信呢,因為沒有文化的企業是發展不長遠的,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就開始著手一點一點地寫這個系列專題了。我一直在想中國為什么沒有《魔獸世界》,沒有《冰與火之歌》,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最終我想到了一個很牽強的介紹,那就是因為美國的歷史只有幾百年,而中國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美國的歷史“短”,短到歷史不足以用于商業投資,于是美國開始創造文化,看看漫威,再看看暴雪,他們都擁有在世界范圍內口碑極佳的獨創文化,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個完整的世界,這就是他們的根,他們站在自己的文化上,充滿底氣地對外進行文化輸出,傳播著自己世界觀,比如自由平等,比如個人英雄主義,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輸出。
反觀中國,倚老賣老的現象已經很嚴重了,因為中國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這些歷史的商業價值不可估量。既然有現成的歷史可以利用,我們便把它們拿來消費,這便阻礙了當下的文化創新。我并不想用“吃老本”這個詞形容當下文化創新時的一些行為,然而,國內吃老本的現象實在是太嚴重了。影視作品、游戲、小說中有太多都是以歷史為藍本進行再創作,比如把歷史人物胡亂塞在一起大雜燴的企鵝游戲,比如為了迎合一部分酷愛意淫的人而特意精心制作的抗日神劇,比如經典故事、神話傳說的一遍又一遍的新編、改編、翻拍、重制,而少有真正的原創作品(其實它們才是精品)。
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呢?是因為歷史的深遠影響而限制了創新之花的綻放之地嗎?也許吧,畢竟大眾更熟悉的歷史演義更容易賣座。在這個情懷都能賺錢的年代,如果創新的東西不再驚喜,恐怖片不再嚇人,那么人們應該更喜歡懷舊、也更傾向于自己熟悉的東西吧,這又何嘗不是國內影視業停滯不前的癥結呢?既然我國的歷史這么悠久,導演和編劇們是不是只需要在歷史的城墻上隨意摳下來一塊磚就可以蓋起一座大廈了呢?很多帶著賭徒心態的導演和編劇都這么做了,也許他們認為這是條名利雙收的捷徑,能以弘揚民族文化的名義為自己臉上貼金,何樂而不為呢?然而,他們的身份不過是吸附在枝繁葉茂的民族歷史文化大樹上滿足自己私欲的寄生蟲罷了。或許他們也有著純良的動機,比如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為歷史故事和經典影片賦予新的時代意義,可每當他們要大展身手時,那笨拙的手法又總是弄巧成拙,折騰出一堆光看名字都覺得惡心的作品來,比如現在流行到爛大街的“之字取名法”,把幾個似乎和劇情相關的詞用“之”字連起來,達到一種讓人莫名其妙的意境,還自以為高雅的不行,其實也就比十年前的“某某新編”,“某某2”強了一點而已。畢竟“之字起名法”應該用在人物名號上,比如“眾錘之毅”(為什么記得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實在是太奇怪了,這大概是中國獨有的會意起名法)。
為什么要鄙視企鵝呢?因為企鵝只是做一些毫無靈魂的模仿,并不著眼于開創自己的文化,為什么要鄙視翻拍呢,因為翻拍也好、改編也罷其實都是影視業發展的毒瘤。看看眼下各種影視翻拍的銷量就知道了,他們難以超越經典,因為經典永遠是經典,其形象已經深深地扎根于人們心中,再怎么改再怎么編,不過是投機和用情懷來炒作的惡性循環罷了。至于抗戰片,由于多種原因我無法展開細說,但還是希望能少一些無營養的雷劇,多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好劇吧。
四、展望
還在學校的時候,記得舍友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咱們這代人里,沒看過《仙劍》的那還是人嗎?這句話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我還真沒看過《仙劍》,而且,我不只沒看過一集《仙劍》,金庸小說翻拍的那么多武俠劇里也就只看過幾集《笑傲江湖》。按照舍友的邏輯,我早已經“非人”幾十回了。
就個人興趣來講,我對武俠、仙俠、玄幻這類沒什么興趣,從來沒看過金庸小說,也從未看完過一本網文,但我非常敬仰這些小說的作家,或許他們的小說質量參差不齊,所流露的價值取向不盡相同,但他們的的確確創造了一個繽紛多彩的武俠世界。我書看得少,所以并不能就以上所言舉什么很有說服力的例子,我只是試著從宏觀角度去肯定他們的所作所為。首先,武俠世界是虛構的,發生于古代的“江湖”,并不和古代的哪個朝代對應,這便給予了小說極大的創作空間。其次,武俠小說雖然也會借鑒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卻是來源于古典而高于古典的。這種源于古代又融入現代人思想的嶄新文化,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不失時代性,更可貴的是它擁有“以今人之筆寫古人之風”的獨創性,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使得網文能夠走出國門。
文化自信,傳承的應是一種民族精神,而非具有這種民族精神的人物的名號。一個人物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讓它與一種優秀品質對應并成為這種優秀品質的代名詞,只會阻礙文化自信的步伐。把孫悟空作為善良、正義、不阿的化身、寫一百個與孫悟空有關的劇本,也遠不如淡化主角,用不同時代的不同角色把同一種精神傳遞下去。武俠世界的角色輪番登場,它們背后的俠義精神卻未曾改變。提起武俠,人們能回想起諸多英雄人物,回想起這些英雄人物背后的俠義精神,這些俠義精神便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的文化自信。
閑談至此,想說的話基本上都差不多了,回過頭來,卻發現自己又整了這么一篇又臭又長的文章。前面的內容并非拿企鵝開涮,只是對企鵝抱以過高的期望,希望它能為文化自信的傳承發展做出真正的貢獻。我們的文化自信如果也能像“武士道”一樣代表一個國家、成為這個國家的名片的話,它于我國于世界都將會是一筆財富,這一過程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文化自信4:“吃老本”現象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